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跟着我,一起聊三国
季汉后主延熙四年(241年),大司马蒋琬提出,先丞相诸葛亮数出秦川,但那里道路艰险,转运不便,因此收效甚微。不如沿汉水、沔水而下,直取魏兴、上庸。那么蒋琬提出此东路伐魏的背景是什么?他又能取得如何成果呢?
电视剧《三国演义》蒋琬剧照
一、社稷之器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人。零陵属荆州刺史部辖下。
蒋琬在二十岁上下,即与表弟、泉陵(今湖南永州)人刘敏一齐闻名当世。刘备执掌荆州时,以蒋琬为州书佐,就是荆州牧刘备的秘书。
汉献帝建安十六年(211年),益州牧刘璋迎刘备入蜀,蒋琬随行(参见)。后二刘翻脸,刘备转攻刘璋。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成都(今四川成都),自领益州牧,以蒋琬为蜀郡广都(今四川成都)长。
蜀郡治所就在益州州治成都,所以刘备属下的蜀郡太守,就相当于汉代的京兆尹。蜀郡治下各县令、长,也因近在京畿,因此比其他地方的县令大人要显要得多。
但蒋琬明显不是个朝九晚五安分上班的主儿。
有一次刘备偶行到广都,却发现这位蒋大人喝得酩酊大醉、人事不醒,诸般公务都乱作一团。刘备大怒,就要把他抓起来给咔嚓了。
这时,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诸葛亮向刘备说:“蒋琬乃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他为政以安民为本,不做表面文章。还请主公详加考察。”所谓社稷之器,就是可治理一国的栋梁。而百里之才,就是治理方圆百里、一县之邑的小才。
刘备素来敬重诸葛亮,他想想也是,当年在荆州,就差一点因这事错失了大贤庞统(参见),今庞统已逝,难道这位又是一凤雏?于是他不加罪蒋琬,但还是像对待庞统一样将他免官——对,即使大才,也要杀杀你这股慵懒散软的不正之风!
蒋琬也想学一把庞统耒阳理事
这事儿还有段神异的继续。且说蒋琬被一撸到底后,回去继续做他的春秋大梦,结果梦到一头牛站在门前,脸上血水长流。他一下就吓醒了,醒来后梦中的景象还历历在目,他越想觉得这事不像吉兆——难道左将军(刘备)还要治我的罪不成?
于是他就去找神棍赵直。赵直号称季汉弗洛伊德,与曹魏的周宣(参见),并称当代两大解梦大牛。赵直听了蒋琬的梦境,却对他说:“恭喜先生、贺喜先生,所谓见血之事,预示已有分明。牛角与牛鼻,为‘公’字之象,此梦预示先生当为三公啊。”蒋琬一听,将信将疑,不过这总比自己被杀头好听,于是也就暂时搁下了这梦。
但是不久,蒋琬的任命状果然到了:他被重新起用为县令了。
二、托以后事蒋琬这次新被任命的是广汉什邡(今四川什邡)令。什邡虽然离成都较远,但大县置令、小县设长,蒋琬这是换了个大县的长官。如果考虑到他是被免官后重新起复,这就更是意外之喜了。不过,以庞统被重新启用看,估计是诸葛亮在背后使了力。
之后,蒋琬就一路开挂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晋位汉中王,蒋琬入王 府为尚书郎,协助刘备处理政务;后主建兴元年(223年),诸葛亮开府治事,以蒋琬为东曹掾,掌官员升迁。
诸葛亮还举蒋琬为茂才(东汉避刘秀讳,改秀才为茂才),这样他就有了进入仕途的官方凭引。但蒋琬却连称不敢当,要把茂才的名额给刘邕、阴化、庞延、廖淳等人。这里的廖淳,就是大名鼎鼎的廖化,刘邕官至后将军,阴化、庞延则事迹不详。
为此诸葛亮在专门给蒋琬的文告中说:“如果为了避亲故而舍弃有德之人,则会使百姓心中不安、百官难解其义。你正应该尽显其才,以此表明荐举的公正啊。”
刘备听诸葛亮,先后免了庞统、蒋琬的罪
后蒋琬又升为丞相参军,得以参谋军务。
建兴五的(227年),诸葛亮兵进汉中(治南郑,即今陕西汉中),准备北伐,以蒋琬及丞相长史张裔留统丞相府事(参见)。建兴八年(230年),张裔去世后,蒋琬继任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参见)。
在诸葛亮历次北伐期间,随军长史杨仪在阵前参赞规划,留府长史蒋琬在后方足兵足食,一时成为诸葛亮的左右手(参见)。因此诸葛亮常说:“蒋 公琰忠心耿耿,公正清雅,必将与我共扶汉室。”
诸葛亮还秘密上表后主刘禅:“微臣如果有了万一,后事当托于蒋琬。”
诸葛亮这是把季汉的军国大事,进行交接了。
三、众望渐服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北伐前线。刘禅尊从诸葛亮遗命,以蒋琬为尚书令,不久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升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加封安阳亭侯。蒋琬正式完成后诸葛亮时代的权力接棒。
当时季汉精神领 袖诸葛亮刚去世,举朝上下一片惶惶不安。这时蒋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引起天大的风波。蒋琬此时表现出超 凡的冷静,他身处百官之 首,既无过度忧伤的表现,又无骤登高位的喜悦,一切举止,一如平常。这份沉稳冷静,无疑给群僚打了一针镇 静剂,他们也逐渐平复下来,而对蒋琬越来越佩服。
诸葛亮选定蒋琬为接班人
蒋琬还为人宽宏。
东曹掾杨戏性子疏淡,蒋琬同他谈话,他也有一搭没一搭地爱理不理。有人就翻闲话给蒋琬说:“明公与杨戏言语,他竟然不回应。他这样傲慢上司,实在是太过分了。”
蒋琬却回答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当面不说,背后论人,这是古人所诫。杨戏若是赞同我,那有违其本心。若他反对我,又显出我的不是。所以他才以沉默相对,这正说明杨戏是个不作假的人啊。”
督农杨敏曾经毁伤蒋琬说:“蒋公琰做事,昏昏然不明所以,跟前人(指诸葛亮)比起来实是差太远了。”有人将此告诉蒋琬,有司还要治杨敏的罪,蒋琬又说:“我确实不如前人,杨敏有什么罪呢?”
