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镇》全局
《狗镇》是一部很考验耐心与承受力的电影,它的取景非常独特,话剧舞台般虚拟的布景,像建筑设计的平面图,用画在地上的白色粉笔格替代空间主体,演员完全是无实物表演,在虚空中开门,在不存在的街道上穿梭,教堂、房屋、店家甚至草地菜园都只用文字标注出存在。
《狗镇》豆瓣评分有8.4,第一次点开这部闻名已久的电影,我怀疑自己看错了资源,搜索资料反复确认,看到妮可基德曼出场时才打消了疑虑。空无一物的场景单调又简陋,人物对话冗长且枯燥,很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几次都是耐着性子看了十几分钟就退出了。事实证明,就像一本深度好书,只有沉下心来品读过铺垫的部分,才会后知后觉发现它的出色。
《狗镇》居民
故事设定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狗镇”是位于落基山脉里的一个封闭小村镇。偏僻的地理位置造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自治小社会,小镇居民没有权职上的界定,在各自的生活中互不干扰。小教堂的钟声代表集结,人们最大的社区活动,就是听自称为作家的汤姆试图以精神领袖的高度去“唤醒”村民的道德感。
人们为了三餐而麻木工作劳动,除了填饱肚子,在精神上他们一片荒芜。格蕾丝是伴着山谷的枪响来到小镇的,她衣着华丽,面庞娇美,小镇里灰扑扑的居民在她的映照下相形失色。格蕾丝的到来彻底打破了小镇死气沉沉的宁静,接纳,意味着失序的开始……
小镇中唯一的一条狗对着格蕾丝狂吠,饥饿的格蕾丝拿了狗盆里的肉骨头。这根肉骨头让善良的她陷入了自责,因为她拿了不属于自己的食物,只有付出相应的补偿她才能心安。汤姆发现了惊慌失措的格蕾丝,这个从未走出小镇、甚至没能写完一部小说的年轻人,正得益于小镇的狭獈培养出他空前的自负。美丽的格雷丝激发了汤姆的保护欲,他尝试说服居民们让她留下来。
格蕾丝对人性抱着完满且美好的信念,小镇的闭塞、居民的冷漠、汤姆对“哲学”的侃侃而谈,都被她理解为民风淳朴,刚刚从城市的繁华荼蘼中逃离向“远方”的格蕾丝,认定狗镇就是自己寻找的避世桃花园。为了留下来,格蕾丝做好了妥协讨好的姿态。
汤姆发现了格蕾丝
尽管居民们对格蕾丝的到来并不友好,但在汤姆的说服下,他们同意让格蕾丝以劳动作为居住于小镇的报酬。格蕾丝出色的工作能力和温和的性格渐渐获得了居民们的认可,在相处中,格蕾丝的善解人意、乐观开朗,像一阵和煦的春风吹动小镇长久以来的阴沉。
她替焦头烂额的主妇照料孩子,为照顾瘫痪女儿的黑人女佣分忧,陪眼盲后情绪失控的老人聊天,教智力低下的年轻人下围棋,和农夫一起打理苹果树,安慰情场失意的单身汉……人们对这个女孩的到来,感到由衷的幸运,从排斥未知的外来者转为欣喜接纳。
居民们开始接纳格蕾丝
一切的转变要从警察在告示栏上贴上格蕾丝的“通缉”海报开始,面对询问,小镇居民一致团结地隐瞒了格蕾丝的行踪。正是这份包庇,纵容了居民们的胆子,本来纯洁无瑕的格蕾丝有了受制于人的把柄,于是他们心安理得地差遣格蕾丝做更为繁重的劳动。格蕾丝每天忙碌到昏天暗地,她并不觉得居民们对她的压榨有什么不对,甚至觉得他们能够在警察面前袒护她,已经够令她感恩戴德。
电影大致可以凝练为三个部分:对格蕾丝的未知、第一次看到格蕾丝的通缉告示、发现格蕾丝是“涉嫌谋杀”的重大嫌疑犯。在此基础上,居民对格蕾丝的态度一层层递进,人性的恶也一步步被激发。
