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连接上一期。
在确保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的范围内,包括中国某动、某通和某信在内的几家中国公司在美国的运营许可证也被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拒绝或吊销。 2021 年 3 月,《安全和可信通信网络法案》制定了一份名单,列出了禁止向美国出售设备的实体。该名单最初只包含某为、某兴、某能达、某康威视和某华五家公司,但在 2022 年 3 月进一步扩大到包括卡巴斯基实验室、中国某动和中国某信,此后在 2022 年 9 月再次扩大到包括太平洋网络和中国某通。 2018 年至 2022 年,中国对美国的电信产品出口下降了 3%,而 2011 年至 2017 年则增长了 12.1%。

除了单边措施之外,作为美国以“投资、结盟、竞争”为标签的对华新战略方针的一部分,拜登政府还发誓将与盟友和合作伙伴更好地协调政策。其目标是“建立公平的规则,同时保持[美国]的经济和技术优势,塑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未来”。这包括在传统自由贸易协定之外,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就经济和贸易政策进行更强有力的合作和协调,作为“科技联盟工业基地”的一部分。其中一个示例是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理事会,这是一个协调“基于共同民主价值观”的政策的论坛,涉及新兴技术标准、关键供应链弹性和研究合作。另一个示例是印太经济框架,该框架包括该地区的 14 各合作伙伴,旨在协调贸易、供应链、清洁技术、基础设施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全球供应链合作联合声明》和《矿产安全伙伴关系》还召集了众多合作伙伴,就加强关键行业的供应链弹性开展合作。

结论与展望。尽管拜登政府试图将美国的风险管理方法与欧盟去风险方法相提并论,但双方迄今为止采取的不同行动以及总体目标似乎并不能表明这种比较是准确的。有一些相似的思路将这两种方法联系在一起,包括重点关注关键商品的供应链安全;提升国内工业能力;保持在某些关键技术上的相对优势;以及防范可能会威胁到的关键基础设施、并通过协调一致的虚假信息活动损害他们的民主制度的网络攻击。两者的显著差异在于:1) 美国愿意投入的补贴规模(例如,美国《芯片和科学法案》规定的补贴规模为 580 亿美元,而《欧洲芯片法案》的预期预算总额为 158 亿欧元);221 和 2) 美国的部分做法是专门针对中国的,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试图阻止中国获得可用于增强其军事能力的高端技术。
造成第二个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是,鉴于欧盟在其直接管辖范围内没有军事考虑,影响美国思维方式的强大军事成分并未被纳入欧盟去风险的因素中。美国军队目前除了在支持和捍卫美国宪法以及更广泛的自由和民主价值观方面发挥作用外,还协助维护全球安全,包括帮助维持主要航运路线的稳定。因此,一个可能对美国构成军事挑战的中国在全球范围内被视为对这些价值观的威胁。拜登政府认为,中国“有意图,而且越来越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使全球竞争环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尽管美中不受限制的接触时期可能已经结束,但关于美国与中国应该建立何种关系的政策辩论仍在进行。未来的一个关键问题将是美国政策制定者如何定义“国家安全”。与政府的说法相反,出口管制和对外投资的两项最新措施表明,本届政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有意削弱中国的整体技术进步。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尚未提供任何证据,表明其实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可以有效阻碍中国的军事扩张。迄今为止,这些管制措施已给英伟达、美光、高通和英特尔等美国半导体公司带来了显著的营收损失。这些公司的销售额预计将缩水约三分之一,据估计,“如果它们不能在中国开展业务,将失去 18%的全球市场份额和 37% 的营收”。出口管制还可能损害美国及其盟国的整体半导体竞争力及其创新能力,特别是考虑到中国不仅可能加速追求半导体自立自强,而且还因为“在中国创造的每一美元销售额都意味着中国少赚一美元,而美国公司可以多赚一美元用于创新。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来说,美国近期出台的措施给业务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例如那些在华业务需要稳定获得半导体的公司。
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23》指出,在经历过供应链审查的公司中,12%的公司这样做是为了回应包括美国的出口管制等在内的第三国立法。超过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业务或者已经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影响,或者预计会受到影响。人们还认为,中美之间针锋相对的恶性循环有进一步升级的风险,中国对美最大内存芯片制造商美光的部分销售禁令,以及最近于 2023 年 7 月 3 日发布的对镓和锗的新出口许可要求,都突显了这一点。无论问题多困难、成本多高昂、速度多缓慢,此类举措被视为对美国出口管制和其他类似措施的报复行动。这进一步使关键供应链如何在中国以外实现多元化的争论更加复杂。就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而言,无论谁当选总统,这些新措施都可能进一步改变美中关系。
由两党构成的美国众议院美国与中国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最近的一份报告提出了近 150 条建议:1) 重置与中国的经济关系;2) 进一步遏制技术泄漏;3) 加强对美国领导力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