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关胜见了也发愁:这四位梁山好汉,谁可号称“钝兵器之王”?

一曲离歌断人肠 2025-02-20 08:13:54

梁山好汉那可真是人员构成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可谓良莠不齐呢。他们手里拿的兵器也是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其中有些兵器真的不咋地,上不得台面,还有些就只能拿来充充样子,没什么实际的厉害之处。不过呢,那些从宋军中出来的好汉可就大不一样啦。就拿林冲来说吧,他手持丈八蛇矛,那可是相当威风,在梁山好汉中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还有关胜,挥舞着青龙偃月刀,气势非凡。可就算是他们俩,要是碰到了从宋军中出来的那几位好汉,心里也得犯嘀咕,暗自发愁呢。为啥?因为那几个从宋军中出来的家伙实在是太难对付啦!林冲、关胜他们心里可能都在想呢,咱手里的这些刀枪,还是别轻易和人家硬碰硬地去较量,不然说不定得吃亏呢。

话说在宋朝那个时期,朴刀可不算是被管制的兵器哦。而且呢,这朴刀的形制,压根就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呢。它主要是用来干啥的呢?其实就是平常用来砍柴,还有割草之类的,作用挺普通的。一般也就是那些没资格去持有那种制式兵器的人,才会拿着朴刀来防身啦。就说那玉麒麟卢俊义吧,他以前当大财主的时候,用的兵器就是朴刀呢。可后来呢,他坐上了梁山的第二把交椅,这时候,他就改用长枪啦,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咯。

话说那青面兽杨志啊,本来在殿帅府当着制使呢,可后来不知怎的就把这制使的官帽给弄丢了。你瞧,在和林冲进行单挑较量的时候,他俩手里拿的兵器可都是朴刀呢。不过呢,后来情况有了变化,晁盖当上了寨主之后,还有杨志在大名府进行比武的时候,这两人就都不再用朴刀啦,而是纷纷改用长枪作为兵器喽。

您瞧啊,常言说“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手艺巧不如家什妙”呢。这意思就是啊,哪怕一个人武艺十分高强,要是没一件趁手的兵器,那也够呛,说不定十分的本事连三分都施展不出来。就拿梁山好汉来说吧,只要客观条件允许,他们可都愿意把手里的朴刀给扔掉,去换上那些杀伤力极大的制式兵器哦。比如说鲁智深吧,他为啥用禅杖呢?就是因为这禅杖和他以前在种家军用的那种钝兵器,有着差不多的功效,能让他在打斗的时候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本事呢。

咱们来说说鲁智深的禅杖,它其实是宋军制式兵器柯黎棒演变而来的变形兵器哦。那鲁智深为啥要专门去打造这么一件兵器呢?这其中是有缘由的。原来,鲁智深在跟着种家军作战的时候,经过实战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当时他们面对的西夏冷锻甲骑兵可太难对付啦,那些骑兵身上穿着冷锻甲,几乎可以说是刀枪都刺不进去,弓箭要是没射中脸部的话,根本就起不了啥作用,就这种情况,鲁智深他们发现,还不如拿石头去砸那些骑兵来得更实际些呢。所以基于这样的作战经验,鲁智深才打造了那件特别的禅杖。

大家知道吗,在古代战场上要对付重甲骑兵,那种身披厚重铠甲的骑兵可不好对付呢,得依靠像鲁智深水磨浑铁禅杖这类的钝兵器才行哦。今天呢,咱们就来聊聊一个有意思的话题,那就是从梁山好汉中擅长使用钝兵器的四位高手中,选出一位堪称“梁山钝兵器之王”的人物,来看看究竟是哪位好汉能够有幸夺得这顶代表着至高荣誉的桂冠呢。