这位告者也是一根筯,就说明公你哪一点昏昏然了?蒋琬说:“若不如前人,则处事不当,处事不当,就是昏昏然。这有什么好说的?”
后来,杨敏因罪入狱。大家觉得,这下他可犯到蒋琬手中,怕是难逃一死了。但蒋琬依然秉公处理,杨敏反而得免重罪。
这就是诸葛亮选中的人,一个无论好恶,皆合于道义的人。
四、议取东郡后主延熙元年(238年),魏太尉司马懿出兵征辽东公孙渊(参见)。刘禅抓住时机,下诏给蒋琬:“如今贼寇未除,贼首曹叡骄凶,辽东三郡(辽东、玄菟、乐浪)百姓苦其暴虐,于是相互联结,与魏离心。从前暴秦失政,陈胜、吴广首先发难。今日逆魏有此变故,正是天赐良机。大将军应严整治军,总督诸部,进驻汉中,一旦盟友东吴举兵,即东西互为犄角,伺机攻魏。”当年冬十一月,蒋琬北赴汉中。
司马懿出兵辽东,刘禅以蒋琬出汉中准备伐魏
刘禅又命蒋琬开府治事。延熙二年(239年),蒋琬又加大司马。
延熙四年(241年),蒋琬提出,先丞相诸葛亮数出秦川(秦岭),但那里道路艰险,转运不便,因此收效甚微。不如从汉中沿汉水、沔水而下,直取魏兴(治西城,即今陕西安康)、上庸(治上庸,即今湖北竹山)二郡。于是,他在此大造战船,议取二郡。
恰此时,蒋琬旧疾复发,因此未能成行。而成都朝中,也大多认为,沿水东下,如不能立时克捷,则返程不易,恐非长久之策。刘禅于是派尚书令费祎、中监军姜维等,北上汉中,陈述朝议意见,劝阻蒋琬。
延熙六年(243年),蒋琬上疏刘禅:“翦除魏逆,平复国难,乃为臣职责所在。臣奉命进驻汉中以来,已过六年。臣既昏聩不明,又兼身患多病,竟然一事无成,因此常夜不能寐。今魏国跨有九州,根深蒂固,靖难不易。若汉吴东西并力,首尾互为犄角,虽难以迅速成功,也可以蚕食其枝叶,徐图进取。但吴三心二意,数次难以成功,更令人寝食不安。臣曾与费祎等商议,认为凉州乃胡人盘踞之地,进退有资,逆魏所重。彼处羌胡之人,心存汉室,昔日我汉军偏师进入,即致郭淮败走。臣等计其长短,取凉州乃诸事之要。姜维生在凉州,应以其为凉州刺史。姜维西行,臣则继其后为援。涪城(今四川绵阳)水陆通达,正可驻军。在此,或东北有事,也可及时救援。”
上了这道疏后,当年十月,蒋琬退居涪城。这时他的病情加重。
延熙七年(244年),蒋琬因病让益州刺史与费祎。延熙九年(246年),蒋琬去世,谥曰恭侯。
蒋琬长子蒋斌袭其爵位,官至绥武将军、汉城(今陕西勉县东)护军。后主炎兴元年(263年),魏将钟会攻入汉中,对蒋斌进行招诱,蒋斌婉拒。刘禅降魏后,蒋斌与姜维一起归降钟会,钟会以朋友之礼相待。后姜维策动钟会叛乱,蒋斌亡于成都之乱(参见)。蒋斌之弟蒋显,为太子仆,同蒋斌同时亡于乱军。
蒋琬二子都亡于钟会成都之乱
前述蒋琬的表弟刘敏,官至左护军、扬威将军,与镇北大将军王平一道镇守汉中。曹爽袭汉中时,刘敏与王平一起据守兴势(今陕西洋县),费祎从成都赶到后,大破曹爽,刘敏因此被封为云亭侯(参见)。
蒋琬另一表弟潘濬,曾拜荆州大儒宋忠为师,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赏识。刘备入蜀后,以潘濬为荆州治中从事。但潘濬与关羽不合,在孙权袭荆州时,潘濬降吴。孙权称帝时,以潘濬为少府,后改任太常。
五、鹰乎鸽乎季汉以延续大汉香火为己任,对篡汉的曹魏一直以“汉贼”相称。季汉朝野对曹魏,分为激进进攻派和保守守成派,或者换个时髦的说法,叫鹰派和鸽派。其中诸葛亮、姜维、邓芝、陈祗等属鹰派,费祎、诸葛瞻、张翼、廖化等为鸽派。那么蒋琬属哪一派?
