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DM-i的热度还在升温,DM-p又来了。
6月9日,比亚迪DM-p王者混动暨唐DM-p预售发布会开启。其中唐DM-p的综合补贴后预售价格为29.28万-33.28万元。作为比亚迪黑科技的集大成者,唐DM-p可油可电,将实力开启4.3s+6.5L高性能低能耗新时代,树立30万级超混SUV性能标杆,开创划时代先锋。
有了DM-i,为何还要DM-p?这的确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意味。
一切关键落在了技术全称之上:DM-i超级混动和DM-p王者混动。
名字当然是比亚迪起的,如同父母起名,总要带着寄托和希冀。“超级”代表能力,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王者”代表气势,强势而上,一览众山小。当然,这都是我这“外人”想的。
严肃地从技术角度分析,DM-i强调优越的节油能力,并保持不错的动力水准;DM-p除了继承前者的优良基因,更要放大车辆性能优势,特别是增加了电四驱在越野脱困能力的性能输出。DM-i本就是位强者,但出于使用程度的考量,比亚迪为它设置了“技能束缚”,而DM-p如同卸下束缚的战士,种种技能点全开,能量难以限量。
就拿唐DM-p对比唐DM-i来看,抛开价格、四驱及舒适性配置,纯电续航里程相差仅40km,百公里加速均能进入5s以内,百公里亏电油耗6.5L,较唐DM-i的官方标定高了1L。这意味着DM-p在放开性能束缚的前提下,依然能兼顾DM系列的初衷——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换来更大的性能输出。
当然,我们同时不能忽略DM-p坐拥的超级智能电四驱、智能电控主动悬架、伊顿差速锁三大硬核配置,它们让四驱、越野和安全真正划上等号。
“有谁老开比亚迪去越野啊!”
这话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杞人忧天媒体老师们针对城市SUV常用的金句。
谁只在城市开,谁想去越野?这不是我们能左右和判定的。哪款车适合轻奢,哪款车可以横行,这也不应该完全由生产厂家去定义。
“市场需要,我们就做!”
这才是比亚迪、五菱等国民骄傲现在奉行的市场究极定义。
据传,比亚迪全新高端品牌首款车型将是一台,“价值150万,形似奔驰大G,甚至能水陆两栖,原地掉头的硬派越野车”。且先不说那些即将出现的新技术,至少DM-p的超级电四驱已经为那台车做好了“硬派”奠基。
“什么都能造”的比亚迪掌握着大量的技术专利。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人员数量约4.04万人,同比增加31.52%。在此基础上,公司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技术专利。比亚迪累计申请专利超3.4万件,授权专利超2.3万件,掌握超9000件新能源汽车领域专利,数量位居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第一位。
这么多专利和技术积累就像养了很多鱼,比亚迪将这些鱼聚之一池。当市场需要什么,就捞出一条,应用在产业和产品上。于是你会在比亚迪汽车的新品上不断看到创新技术的出现。从DM-i到DM-p,从刀片电池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甚至很早以前就连一把车钥匙都玩出了各种花,遥控的、卡片的、手表的……乃至不久就要出现于市场的“水陆两栖”、“原地掉头”。
层出不穷的技术使用,不仅为比亚迪的产品吸睛,更让许多汽车品牌羡慕、嫉妒、牙痒痒:好技术大家都可以学习,可以研发,但跟不上比亚迪推新技术的进度才让人难受。
以往车市的鲶鱼效应多来自一款车,或者来自一个细分市场车型的价格。造车新势力崛起,很大程度也是软件技术上产生的鲶鱼效应,这都促使着各个车企在技术市场上不自觉地你追我赶。
DM-p技术就像是比亚迪从技术鱼池里捞出的鲶鱼,它要“搅局”的不是自家的DM-i,而是拱火于水底,追逐整个汽车技术市场的“鱼”们,让大家摇动起尾巴,游起来!
谁都知道,当今汽车市场正处在一个大变革时期。那些漂浮在上层水域,慢慢游的鱼,都是最快被钓出水域的盘中餐,只有在水域深处不断游戏追逐的物种,才是真正的“海王”。
东桥东哥
中国的三星,中国有比亚迪可以说是骄傲的事情
龙傲天的七舅老爷
那个YYP车评公开造谣DMI的油耗,就没人举报吗?
ZACH 郑
吃素那么久该吃肉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