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大将——匡章灭燕,连秦楚都要惧怕他三分,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精写历史事 2023-12-10 10:52:27

匡章简介

历史上记载匡章的资料并不多,虽然并没有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他的实力可是可以与吴起相提并论的。

匡章打过四大战役,这些战役都是能够改变战国格局的存在。分别是桑丘之战 、灭燕之战 、垂沙之战、函谷关之战。

桑丘之战

公元前323年,秦国出兵伐齐。这是商鞅变法以来,秦齐第一次正面较量。

在商鞅变法下,秦国实力日益膨胀。因此,秦国也蠢蠢欲动,想要东出中原,逐鹿中原。却没想到,第一次东出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秦国借道韩、魏国,孤军深入齐国作战。虽然韩、魏两国同意借道给秦国,但是也不能够保证背后会不会对秦国捅刀子。因此秦国也是处处提防着韩、魏。

匡章知道,秦国因为孤军深入,忌惮韩、魏,所以并不敢同齐国正面交战,秦国虚张声势,他们也不敢贸然进攻。

匡章利用了秦国这一弱点,他多次派使者假意前往谈判,另一边却借机把部分齐军改变服饰、旗帜混入到了秦军里,等待配合齐国的主攻部队。

终于时机成熟了,齐军主力里应外合,打了秦军措手不及。秦军大败而归。

灭燕之战

公元前315年,燕国发生内战。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而燕国却姗姗来迟,在燕王哙的支持下,燕国打算进行变法。任何一个国家变法,都会引起保守派的反对。

为此,燕王哙头疼不已。这时候,相国之子打起了小算盘——哄骗燕王哙把国君之位禅让给自己。

于是,之子一直在燕王哙旁边吹耳边风。就这样,之子成功登上国君之位。

最难以接受的是太子平,本应该属于自己的王位,就这样被父亲拱手让给别人。

太子平与将军市被谋划了三年,于公元前315年,起兵造反。内乱持续了数月,老奸巨猾的之子取得最终胜利。

内乱使国力本就衰弱的燕国,更没有能力去抵御外敌了。

公元前314年,匡章趁着燕国内乱的状态,出兵攻打燕国。匡章仅用五十天就占领燕国全境。

垂沙之战

公元前306年,楚怀王发兵,灭了越国。齐国坐不住了——楚国灭了东面的越国,如果楚国从侧翼包抄齐国,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于是,齐宣王决定要攻打楚国。他派孟尝君去游说韩,魏两国,一起攻打楚国。由于之前,楚怀王三番两次坑害韩,魏,因此他们同意攻打楚国。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向楚国宣战。齐,韩,魏三国联军奔向楚国方城。

匡章是三国联军的总指挥,率领着数十万大军。但是楚国毕竟是一个大国,想要打败楚国并不简单。

由于楚国方城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通往中原的重要城池,就好比秦国的函谷关。楚国的方城防守固若金汤,并以方城为起点修建了楚长城。

要想攻入楚国,必须冲破这一防御。匡章绞尽脑汁,决定将楚长城东南段为突破口,因为那里是防守最薄弱的地方。

于是,匡章率领三国联军,强拆了楚长城东南段。并成功杀入楚国腹地,楚国将领唐昧选择避其锋芒,在沘水与敌军隔河对峙。

这一对峙,持续了六个月。在这期间,匡章一直对沘水进行水文测量,研究哪里的河水最浅,方便军队渡河。

终于,匡章抓住了时机,在夜晚对楚军发起偷袭,楚军一触即溃。

楚军将领唐昧收拢溃散的楚军,在垂沙与三国联军进行决战。毫无疑问,楚军全军覆没。

函谷关之战

公元前298年,齐,韩,魏三国联盟,准备攻打超级大国——秦国。

公元前296年,联军杀到函谷关脚下,和楚国方城一样,函谷关也是易守难攻,战略地位对秦国非常重要。一旦攻破函谷关,联军就可以杀入秦国腹地。

这时候的秦昭襄王,觉得匡章连函谷关都敢攻打,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没想到,很快联军攻破函谷关。秦国上下举国震惊。秦昭襄王赶紧派人求和,并割地给三国。

匡章在历史上虽然名气不大,但是他的实力是很强的,他的军事才能是仅次于白起。这几次战役也改变了战国的局面走向。毋庸置疑,匡章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也是一个优秀的将领。

2 阅读:969

评论列表

连云港韩佳成

连云港韩佳成

3
2023-12-11 23:12

子之乱燕,我不知道之子是谁

精写历史事 回复 12-12 10:29
燕国的相国

我孙子最喜欢和我抬杠

我孙子最喜欢和我抬杠

3
2023-12-11 07:44

樗里疾表示不服!

yaolin 回复 我孙子最喜欢和我抬杠 02-09 21:06
这样说也不错,不过当时宋军不背叛结果就不知道了。

我孙子最喜欢和我抬杠 回复 02-09 16:22
樗里疾曾经大败过匡章。

精写历史事

精写历史事

每天分享一则历史,学会以史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