时下多数人以蒋琬曾北驻汉中,且准备东取魏兴、上庸,认为他也是积极进取的鹰派代表。可我总觉得,蒋琬是一个披着鹰派外衣的鸽派,或者可称之为:伪鹰派。
当年蒋琬因疏于政事被刘备治罪,诸葛亮为其求请时曾说过“其为政以安民为本”,蒋琬执政后,事实上蒋琬一直贯彻的就是“安民”思想。
蒋琬和费祎都认为,他们才能不如诸葛亮,因此“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
蒋琬北驻汉中,是受了刘禅的诏命。但是,司马懿出兵辽东,是在延熙元年(238年)春,蒋琬磨磨蹭蹭当年冬到汉中时,“天下有变”的时机已经过去了。蒋琬到汉中的后两月(延熙二年正月),魏帝曹叡去世,蒋琬依然无所动作。而他在进驻汉中三年后提出顺水东下取魏兴、上庸后,他很“合时宜”地旧病复发了。然后就是朝议不许,费祎、姜维前去宣诏,蒋琬再借坡下驴退驻涪城。你不觉得这时间点卡得太准了么?
蒋琬、费祎都认为才不及诸葛亮而休战养民
汉中东部的房陵(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上庸、西城(后改魏兴),在季汉称为东三郡。东三郡原来为刘备所有,由刘封、孟达掌控。关羽荆州之败后,孟达降魏,东三郡丢失(参见)。
东三郡的地理位置对季汉不可谓不重要,但这里地势险恶、重峦叠嶂,比起秦岭来一点也不见得好走。而且此处虽有汉水、沔水,却根本无法行船。以蒋琬本属荆州人,以及他在汉中驻军三年的经历看,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些。而他之所以驻军不战,然后提出东取二郡,以我的理解,他就是想休战养民,但故意摆个姿态,让朝野上下看到,他还是积极北伐的,然后就等着朝议去阻止。
蒋琬的这种做法,其实和辛毗、司马懿演双簧,阻魏军与诸葛亮交战,进而拖死诸葛亮是一个道理(参见)。
其实,从蒋琬退守涪城时给刘禅上的那道疏中,也可以看出一点端倪。这道疏总结起来有几层意思:翦除魏逆,平复国难是对,但魏国太强,暂无法实现;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只有汉吴共同举兵,才有可能;吴国那德性,根本指望不上;我们转变方向,由姜维同志进军西北,老夫回驻涪中进行接应可也。
看看,他兜兜转转,又回到了诸葛亮北伐蚕食雍凉的老路上。
因此,我认为,蒋琬就是不想打。但他压不住诸葛亮刚去世,朝廷上下尚存的那股热血,所以他就执行一个“拖”字诀,直到把黄瓜菜拖凉。
但你要说蒋琬没有功劳,显然也是不对的。诸葛亮肯定也知道,他连年北伐,造成了国疲民弊,因此在他之后,需要一个调整期。他更知道,他去世时,一定会朝野震动,“远近危悚”,所以需要一个“神守举止,有如平日”,不动声色的人去顺利接棒。蒋琬很好地完成了这份权力交接。
姜维在蒋琬时代为镇西大将军
而且,他之前将大将军位让与费祎,退驻涪城后,再让出益州刺史,明显,他又在交棒了。同时,姜维也是在蒋琬时期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的,他也要修正他和费祎的鸽派路线。
季汉前期,在诸葛亮伟大人格的光芒下,许多矛盾被掩盖了。但继位的蒋琬、费祎,既没那份才情,也没那份威望,所以他们只能缝缝补补,这也是陈寿评价二人“未尽治小之宜”的根本原因。
但是,蒋琬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至于在他身后,季汉能走到哪一步,那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我是三国路人甲,一个铁杆三国迷。跟着我,一天学一点三国知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