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究竟应该控制到多少比较好?”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同的人常常持有不同的见解。
比方说,有的人就认为:年纪大了,血糖会高一些很“正常”。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不需要降得太低,应该比中青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一些”。
但也有人提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血管以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的风险会不断上升,而为了充分地降低这些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则应该“更为严格”地控制好血糖。
那么,究竟哪种说法更有道理、更符合医学指南和专家共识的指导理念?广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又该如何正确设定自己的【降糖目标】呢?这是值得我们来仔细讨论的关键问题!
老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并无不同!每当说起血糖的【控制目标】,总有人会把这个概念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弄混淆。
在这些人的概念当中,假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那么,也就意味着,老年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也同样可以“适度放宽”。因此,哪怕老年人的空腹血糖已经超过了7.0mmol/L,也不算是患上了糖尿病。
甚至网络上还有不少文章引用了某些来源不明的图片,其中显示:空腹血糖处于7.2-8.2mmol/L,这算是血糖水平“一般”;而空腹血糖处于8.3-9.9mmol/L,才刚刚算是血糖水平“不良”……
不得不说,这些说法的广为流传,无疑会让很多其实已经出现血糖问题的老年人误以为自己的血糖“其实还好”。但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完全错误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论是中青年人还是老年人,成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实都是一样的。
2021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就明确定义了≥65周岁老年人群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后(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6.5%。2021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这一诊断标准与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当中所提到的普通成年人糖尿病诊断标准完全一样!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也就是说,老年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中青年人并无不同。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这在老年人群身上并不是“正常”的,也不代表他们的“血糖一般”,而是意味着已经患上了糖尿病!
老年糖尿病【控制目标】因人而异虽说,老年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与中青年人并无不同,但是,已经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的【控制目标】上,倒真的可能与中青年人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规血糖【控制目标】主要包括:
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血糖<10.0mmol/L;以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1c<7.0%。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但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也有明确指出:不同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设定血糖【控制目标】上可以遵循“个体化原则”!
具体来说,就是可以根据患者自身的年龄、病程、基本健康状况、低血糖风险、以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来对血糖【控制目标】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
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举例来说,年纪较轻、糖尿病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的这部分患者,应该把血糖的【控制目标】设定得更加“严格”一些,比如让糖化血红蛋白 HbA1c降到6.5%以内。
而对于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预期寿命偏短、并发症较多的这部分患者来说,则完全可以把血糖的【控制目标】设定得稍微“宽松”一些,比如让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只降到7.5%甚至8.0%左右。
毫无疑问,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糖尿病患者在设定血糖【控制目标】时,“年龄”的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
而之所以年龄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把血糖的【控制目标】给“放宽”一些,主要原因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第一,临床观察发现,≥65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相当一部分合并有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肾脏疾病;
第二,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更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的相关情况。要知道,“低血糖”有时候可能比“高血糖”更为致命;
第三,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合并症以及并发症的情况更多,同时使用多种慢病药物的情况也更为普遍。
适当“放宽”血糖的【控制目标】,无疑可以减少降糖药的使用,这一方面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几率;另一方面,又能避免与其他慢病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药物副作用的风险。
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设定血糖【控制目标】时,的确有理由将其适当“放宽”一些。
用药不同 【良好标准】也有差异虽说,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血糖的【控制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无止境地放宽”!
要知道,在医学上,也存在着一套标准来衡量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过,具体的用药方案不同,这一标准的细则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2021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专门总结了一张“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的表格。
2021版《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未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药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良好”的血糖控制】指的是糖化血红蛋白 HbA1c<7.5%、空腹/餐前血糖在5.0-7.2mmol/L,与此同时,睡前血糖应该在5.0-8.3mmol/L。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需要特别注意:
其一,所谓“低血糖风险较高”的药物,具体是指“胰岛素”以及磺脲类(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格列奈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胰岛素促泌剂”。
其二,老年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关注“睡前血糖”这项指标。因为,睡前血糖的高低对于夜间睡眠状态下的严重低血糖事件具有一定的预测参考价值。将睡前血糖控制在合适的水平,对于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夜间低血糖风险至关重要。
而对于“正在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药物”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主要是指正在打胰岛素的这部分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标准则稍有不同,具体指: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7.0%-7.5%、空腹/餐前血糖在5.0-8.3mmol/L,与此同时,睡前血糖应该在5.6-10.0mmol/L。
相信细心的朋友们应该注意到了,在上面这张表格当中,没有“餐后血糖”的相关标准。
在医学指南当中,关于这张表格的说明倒是有提到:一般以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所对应的餐后平均血糖水平来作为参考。
比方说,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如果在6.5%-7.0%,那么,对应的餐后血糖水平就为9.1mmol/L;若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7.0%-7.5%,则对应的餐后血糖水平为9.8mmol/L。
也就是说,基本上,只要让餐后血糖保持在10.0mmol/L以内,那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就算达到了“控制良好”的程度。
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的是,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都只用把血糖给控制到上述这些标准就足够了。
毕竟,如今临床上,身体基本情况良好的老年人还是不少,尤其是那些年龄还不到80岁、糖尿病病程不长(5年内)、也没有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完全有机会追求“更为理想”的血糖控制。
要知道,最新的糖尿病治疗理念认为,满足一定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实是有机会阶段性脱离全部降糖药的,这种现象被称之为“2型糖尿病的缓解”。实现了“糖尿病缓解”的患者,在不依赖降糖药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长期维持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在6.5%以内。
而对于满足特定条件的部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同样是有机会追求“糖尿病缓解”的!毫无疑问,对于这部分患者来说,血糖的【控制目标】就需要设定得“更为严格”,至少糖化血红蛋白 HbA1c需要长期维持在6.5%以下,才有希望尝试停药。
综上所述,不论是对老年人还是对中青年人而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都是一样的,一旦超过这些标准,都得戴上糖尿病这顶“帽子”。
不过,老年糖尿病患者倒是可以依据个体情况的差异,设定相对“宽松”一些的血糖【控制目标】。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想让血糖达到“良好”的控制水平,那么,最好是让糖化血红蛋白 HbA1c降到7.5%以内。
当然了,部分有机会、有条件追求更理想血糖控制的老年患者,则仍然可以尝试在医生的指导下把血糖给进一步降得更低。
【参考文献】
1,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1月 第13卷 第1期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年4月 第13卷 第4期
3,2型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6月 第20卷 第6期
---原创内容!未经同意,请勿搬运!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