不少人受电视剧以及连环画的影响,心里就觉得鲁智深的禅杖就是方便铲呢。不过,当我们翻开《水浒传》原著仔细去看就会发现,鲁智深那禅杖其实和《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器图》里记载的诃藜棒特别相似哦。而且呢,它和霹雳火秦明所使的兵器是属于同一类的,也就是“棒族”啦。那这“棒族”里的兵器是啥样的呢?就是选取那种坚硬且分量重的木头来制作,长度大概在四五尺左右。它还有四个不同的名字呢,分别叫做棒、轮、杵、杆。要是在这上面裹上铁的话,人们就把它称作诃藜棒啦。要是再在上面钉上钉子,弄得像狼牙一样,那就叫做狼牙棒咯。总体来讲,这些其实都算是棒这一类的兵器呢。

诃藜乃是使君子科乔木诃子所结的果实,其形状和枣核颇为相近。从这一点来看,诃藜棒与宋军制式兵器中的蒺藜、蒜头骨朵是有相似之处的哦。就像相关记载中所说的那样:“是以铁或者木头制成较大的头部。推究其本意,原本是叫胍肫的。胍肫呢,就是指大腹的样子,意思是说它的形状如同胍一般而且比较大,后来人们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讹误,把胍说成了骨,把肫说成了朵啦。”

在水浒原著当中是这样描述鲁智深的禅杖的,那禅杖看上去浑如一条玉蟒一般。从这样的描述来推测,它似乎应该呈现出一头大一头小的模样呢。而这样的造型特点,也就使得它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能更利于发挥打砸重击方面的作用啦。

鲁智深所用的兵器是水磨浑铁禅杖,这禅杖重达六十二斤呢。为啥他能用这么重的兵器?那是因为他的两臂可有上万斤的力气哦。就拿他倒拔垂杨柳这件事儿来说吧,那可真是太厉害了,轻轻松松就把杨柳树给连根拔起啦,这足以证明他的力气大得惊人。要是鲁智深穿越到咱们现代来搞园林建设的话,估计连挖掘机都用不着啦,就凭他那身力气,好多需要机器干的活儿他自己就能搞定咯。

您知道吗?鲁智深打造的那禅杖可有六十二斤重呢,不过实际上啊,他是被铁匠给忽悠啦。还有关羽那赫赫有名的青龙偃月刀,说是八十二斤,可要是按照重量换算的话,它还没有鲁智深的禅杖重呢。这是为啥呢?原来啊,汉朝时候的一斤和咱们现在可不一样,那时候一斤也就大约二百五十克左右,这么一算的话,关羽那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换算成咱们现在的标准,其实也就是四十斤左右。而到了宋朝呢,一斤能有六七百克,鲁智深六十二斤的禅杖,换算过来差不多就有八九十斤啦,所以说从实际重量来看,鲁智深的禅杖可比关羽的青龙偃月刀重不少呢。

话说鲁智深要打造禅杖,他提出要打一百斤的。可那铁匠却不愿意按这个要求来打造,为啥呢?主要是铁匠觉得,这一百斤的禅杖存在不少问题呢。一方面,打出来会显得很“肥”,也就是外形上不好看;另一方面呢,实际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根本就不中使。您想啊,这禅杖要是五尺长,要是真用六七十千克的钢铁去打造,那分量可着实不轻呢。一般人的手要是小一些的话,根本就没办法把这禅杖给攥住,握都握不过来,又怎么能好好使它呢。

你瞧啊,鲁智深把那禅杖猛地一轮起来,那气势可不得了,就好像有着能把千军万马一下子横扫干净,如同卷席子一般的劲头呢。这时候,拿着双鞭的呼延灼可就遭了殃啦,被鲁智深的禅杖砸得那叫一个头痛不已。呼延灼心里忍不住暗自叫苦:“这个和尚也太厉害了吧,他这功夫可不像一般绿林好汉的手段。本来我还指望着到了这儿,能够势如破竹,轻轻松松就把这伙草寇给拿下呢,谁能想到居然又碰上了这么个厉害的对手。唉,我这命怎么就这么不好呢!”

