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伙儿爱不爱存钱。反正小夏的长辈,都挺爱存定期的。或许这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储蓄习惯,把钱存起来,心里才能踏实。可是,7月份的存款却减少了足足8000亿元。平均每个中国人,少存500多元钱。
具体来看,居民存款缩减了3300亿元,企业存款减少了1.78万亿元,加起来减少了2.11万亿元。而财政存款和非银金融机构存款,都是增加的。(资料来源:上观新闻 20240817)
居民和企业存款减少的原因,会是什么呢?存款的大幅缩减,与我国存款利率的下降密切相关。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降准降息,中国的存款利率呈下降趋势。以某国有大行为例,其活期利率为0.15%。存10000元活期,一年15块利息。一年期的利率为1.35%,我们存10000元,一年仅有135元利息。如果存款不多,很难靠利息养活自己。(资料来源:工商银行 2040725)
利息的减少,直接导致银行存款的吸引力下降。在低利率背景下,部分居民和企业开始寻找利率高地,也就是潜在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比如,债券以及理财产品等金融资产,它们的预期收益相对更高,受到了部分投资者的青睐。因此,这些资产逐渐成为存款资金的替代选择。
一部分存款资金,可能流向了债券市场。今年,债券的规模在持续增长。2024年上半年,我国的各类债券累计发行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国债的增加量较多。报告期内国债发行规模为5.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3万亿元。(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0240813)
8月10日,2024年第五期和第六期储蓄国债正式开售,其中3年期的票面年利率为2.18%, 5年期限的票面年利率为2.3%,均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利率。论利率,国债比存款更高。论安全,银行存款有50万的保险。而国债背靠国家,具有较高的信用,收益相对稳定。对于那些寻求安全性和稳健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国债是替代存款的理想选择之一。当然,国债不是你想买,就能买到的。大家提前到银行排队,经常售罄了还有不少人没买到,由此可见国债的火爆。(资料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20240814)
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也是存款“搬家”的主要流向之一。不少理财产品标注了业绩比较基准,普遍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且投资门槛相对较低,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一部分投资者倾向于将资金从银行取出存款,转移到理财市场。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数据,验证了理财产品规模增长的趋势。《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达28.5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2万亿元,半年的增幅为6.43%。固定收益类产品是大头,其存续规模为27.63 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96.88%。(资料来源:中国理财网 20240730)
此外,偿还贷款可能也是存款减少的原因之一。贷款利率虽然在下降,但部分存量房贷利率加点不变。无论是存款还是理财,收益可能难以覆盖贷款成本。很多人选择提前偿还高成本贷款,或许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那么,大规模“存款搬家”是否会发生呢?可能不会出现,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存款利率下调对储户整体收益的影响有限。虽然在降息,但每次的降息幅度不大。对于绝大多数小额储户来说,对短期内的收益变化可能并不敏感。另一方面,此前的存款还保留着降息前的利率,没必要提前拿出来。提前支取意味着放弃较高的利率,只能拿到活期利息,这也太不划算了。
其次,投资者选择投资时仍需考虑风险,他们更关注的是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对于中老年人储户或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可能不太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更高风险的产品,承担本金有可能损失的风险。尤其是在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全球局势动荡的背景下,银行存款作为较为安全、相对稳健的投资工具,可能仍然是多数居民资金配置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大家把存款“搬家”了吗?不妨亮出你的观点,并在评论区分享你配置的资产类别。
温馨提示:本文所述不作为个股推荐。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市场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