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单的比喻,判定解读《道德经》是否走偏!

三棱心爱文学 2024-08-22 14:23:27
在网络平台上,《道德经》的学习研究者每日里探讨交流、互通心得,不亦乐乎。但是也经常为观点的不同、方向的背离而互相争辩,有时候搞得面红耳赤。孰是孰非,确实没有统一的标准。我以前提过两个标准:一是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二是是符合文字逻辑,不过两条标准似乎也不好把握。比如说“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我认为这种论断就是臆猜,并没有科学依据,可是架不住拥有该观点的作者一口咬定这就是老子说的,因为有“天地根、万物母、万物之宗”这些文字表述作为佐证,谁也说服不了谁。 今天冒昧再提出一个判断标准:是否是对宇宙自然物质世界的运行之道(即所谓的“恒道”)下定论——如果是,肯定是解偏了。原因有二: 一、我们人类这个认知主体,与宇宙自然物质世界这个认知对象的关系,就是“盲人摸象”的关系,至今所“摸”出的所有成果,都不是绝对真理。老子对这一点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在《道德经》中多次对这个原理进行过表述(分析略),他在描述宇宙自然这个认知对象时,也是使用有限描述的手法,即惚恍、似、或等,而不是肯定的语气和论断。 请“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之拥趸者,仔细对“天地根、万物母、万物之宗”之类的表述进行详细分析,先过了文字这一关。 二、《道德经》开头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有不少解读者解读为“道是可以说的,但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恒道”,这个翻译虽然有极大可能不是老子的原义,然而这个翻译的内容在哲学和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是完全正确的。那么根据“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任何对“恒道”的表述都不是绝对真理。当然,如果这个翻译就是老子的原义,那么所有对“恒道”的表述就更是不符合老子思想。 站在主观角度,对宇宙自然物质世界的运行之道下定论的解读有很多,其中包括: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生养了万物;道生了万物而不拥有;所有事物最终都走向自己的反面;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道以弱的方式发挥作用…… 如果不太好甄别,我这里推荐大家使用一个简单的比喻:这种论断是像“影视作品”还是“影视编辑”。 《道德经》是一部指导认知和思维实践的一部生活和政治哲学著作,类似于教我们怎样去创作影视作品,所讲的都是原理、原则和方法、途径,朝着这个方向去理解,大抵不会出现差错。也就是说,老子就好像在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编剧、好导演;而不是教我们去“编写”你对世界如何理解的故事。换句话说,它教我们怎样去摸大象才能摸得更好,而不是教我们去“臆想”你摸到的大象是什么? 我们要创作优秀的影视剧,应该怎样收集素材,怎样剪辑,怎样配音,怎样挑选演员,怎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怎样体现时代风貌……这是类似于《道德经》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是分析一部影视作品的内容,那应该是观众的事,不是创作团队的事。
2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4-09-03 12:44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哪句话恍惚、似、或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怎么就没下定论?对于道德经,您没有读明白,还是不要冒昧提什么判断标准了。

三棱心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