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上讲,斯大林格勒德军的安排是基本正确的,但是战术安排上出了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德军兵力不足,但是目标一改再改,各种战略目标既要就要,只能让仆从国军队防守侧翼,最后造成第六集团军被歼灭。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只是一座城市的争夺,要看南线的全局,有几个关键点。1,斯大林格勒。2,罗斯托夫。3,巴库。4,迈科普。
其中,上图3和4就是德军A集团军的战略目标,占领迈科普和巴库的油田,能为自己所用最好,不为自己所用也要占住,不给苏联用。其中,光巴库一地,石油产量占苏联石油总产量的71% 。
1就是斯大林格勒,是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所在地,完全占领的话,南线的后勤保障就有了,侧翼也有了保障。
2是罗斯托夫,一旦斯大林格勒丢了,罗斯托夫就必须守住,不然南线的A集团军会被包围,从海上撤退会丢失大部分的重装备。
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德军始终无法完全占领,装甲部队打巷战无法发挥机动力优势,但是由于要保障南线的侧翼安全,没法退,只能堆人命。
在初期战事顺利的情况下,德军一再修改战略目标,典型的既要又要,让兵力不足的症状愈发严重,第六集团军的侧翼只能用罗马尼亚第3、4集团军这种近乎是纯步兵组成的仆从国军队防守,让苏军的反击很轻松的就把德军第六集团军包了饺子。
在被包围的初期(1942年11月30日开始),第六集团军以及仆从国军队一共27万人被包围,包围圈外还有5万人,这时候马上选择突围的话,第六集团军损失会很小,重武器和坦克装甲车只要油料足够,也能跑出来大部分,仆从国军队丢了就丢了,不可惜。但是撤退一旦变成了溃败,苏军乘胜追击的话,罗斯托夫能不能守住很难讲,南边的A集团军会面临包围,局面会比第六集团军还艰难(山地,机动力差)。因此,在被包围的初期,第六集团军选择坚守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然德军南线总崩溃也有可能,毕竟刻赤半岛也才打下来几个月,前线部队需要修整,防守能力堪忧。
但是到了1942年12月19日,罗斯托夫的防守基本巩固了,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以及突破到距离第六集团军30英里(48公里左右)的位置,这个距离,坦克一个冲锋,2个小时就到了,走路的话一个白天也够了,重装备可以不要了。第六集团军的百战老兵要是能跑出来大部分,这些人都是宝贵的财富,这时候,死守的斯大林格勒是没有意义的,已经坚守了20多天,南线的部队还撤不出来的话,那就不是第六集团军的问题了。
被俘的第六集团军士兵
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保卢斯虽然能力没问题,但是毕竟资历浅,也不是小胡子的爱将,没法反驳领袖意志,要是他的前任赖歇瑙还活着,第六集团军的战术应该会更灵活一些,至少赖歇瑙不会放着这么多百战老兵走进苏联战俘营,多少也能突围出去一部分。
赖歇瑙要不是1942年死于心脏病,斯大林格勒战役绝对轮不到保卢斯来指挥第六集团军,赖歇瑙受宠到什么程度?布隆贝格下台之后,他甚至跟布劳希奇争夺过陆军总司令的位置。
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要实现的目标太多,因为无法完全战略斯大林格勒,导致了占领的迈科普和巴库也要放弃,至于必输那倒未必,第六集团军一直有机会突围,只要守住罗斯托夫,南线A集团军能完全撤出,就不能说是必输的。
赖谢瑙是德三陆军元帅里唯一加入纳粹党的,不是因为他的推荐,保卢斯根本就没机会上位。[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