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西
这一次长沙走在了所有城市的前面,也走进了风口浪尖上。
长沙发布的新政大家都看了吧,公布的中考新政策直接将长沙推到风口浪尖上,消息称,长沙将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受教育优待,中考可以不用参加统招,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一个“高层次人才”的爹妈,就等于拿到了重点高中的“绿卡”。
教育公平完全被颠覆。
相比于花钱让孩子补课,各位家长走高层次人才认定似乎更有性价比。但这里首先要解决的便是高层次人才认定的问题,那么什么是高层次人才呢?

先说说这个词诞生的背景,在2020年到2024年期间,全国各大新一线二线城市开启了抢人“大战”,各地开放落户政策,提供购房补贴与首付优待,甚至后来直接“送房送车”,这一手让很多人才心动,可若是都送房送车了,地方财政肯定支撑不起,于是便有了门槛,那就是高层次人才。
按照长沙市的认定的标准。将高层次人才分为四类人,定义标准为A、B、C、D.分别对应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
A类包含诺贝尔奖、中科院院士级别的人才,B类则是参加过国家重大项目,国家 “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 的人才,但这些仍然是少数人。
而C类与我们比较接近,比如入选湖南省 “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人选;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省级宣传文化系统 “五个一批” 人才;市 “3635” 计划领军人才;市 “313” 计划专家等。还有D类,覆盖正高级职称、在国内外发表过核心期刊(作为第一作者)的,以及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
这些便是长沙市统称的高层次人才,与我们生活最接近的便是C类和D类,而他们的子女拥有单列计划,可以不用参加中考统招的资格。
这消息一出,网络舆论瞬间炸了锅。

有人调侃:“这是合法化的拼爹!啥时候都得拼爹!”。
这项政策的背后,看似简单的通过教育优待吸引高层次人才,但问题在于当“人才子女单列招生”与普通学生的升学机会被摆上天平后,不禁要问了,教育公平在哪里?这又是谁的“特权”主义?
要知道,在教育资源优势领域全国范围内没有哪座城市比得上天津,可天津这几年一直在制定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包括海河英才计划在内的确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但天津敢动用的资源也仅限于天津落户、购房优惠等,动教育想都不敢想!
一座城市优质的高中名额就那么多,单列计划就可能意味着普通学生的机会被压榨。
老话讲,当你看见一只蟑螂,就说明家里已经到处都是。
在教育领域,做家长的使劲浑身解数将孩子送到优质的学校,找关系也好,动用权利也罢,至少都是藏在桌底下的,但长沙这一次,直接将这些摆在了桌面上。而耐人寻味的是,长沙的“高层次人才”究竟是谁?

在D类人才中有这样一条标准:长沙市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领域年薪50万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
而优势产业包括工程机械、新材料、汽车、现代金融等,新兴产业则包括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新能源、大健康等等,以相关企业的数量以及年收入50万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和研发人才估算,这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为了“抢人才”,长沙从“送房送钱”到“送教育特权”,本质是一场赤裸裸的“抢人大战”的延伸,但已经失去原本人才吸引的初衷。
过去十年,各大城市的抢人策略经历了三个阶段:
首先是送户口,尤其是一线城市靠户籍吸引人才,不过效果并不明显;其次便是送补贴,包括购房补贴,以及为了留住应届生而提供的创业基金。最后便是第三阶段,送教育特权。直接将教育资源作为筹码,将人才引进与家庭的需求捆绑在一起,以此达到解决人才“后果之忧”的目的。
但这样做仍然存在一个问题:教育成了抢人的工具,那么教育公平便岌岌可危。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将“寒门难出贵子”这句话做到了实处。
不过,网络上还有另一个说法,称单列计划“不占统招名额”,因此不影响普通学生。
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印证,而长沙的政策缺乏透明细则,大多数人都会存在“暗箱操作”的担忧。
说到底,教育不应是“拼爹”的游戏,长沙中考新政引发的争议,也是公众对教育公平的担忧与焦虑,城市的抢人策略可以理解,但若以牺牲教育公平为代价,无异于饮鸩止渴。 更重要是,如此做,那么寒门将更加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