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拍摄有多不容易?网友:剧组穷得只剩下演技了

观图文读历史 2024-11-01 02:19:36

“万物皆可盘,”这句话在互联网时代几乎成了流量密码,经典名著也不例外,四大名著翻拍了一版又一版,但能真正成为经典的却寥寥无几。

86版《西游记》却是个例外,它成了几代人的童年回忆,重播次数超过3000次,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今天看来,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影响力还是不可撼动。

01

一部用“穷”拍出的经典

这部神剧的诞生过程,其实挺波折的,可以说是一路磕磕绊绊,它最初的立项,只是一次小心翼翼的试探,一次“赌一把”的冒险。

上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我国的影视市场,还在初级阶段,题材比较单一,风格也比较保守。

央视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将目光投向了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四大名著,将这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甚至带点“怪力乱神”元素的文学作品,搬上了荧屏。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是一次巨大的冒险,没人敢打包票说一定能成功,谁也不想当第一个尝试新事物的人,万一失败了。

而一位叫杨洁的女导演挺身而出,她以前主要是拍戏曲,没怎么拍过电视剧,很多人觉得,让她来执导这么大的一部作品,就是有些不可思议。

央视也有点担心,就给了杨洁一点点钱,让她先拍一集试试看,这一集就是后来大家公认的《除妖乌鸡国》,没人知道杨导当时面临着多大的压力。

资金有限、技术落后、经验也不足,一切都是未知数,但她带领团队一遍遍研读原著,一次次修改剧本,力求将原著的神韵,完美地呈现在荧屏上。

《除妖乌鸡国》播出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全国观众都被剧中的好故事,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住了,收视率一度飙到了89.4%。

给央视打了一针强心剂,也让杨导赢得了信任,央视决定正式立项《西游记》,并追加了300万的投资,这300万在当时确实不少,但对一部需要大量特效,和场景的奇幻剧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正是这种“穷”逼出来的创造力,成就了86版的独特魅力。

02

穷拍背后的匠心坚守

拿到300万投资后,杨导并没沾沾自喜,她没有降低对艺术品质的要求,要拍就拍最好的,就拍一部真正的艺术品。

“低成本、高回报”几乎成了所有影视剧追求的目标,但对于杨导来说,艺术创作不能只考虑成本,更要考虑作品的质量。

漫长的拍摄周期,耗尽了剧组的资金,也考验着剧组成员的意志力,剧组的条件非常艰苦,全组只有一台摄像机,演员的片酬低得令让人难以置信。

每集只有80元,伙食费更是少得可怜,每人每餐只有5毛钱,在那个年代,5毛钱连一碗饺子都吃不到。

男演员们常常饿着肚子拍戏,但他们没有抱怨,除了资金和物质条件的匮乏,技术上的难题也困扰着剧组。

那时候国内的特效技术还不成熟,很多场景得靠人工来实现,剧组成员想尽办法,采用了土法炼钢,用滑板、钢丝、鼓风机等工具,模拟出腾云驾雾的效果。

蟠桃是用纸做的,人参果是用豆薯雕刻的,猪八戒被蝎子精蜇肿的头,是用安全套吹鼓的,水底龙宫的戏份是在镜头前放个鱼缸,制造出气泡的效果。

简陋的道具和土办法,在巧妙构思下,变成了视觉的奇观,更让人敬佩的是,剧组成员们在艰苦的条件下,还保持着对艺术的敬畏。

他们要应对拍摄时的各种难题,还得面对外界的质疑,有人质疑他们拿着国家的钱“公费旅游”,有人批评他们的特效简陋,还有人嘲笑他们的服装道具土气。

演员们常常身兼多角,为剧组节省了开支,六小龄童在荧幕上,还反串的身份演绎了九尾狐狸。

另一位演技派演员闫怀礼,同样身兼数职,他在剧中成功地诠释了沙僧的角色,还能灵活变换为牛魔王、太上老君以及西海龙王,这“全员参与”的模式,成为86版独特的魅力之一。

六小龄童在塑造角色时,下了巨大的努力,他患有400度的近视,和200度的散光,但他坚持每日观赏日出日落,并注视乒乓球的移动,以让他的眼神更加生动。

甚至在拍摄前盯着光束猛看,让眼睛充满泪水,以展现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对角色的认真和投入,真是让人佩服。

03

“穷”中展现“真”与“美”

剧组还会遇到各种挑战,由于经费有限,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演员们在拍摄高空戏份时,常常要冒着生命危险。

吊威亚的钢丝断裂,演员从高空坠落,这样的事故在剧组屡见不鲜,六小龄童在拍戏时,受伤了好几次。

黄果树瀑布拍摄时,他不慎跌落悬崖,幸亏被一根藤条挂住,才捡回一条命,在北京戒台寺走钢丝时,钢丝突然断了,他从空中摔下来,当场就昏过去了。

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粉碎性骨折,惊险的拍摄经历,并没让剧组成员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完成这部作品的决心。

拍摄周期长,经费紧张,工作强度大,这些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考验,他们没有放弃,彼此鼓励支持,靠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一次次克服了困难。

从导演到演员,从摄像到灯光,从服装到道具,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用他们的辛勤付出,成就了86版《西游记》的辉煌,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数人的心血和汗水,

真正的热爱,才能创造奇迹,这部作品的成功不是碰巧的,而是理所当然的,它是由一群对艺术充满热爱的人,共同创造出来的。

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追求名利,追求速成,却忽略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影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回忆,充满了童年的快乐。

对艺术创作来说,重要的不是资金的多,而是在困境中挖掘潜力,保持对作品质量和艺术价值的追求,才孕育出那些能够触及人心深处、久久不衰的经典之作。

信源:北青网2018年2月5日,关于《西游记》罕见老照片,看完才知道当年拍摄多艰辛

0 阅读:0
观图文读历史

观图文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