人们在得知格蕾丝是被通缉的对象后,最初只是在招呼她干活时不再感到歉意,慢慢觉得自己对格蕾丝的掩护值得更多的回报,于是开始挑剔起格蕾丝的工作质量,盲人尝试不经意间用手触碰格蕾丝的腿,农夫查克开始对格蕾丝发脾气,认为她不应该将他看作四个孩子的父亲,而是要像欣赏一个有魅力的异性般看待他。甚至连查克的儿子,都要求整天坐在格蕾丝的腿上,否则就告诉妈妈她揍了他。
在警察第二次来到镇上,格蕾丝的“身份”进一步升级后,查克第一个开启了人性之恶。他强行占有了格蕾丝的身体,要挟如果格蕾丝敢反抗,就立即向警察告密。盲人堂而皇之地对格蕾丝上下其手,妇人们对格蕾丝恶言相向,以勾引查克为由殴打她……在格蕾丝默许了查克的侵犯之后,一切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格蕾丝的处境被推进失控的旋涡。
汤姆是格蕾丝唯一的情感依靠,这个满口人生哲理与理想境界的男青年,一直在渲染自己的崇高道德,格蕾丝的出尘不染成全了他幻想中的爱情,面对查克的有恃无恐、居民们霸凌,他却选择沉默。因为反抗意味着打破小镇惯有的平衡,除了慷慨激昂的语言,他的物质生活还要靠他退休的父亲保障。
汤姆努力扮演一个支持者的角色,他偷了父亲藏在药柜里的钱,让格蕾丝找卡车司机带她逃跑。格蕾丝曾温柔地安慰过这个失意的老单身汉,然而收了钱的卡车司机却爬进了车斗,像查克一样占有了她。即便如此,卡车司机最后还将格蕾丝拉回了小镇,她被汤姆出卖了,汤姆的父亲发现丢了钱,汤姆出于害怕一口咬定是格蕾丝偷的。小镇的人已经将格蕾丝视为奴仆,自然不可能“恩准”她擅自离开。
基于格蕾丝逃跑和偷窃的“恶行”,小镇的人们用一条锁狗的链子拴住她的脖子,链条另一头连着一个大铁盘。格蕾丝每天必须拖着这个沉重的铁盘去工作,到了深夜,镇上的男人们轮流钻进她的小屋,将格蕾丝视如牲畜。
值得玩味的地方在于格蕾丝对汤姆的态度,即便小镇所有的男性都占有了她,但她希望和汤姆保持纯洁。因为那些人是基于要挟与伤害,而汤姆和她是因为爱情。格蕾丝完美的道德感,使她想保持爱情的纯粹与天真。汤姆一直企图做一个道德上的完人,至少是凌驾于小镇居民之上,文化赋予他的盲目自信,自始至终都让汤姆想和小镇的人区别开来。
然而格蕾丝的拒绝令汤姆无比痛苦,同时也令汤姆意识到,自己并不比小镇居民高尚。正是这一点令汤姆感到恐惧,在他质问格蕾丝为什么全镇男人都可以,就他不可以时,格蕾丝对于爱情仅存的幻想破灭了。
格蕾丝的存在印证了汤姆的虚伪与可笑,他自成体系的理想主义遭到了现实的威胁,他一直的信念是拯救村民的道德意识,这也支撑他可以理直气壮地以写书为由整天无所事事,在教堂里高高在上的演讲。自我逃避令汤姆不去面对自身的问题,而将归结为格蕾丝的存在,所以他拨通了当时追捕格蕾丝的人留下的电话,没有格蕾丝的狗镇才有他的生存价值。
电影最令人惊讶的是结局的反转,一直是弱势方的格蕾丝,并非什么通缉犯,而是黑帮头目的独生女儿。格蕾丝正是为了要与父亲的生意划清界限,才选择逃离。格蕾丝为了逃避罪恶而选择留在偏僻的狗镇,她坚信远离喧嚣的小镇是美好的。然而阳光之下亦有云影,人性的阴暗面,四海皆存。
格蕾丝的绝地反击并没有让人感觉心中大快,反而有一种更沉重的东西,触达于人性至深处。良善的格蕾丝结束了小镇所有人的生命,只留下当初她偷食其肉骨头的那条狗,或许,只有那只狗,对她的给予没有要求回报吧。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对于“性善论”还是“性恶论”,一直是争执不休的话题。个人是支持人性本恶,教育与世俗礼法,是让人慢慢知恶而明善的过程。约定成俗的道德要求与法律的正面约束力,让我们遵循在“对”的行为准则上,一旦进入到一个类似狗镇的环境,脱离了外在的约束,一切行为不需要付出代价,那我们还能秉持严格的自我要求做到至善吗?
