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解读,通过解读,实现解“毒”!水浒传真不适合小学生阅读?

旧梦谈史啊 2025-02-13 15:54:04

真的很佩服现代人的思维,提出质疑可以,但是质疑的前提是你有理有据。你不能抱着非此即彼的思想,很多人的思维逻辑很简单,就是非此即彼。很多东西都有其一定的道理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任何事物都是,不能只看到其某一面,应辩证看待,多看到好的一面。

哪些称水浒传毒害青少年的网友,到底是不是家长都存在疑问,水浒传里的人物虽然很多都不是正面形象,但人不就是千人千面嘛,难道社会上都是好人嘛。了解人性不也是孩子该学习的嘛,我可不想把孩子养成小白羊,不懂人间疾苦不懂人性险恶。四大名著从来都不是为了反映人间真善美才广为流传的。

这个浙江网民的担忧是杞人忧天,只能证明他不懂文学,《水浒传》里虽然有暴力血腥和价值观的问题,但是,文学作品不能成为某些人以为的政治工具,就算有政治工具的功能,首先最重要的是文学性。

水浒传到底有没有起到社会导向的作用,我认为是有的,首先,嫉恶如仇,见义勇为,这都是正能量的精神。在娘炮文化越演越烈的今天,让武松、李逵、鲁智深这样的文学人物出来提升一下中国人的血性很有必要,在老人摔倒都没人敢扶的当下,一些实权着耀武扬威,欺软怕硬时,存一分良知,多一点血性,应该是好事。而且水浒传只是一本书,看的是精彩,而非有样学样,在法治社会里,人们不会因为看了一本书就有样学样,谁看到社会上的坏人是看水浒学到的?再者,阅读渠道多元的今天,浅薄之人是不会看四大名著的

同样一部作品,不同的年龄关注的内容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孩子看水浒,更多的是关注天罡地煞的排名和夸张的绰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以及传神的故事描写。真正市井的内容和人性的描写,只能在自己真正成人后有了一定社会经验才会有所认知。所以读这类书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四大名著最早看的就是水浒,我记得是初中左右看的,家里爸爸的一本旧书,那时看得很慢,晦涩难懂,但是很喜欢,很欣赏鲁智深的嫉恶如仇,那时喜欢林冲,因为很帅,长枪,红樱,吊着酒葫芦的样子,长大了,越来越觉水浒就是中国版的《悲惨世界》,记录了很多善良的劳动人民的悲惨人生,被逼上梁山,不得不反抗的故事,虽然有旧时代的糟粕,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以此来否定它

恕我直言,其实很多普通读者是读不懂四大名著的。他们只流于表面,看不到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他们杞人忧天。四大名著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不是随便选出来的。如果我们看不懂,只能说明我们的认知水平不够。另外,也别太低估孩子们,他们大多数并不像有些人担心的那样。

水浒传小学初中最爱看,故事性太强了。高中最爱红楼了,怎么可以写的这么好,当时直接看的繁本,厚厚一本,完全满足了一个书痴的食欲。现在看的最多的反而是古诗词,越发感到中国语言的魅力,一个字一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展现的形象都是那么惊艳,这是世界上其他语言都做不到的

隐约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有说过,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言情小说,不喜欢看文学名著类的书籍,是因为言情小说看过就忘了,不需要思考,但是看文学名著类的书籍看的同时脑子是在思考的过程,会比看一般的言情小说累,所以很多人会不喜欢看,大概是这个意思哈

堵不如疏,疏不如引,惟有理性地引导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能因为其充斥“暴力”等元素而因噎废食,应该让学生理解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华”和“糟粕”,要以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它,通过解读,实现解“毒”。

学生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如何把书读好,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需要家长的引导;除此之外,学生的情绪和读名著在某些方面不也存在相似之处麽,学生情绪出现问题时,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家长的引导,家长和老师如何利用自己学习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教训做好学生路上的引导者是值得关注的!!

明明是自己悟不出来,非得觉得这本书有问题,让你看的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能把水浒悟出来一些道理,那就没白看,要不然,纵然你把所有的书都移出来,也不会有长进,水泊梁山并非单纯的草莽英雄联盟,而是告诉我们,只有我们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就有存在的价值,建国后还存在于四大名著里面,证明它是本好书,就像红楼梦一样,你不读个10遍以上,你就读不懂,名著是经典中的经典!

如今网络上,很多问题,特别是未成年人的问题,一出现,就有人出来呼吁封禁这个,屏蔽那个,游戏不准玩了,小说不许读了,影视不能看了,连动画片都不让看了,仿佛把这一切都封禁了,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长了。简单的说,这是家长的懒惰,把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都抛给社会,自己不承担任何责任

现在有些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是真蠢就是真坏。一个劲从传统文化和习俗入手,大肆批判,剥离传统文化,然后还偶尔说其中一点两点好,感觉很客观一样,很有迷惑性。实质大肆奉承自由文化,人性至上西方观念,冲击传统文化,集体观念,这些人打着为国家为青少年好的幌子,真的是这样么?

小孩子思想不成熟,是很容易掉进“江湖”这窟窿里面的。与其让他们自己懵懵懂懂去碰明白江湖到底是啥倒不如先在课堂上讲给他听,知道了江湖原来如此,大部分人都会敬而远之,真有那么一天碰上了,也能心中有数,知道怎么应对。这要比小白们稀里糊涂丟了命要好得多。江湖不是打打杀杀,多数时候是人情世故,但是不懂人情世故那就只剩下打打杀杀了。

往深了说,这就是家长的无能,没有能力,没有办法教育引导孩子的成长,寄希望于一个“无菌”的环境来培养孩子。这些家长可能都没弄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影响比社会的影响大得多,你不时刻引导孩子,纠正他前进的方向,你就是封禁了一切,孩子也可能会误入歧途。最后,你若每天都坐在麻将桌前,你能理直气壮的跟孩子说打游戏是“玩物丧志”吗?

以我大量的阅读经验来总结,有些读过的书,水过无痕,与我无缘,根本影响不了我;有些书铭刻在心,作者的性格似乎都影响到我了,这就叫遇到有缘人,后者的影响不管好坏,事实上是避免不了的,我不读这些书,这种感觉也在我心里,会被其他存在触发,那还不如通过读书呢,至少每本书都是有它一定的系统和理性的。

有些家长既不相信学校教育,又对自己的教育没信心,整日在惶恐中干涉孩子接触新事物,才是对孩子教育的最大影响。21年前,第一批90后上小学五年级,学校就开了计算机课。虽说那时候还是最早的大胖子电脑,但学生已经学会从网上搜索各种信息。现在几乎全民上网,信息的确比20年前更丰富。但你要相信你的孩子只是小,不是傻。他们没有你想象中那么不懂事。只要时常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孩子正向三观,教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批判性阅读能力,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这句话才是整个回复的核心要义,如何教孩子读“好”书,读好书,这背后的人生观,世界观,心理认知和承受能力的积淀,一部水浒如此价值,能懂的就会懂,不能理解的,只单传递真善美,那才是真正的误国误人!

0 阅读:0
旧梦谈史啊

旧梦谈史啊

遇到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