常言说“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呼延灼可是有着家传的武学功夫呢,而且他使用的是钝兵器。不过,他那一对双鞭重量加起来才仅仅二十五斤。想当初他和鲁智深交手的时候,要不是鲁智深之前经历了长途奔袭,体力已经消耗了大量,就呼延灼那点本事,估计连四五十回合都撑不过去呢。

在高手过招的情境当中啊,有句话叫“一力降十会”,意思就是力量要是足够强大,那在打斗的时候往往能占据很大的优势呢。就拿对付双鞭猛将呼延灼这件事儿来说吧,那得是像鲁智深那样的大力士才行。鲁智深的力气可大着呢,武功也是相当高强。再看看青面兽杨志,他的武功那也是很不错的,在江湖上也是有一号的人物。可是呢,在和呼延灼交手这件事儿上,相比鲁智深,他就稍微差了那么一点儿了。怎么个情况呢?呼延灼先是和鲁智深硬碰硬地打了有四五十个回合,这一番打斗下来,呼延灼的状态还保持得不错呢,接着满血状态的杨志冲上去和呼延灼又打了四十多个回合,可最终也没能在这场交手中占到什么上风。

话说杨志提着刀纵马出阵了,他心里头啊,还琢磨着能不能趁机捡个便宜呢。可哪成想啊,对面呼延灼那一双鞭舞得虎虎生风,实在是太难招架啦。就见那鞭影重重,攻势凌厉,杨志心里明白,眼前这位呼延灼的武艺可不是一般的高强。得嘞,没办法,杨志灵机一动,干脆故意卖了个破绽出来,接着赶紧拨转马头,一溜烟地跑回本阵去了。再看那呼延灼呢,他也不紧不慢地勒转了马头,并没有追上去,就这么放杨志回去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要是这三个人都处在体力还没有经过任何消耗的状态下,然后展开一场公平公正的对决的话,那结果其实是比较明显的。就拿呼延灼和鲁智深来说吧,通过相关情形来分析,呼延灼明显不是鲁智深的对手。再看杨志呢,和呼延灼相较而言,杨志也是没办法打得过呼延灼的。这么一来的话,这三个人谁强谁弱就很清晰了,第一名是鲁智深,第二名是呼延灼,第三名就是杨志,这一二三的排名也就很容易就能够排列出来啦。

大家知道,在相关情节里,杨志面对一些情况选择了主动撤退。但霹雳火秦明就不一样啦,他手使狼牙棒,那可真是勇猛无比。就说他和呼延灼对阵的时候吧,那场面简直精彩绝伦。瞧啊,呼延灼舞动着两条如龙尾般的钢鞭,而秦明则横着那一串狼牙的大棒呢。这两人在战场上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可把两边的三军将士们看得眼花缭乱啦。要知道,使棍的秦明那可是闻名于天下,使鞭的呼延灼同样也是声名远播。他们俩骑着如龙似虎的战马,在战场上纵横交错,相互交马厮杀,这场景真的是太值得描绘一番啦。就这么着,秦明和呼延灼你来我往地厮杀着,两人可算是棋逢对手。从开始打斗一直到四五十个回合过去了,居然还是分不出到底谁胜谁败呢,可见这两人的武艺确实是不相上下。

咱们来说说《水浒传》里几位好汉原先的官职情况哈。花和尚鲁智深呢,他原来在渭州担任的是兵马提辖这个职务。再看双鞭呼延灼,之前是汝宁郡都统制。还有霹雳火秦明,原本是“青州指挥司总管本州兵马统制”呢。从这官职来看,秦明的级别似乎是比鲁智深要高一些哦。不过呢,要说秦明和呼延灼他俩谁的军衔更高,这还真不太好去评论呢。但有一点是能够确定的,就是在公平交手的状况下,秦明和呼延灼的武功水平那应该是很难分出个高低来的,实力都很强。

有这样三位原本在朝廷担任军官的人,他们手里拿的都是钝兵器,而且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力量方面特别突出。不仅如此,他们的相貌也都显得威武雄壮,很是有气势。就说当时那情况吧,宋江瞧见呼延灼拿着双鞭出去准备作战了,他脑子一转,立刻就把车轮战的出战次序给安排妥当了。安排的是啥样的次序呢?让“霹雳火”秦明第一个出去打头阵,接着呢,安排“豹子头”林冲去打第二阵,然后是“小李广”花荣负责打第三阵,再之后是“一丈青”扈三娘打第四阵,最后安排“病尉迟”孙立去打第五阵。这么一安排,整个作战的先后顺序就清晰明了啦。