狗镇本身就似一个意象,一个真空的“法外之地”,禁锢着麻木且接近本能的灵魂。小镇的人面对格蕾丝的控诉,却拒绝承认自己的残忍,他们反复强调“我们保护了她”,格蕾丝只是支付了对她“保护”的付出。可以看到他们拒绝承认错行的恐慌,因为在善与恶的自我评价之间,绝大多数人倾向于前者。
格蕾丝在车上与父亲有一段精彩绝伦的对话,双方都在控诉对方的傲慢。格蕾丝相信人性的美好,父亲却以他罪恶的眼光定义一切,格蕾丝想逃离父亲对他人漠视的傲慢,追寻自己定义的完整世界。格蕾丝的父亲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你不给别人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机会,这是一种极端的傲慢。”
狗镇的人应该是嫉妒格蕾丝的,她那种无论面对何种对待,都能坦然接纳的耐受力。她的优雅、温柔、天真、善良,无一不照见小镇人的蠢钝、冷漠、自私、麻木。格蕾丝无底限的宽容纵容了村民们一次次试探她的边界,这样的人现在不乏有很多,观察一下工作生活中的“受气包”群体,他们与格蕾丝一样,都不会拒绝他人的要求,成为所有人都可以使唤的对象,被侵犯的边界感正是来自一次次沉默的妥协。
尽管说格蕾丝的遭遇有些咎由自取的成分,显得过于残忍。但正如格蕾丝的父亲所言,她总是以善良满足自己的道德崇高感,对于村民的无理要求没有适可而止地反抗,为他们的行为各种辩护,不给别人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机会,助纣了“恶”的胆势。看电影的过程中,一直为格蕾丝逻辑自洽的天真感到有些魔幻,将一切不合理的索要都解释为“他们保护了我,他们应得的”,以至于产生一种有悖常理的错觉:她这样做是没办法。
前南斯拉夫的“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曾做过一个很出名的行为艺术作品“韵律0”,她将自己麻醉静坐六小时,观众可以任意选择桌上的七十二种物品与失去行动能力的她接触。物品中有玫瑰花、蜂蜜这些令人愉快的,亦有如匕首、弓箭这样的锐器。
她将行使权完全交给了一群普通观众。结果这次表演成为她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有人剪碎她的衣服,有人划破她的皮肤,阿布拉莫维奇伤痕累累,眼中充满泪水,及至有个人将一把上了膛的手机对准了她,这才有个理智的围观者惊恐地夺走。麻醉结束后,她走向观众,用目光对他们无声地控诉,人群害怕心虚地四散逃跑。
这些观众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就像狗镇里的居民,安稳过日子,没做过什么恶事。但失去了反抗意识并允许他们行使主权的时候,第一个人选择去伤害的人决定了事情的走向。当“恶”分散在整个群体当中,个人所要承担的责任微乎其微,一切的不当行为都被合理化了。
小说《乌合之众》中有一句很经典:“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格蕾丝的温驯就似被麻醉的阿布拉莫维奇,倘若她在小镇居民提出第一个不合理的要求时就断然拒绝,这些“普通的坏人”,多半会如那些四散而逃的观众,毕竟谁都不想承担“你是坏人”这样实质的控诉。
格蕾丝最后说“这个村子在世界上消失比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更好。”这次她是权力的行使者,用她的道德标准定义了狗镇居民的生死,细想之下,这样的“以善之名”,与切实的“恶”又有什么区别呢?
-End-
看古今世事,读书中天地,欢迎关注@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