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福建省龙岩地区第一医院医护人员救治了他们的母亲,减免了100多元的医疗费;
50年后,他们带着十万元找到当时的医院“报恩”;
而如今,他们把这十万元捐赠给慈善机构,用于帮扶家庭条件困难的医学生,让这份大爱继续传递下去……
“50年前,我们的妈妈被你们救回了一条命。今天,我们是替已经去世的妈妈来感谢当年恩人的。”
今年正月初七的早上,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总会计师钟云峰的办公室里,来了两位五六十岁的“特殊”客人——卢先生和他的二哥。
还没坐稳,卢先生便将随身携带的袋子打开,里面整整齐齐摆放着几摞现金,足足有10万元整。这让在场的医务人员都吓坏了,同时也一头雾水。
这时,卢先生娓娓道出一段尘封50年的往事。
上世纪70年代初,卢先生40来岁的母亲在老家劳动时,不小心被一根生锈的铁钉扎破了脚底。本以为没多大事,可没过多久就出现了严重的破伤风反应。当时医疗条件不如现在,普通的破伤风都可能致命。卢先生的父亲赶忙把母亲送到乡镇卫生院,被告知情况危重,有生命危险,需要立即转院到龙岩地区医院(现在的龙岩市第一医院)抢救。
卢先生的父亲是家里当时唯一一个“顶梁柱”,3个哥哥姐姐刚成年,卢先生才七八岁,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家境十分贫寒。母亲入院后,龙岩地区第一医院给予了精心治疗,一段时间后,母亲转危为安。
然而,当看到400多元的医疗费用账单时,一家人的喜悦又被犯愁取代了。当时,全家八口人仅靠父亲一人微薄的工分收入,根本无力负担这笔医疗费。卢先生的父亲借遍了亲戚,也只筹集了200元。
医院了解到卢先生一家的情况后,让他的父亲找生产队开了一张家庭条件困难的证明,就把剩下的医疗费都减免了,并在出院的时候用救护车将卢先生的母亲送回了家。
对此,卢先生的两个哥哥实在过意不去,主动提出自己正好学过木工,可以到医院帮忙修理坏了的木质病床和家具,折算成工钱来偿还欠医院的钱。于是,他们两人在医院做了1个月左右的木工,抵了几十元,还欠医院100来元。
后来,医院的外科护士长吴少华找到兄弟俩说:“你们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照顾,别再做了,赶紧回家给父母分担些事情吧。”
卢先生动情地说:“医院的恩情,我们一家人记了大半辈子。30多年来,母亲一直叮咛我们,她的命是医院给的。2003年,70多岁的母亲离开人世,是医院让我们多享受了30年与妈妈在一起的幸福日子。”
虽然母亲住院时,卢先生年纪尚小,当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但自打那时起,母亲就常常跟孩子们念叨这些事。
这也让卢先生在心中种下了“报恩”的种子。
今年春节,卢先生的二哥回到家乡,两家人团聚一堂,其乐融融。在浓浓的过年氛围里,兄弟俩谈到过去的苦日子和如今儿孙满堂、越来越幸福的生活,不禁感慨万分。这时候,卢先生提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更不能忘记50年前救了妈妈的龙岩市第一医院。
“虽然医院在当时已经给我们减免了费用,但我们一直欠医院一个当面表达的谢意。”卢先生说。
兄弟俩商量之后,认为他们欠医院的100多元,在当年相当于一个普通人一年的收入,如今大家生活好了,多拿些钱是应该的。于是,兄弟俩决定拿出10万元钱,捐给医院。
卢先生的讲述,让龙岩市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陈开红很感动,但他明确提出:“当时,医院已经减免你们母亲的医疗费了。这对医院来说,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你们兄弟俩把这件事惦记了50年,作为医院和医务人员,我们已经非常感动和感激了。你们的情谊,医院全体医务人员收下了,这10万元,我们坚决不能收。”
卢先生和二哥反复表示,这笔钱是代表一家人,特别是已经去世的母亲来“还愿”的,无论如何一定要捐出来,他们一家人才会心安。
最后,陈开红提出,龙岩市第一医院从这10万元中,象征性地收取999.99元,寓意患者家属和医院的情谊“天长地久”。剩下的钱,由医院协助卢先生和当地慈善机构对接,捐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兄弟俩一听,高兴地答应了。经现场讨论,卢先生决定,将剩下的9万多元捐献给龙岩市慈善总会,用定向捐赠的方式,资助在龙岩第一医院实习的家庭条件困难的医学生。卢先生还表示,今后如果自己还有能力,会继续往这个慈善项目中捐赠。
埋在心中50年的种子,如今终于生根发芽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这延伸出来的藤蔓,伸向了更多人,让这场大爱继续延续下去……
end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新华社。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