宋江这人啊,武功着实不咋地,不过在使些小计谋、耍点小花招方面倒还挺有两下子的。就说和呼延灼对阵那回吧,宋江特意安排手持钝兵器的秦明去打头阵。为啥这么安排呢?其实就是想借着秦明和呼延灼的打斗,去消耗呼延灼的体力,好给林冲、花荣他们这些人创造出能获胜的机会呢。可哪能想到啊,呼延灼手里那对双鞭,重量不轻不重的,正合适。结果呢,呼延灼在和秦明奋力大战了一场之后,居然还有不少余力,根本就没见他有体力耗尽的那种迹象。哪怕后来病尉迟孙立挥舞着竹节虎眼鞭出来迎战了,呼延灼也依旧是精神头十足,没显出半点体力不支的模样。

经过这样一番比较的话呢,咱们要是来评选梁山钝兵器之王,孙立这人可就没资格参与评选喽。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孙立主要使用的兵器其实是长枪,那单鞭呢,一般都是被他拿来搞偷袭用的。他之所以会舍弃长枪改用单鞭去对付呼延灼,就是因为他错误地认为呼延灼经过一番战斗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想着自己在力量方面能占到一些便宜呢。

至此,梁山四大钝兵器高手已经盘点完毕啦。不过呢,也说不定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有某位梁山好汉,他同样是使用钝兵器的,而且力气还特别大,大得简直可以说是力大无穷呢,只是很有可能被半壶老酒在盘点的时候给不小心遗漏掉啦。

在古代的冷兵器战争当中,铠甲和兵器可都是至关重要的呢,它们之间就如同矛与盾的那种关系哦。就像古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意思就是说,我的盾,那是无比坚固的,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刺穿它;而我的矛呢,又是极其锋利的,对于任何东西来说,它都能轻易地刺穿。可见在古代冷兵器作战的情境下,铠甲起着防御保护的作用,要足够坚固来抵御敌人兵器的攻击,就如同那坚不可摧的盾;而兵器则要具备强大的杀伤力,能够突破对方的防御,恰似那无坚不摧的矛呢,二者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是不相上下的。

大家知道吗?像利矛坚盾这样的兵器,要是遇到浑铁禅杖、狼牙棒、水磨钢鞭的话,很可能就得认输啦。为啥呢?因为在很多古代猛将看来,超重的钝兵器才是他们的首选呢。在真正的战场上啊,那情况可严峻啦,通常只有一次出手的机会哦。要是你这一下子没把对手给干掉,那可就危险啦,说不定对手反过来就要了你的命呢。所以呢,这兵器啊,越是沉重、越是威猛,在战场上就越能占到便宜。不过呢,这里头有个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得有力气能把这沉重的兵器耍得起来才行哦,要是没那力气,再厉害的兵器也发挥不出作用。

咱们前面的闲话就不多说了,关于这个话题也该到收尾的时候啦。现在呢,要请各位读者朋友们来投投票哦。大家想一想,在梁山众多好汉所使用的钝兵器当中,要是评选出一个最厉害的,能称得上是梁山钝兵器之王的人,这顶代表着至高荣誉的桂冠,应该给谁戴上才合适呢?就说那霹雳火秦明吧,他虽然武艺高强,可在这钝兵器的厉害程度排名上,或许也只能排在第二或者第三的位置呢。再看看双鞭呼延灼,他也是有一身本领的,不过呢,他到底有没有足够的本事去和鲁智深争一争这梁山钝兵器之王的第一名?这可就有待大家来评判啦,所以就请各位读者诸君投出您宝贵的一票哦。

0 阅读:8
一曲离歌断人肠

一曲离歌断人肠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