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家分享一个对眼睛好的中成药,在明代 傅仁宇《审视瑶函》中记载,明目地黄丸主治肾虚目暗不明。清 汪昂《医方集解》,明目地黄丸治肾虚目昏,可以化解多种眼部症状。
现在的人基本都有用眼过度的情况,看手机久了,用电脑时间长了,眼睛很容易发酸,干涩,红血丝也比别人的多。
早上起床的时候,还会发现眼屎很多,有时候粘着睫毛和眼皮,眼睛都睁不开。畏光,怕风,光线刺激一点,迎风吹一下,就会流泪。
还伴随着手脚发麻,失眠多梦,急躁心烦,口苦口干的情况。
这些情况,我们在中医上一般要追溯到肝的问题,可能会有人好奇,明明是在说眼睛,跟肝有什么关系呢?
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眼睛又被称为“精明”,我们的眼睛是否能够精神,明亮,需要依赖于肝血的充养,和肝气的疏泄,《黄帝内经》说,“肝受血而能视”,就是说我们的眼睛功能,和肝离不开关系。
但如果一个人的肝血不足了,阴液不能滋养肝经,也不能濡养我们的眼睛,我们的眼睛自然就会干涩,发酸,看不清东西。阴血不足的时间太长,我们的身上就很容易出现虚火,这个虚火顺着我们的肝经,就会影响到眼睛,出现红血丝变多,眼屎增多的情况。
所以中医对于眼睛疾病的调理,多从肝血,肝阴来入手。
有一个药方,可以滋阴降火,濡润我们的“精明”,其实这个中成药是最早从宋代的“地黄丸”家族变化而来的,叫做“明目地黄丸”。中成药也是这个名字。
中成药讲究“加减法”,在一个中成药的基础上加上或减去一味或几味药材,就成为了一个新的成药,这个新成药的功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和原来成药功效完全不一样。
在杞菊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明目的蒺藜和石决明两味药材,强化了明目的作用,成了一个新的方剂,故命名为明目地黄丸。
市场上经常卖的杞菊地黄丸,说是可以明目,实际上这药是错的,需要改动后才能明目,杞菊地黄丸只适合眼刚疲劳那一个阶段,就是说人的身体还没有大亏,只是刚刚呈现出眼睛疲劳,感觉到不舒服,那时候吃才有效。
一旦眼睛视力疲劳过度了,或身体内部运化力量不足了,杞菊地黄丸再用作用就不大了,要把这方子改动才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治疗眼睛的良药。
明目地黄丸用到的药物有: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煅石决明。
【方解】:
首先,方中熟地黄可以补肾阴,填补我们五脏六腑阴液的根本,称为填精益髓,精气充则神旺,神旺则目精光明,故为君药。
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白芍补精养血,血盛则形强,以充养神光,为臣药。
蒺藜、石决明平肝祛翳,明目除昏,牡丹皮凉血散瘀,治血中郁热;
茯苓、泽泻清热利湿,引浮越之火下行;
菊花清热散风,除头痛目赤,共为佐药。
诸药合用,共成资肾养肝,益精明目之功。
总结:明目地黄丸,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
再分析一下它的三大主治症状:
主治三大症状——第一眼花
这个应该好理解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当灯油不足的时候,灯光是不是模糊的?同样的道理,肝血不足的时候,眼睛会模糊。
看手机久了眼睛模糊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主人,肝血不足了,休息一下吧。可是很多人不但不休息,还滴几下珍视明继续消耗肝血。其实养肝血最好的方法就是闭目养神,闭上眼睛就是养肝血,只要把眼睛这个闸门关闭,供养眼睛的气血就会回到肝里。
明目地黄丸就是养肝血,所以可以治疗眼花。
第二大主治方向是——迎风流泪
很多人不明白,为啥眼睛会迎风流泪呢?为啥别人对着风不流泪呢?
那是因为你的肝血不足了,只能用眼泪来代替滋润眼睛。肝血属于阴,这个风属于阳,阴阳平衡就不会迎风流泪。现在肝血不足了,阴不足了,又加上风这个阳邪的勾引,外风引发内风,很容易把眼泪勾引出来。
说通俗一点,肝有两个功能,一个是疏泄,一个是收藏。流泪就是疏泄,不该流泪的时候流泪叫疏泄过度,收敛收藏不足,而加强收敛功能的办法就是补肝血,因为只有阴才能制阳,只有阴才主收主藏。
明目地黄丸就是通过补肝血来加强肝的收藏能力的,所以能够治疗迎风流泪。
第三个方向就是眼睛干涩发痒,怕光
眼干容易理解,就是没有水了嘛,什么是水?肝血是水,肝血不足就会眼干,眼干进一步下去就是发痒。
眼干的人更加怕光?为什么?因为阳光就是阳邪啊,强烈的光会伤阴,肝血不足的人,眼就干,眼干自然就怕光了。
明目地黄丸把你的肝血补足了,眼睛不干了,自然就不怕光啦。
不过要告诉大家的是,如果你本来就是脾胃虚弱,水湿比较多的情况,舌头齿痕比较明显,舌苔厚,就不建议使用了,以及肝胆湿热,舌头红舌苔黄厚的,也不要随意尝试。还有,暴发火眼者忌用。
我吃明目地黄丸三个月,没用
👍
明目地黄丸的确没什么效果(比纯粹的六味黄地黄丸副作用大了很多),不管买便宜的还是贵的,不知是配方出了问题还是药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