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朱棣上位的头号功臣是谁,大家会想到谁?姚广孝可是被朱棣亲口认定的靖难第一功臣,这一路上,姚广孝可帮了朱棣太多。
朱棣登基之后,按说也该论功行赏的。可朱棣要嘉奖姚广孝的时候,姚广孝全给拒绝了。朱棣送宫女给他,他为了躲这些宫女,干脆跑到寺庙去睡觉。过了二十多年,人们才发觉姚广孝这做法可太聪明了。
咋说,在朱元璋的那些儿子里,和他最像的恐怕就是朱棣了。朱元璋,那可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手段冷酷的君主。想当年,因为朱元璋心里忌惮,被他杀掉的功臣那可海了去了。就说立下头功的徐达吧,要不是死得早,他也不见得能躲得过朱元璋的清算。
大家都知道,太子朱标这人性格特别温和,对臣子也不会下狠手,这一点和朱元璋完全不同。再看朱棣,虽说他早期性格不怎么外露,可等他当上皇帝之后做的一系列事儿,就能瞧出来,朱棣跟朱元璋那可太像了。
当年建文帝那些旧臣,被朱棣杀掉的有多少?还有些跟朱棣对着干的,对朱棣登上皇位说三道四的,这些人里又有哪个落得个好结果?
跟皇帝在一起就像跟老虎在一起似的,危险得很。姚广孝一直跟着朱棣,瞅着朱棣登上皇位,他可是头号功臣,但也最让朱棣心里犯嘀咕。朱棣坐上皇位之后就开始论功行赏,对姚广孝那可大方得很,直接就把太子少师的位子给了姚广孝。
虽然这个位子可能没多少实权,可他在朝廷里的地位那是相当高,能说姚广孝已经处在位极人臣的位置上了。
就算退一万步讲,姚广孝到底配不配这个位置?答案那肯定是配的。可朱棣觉得你配,你自己却不能这么想。姚广孝绝对是最懂朱棣的人之一,所以他也清楚朱棣对自己不放心。
这边朱棣很快就展开了试探,他首先让姚广孝蓄发还俗。要知道,这要是不当和尚了,以后能取得的成就会更高,毕竟和尚这个身份也是一种约束嘛。
姚广孝想都没想就直接拒绝了朱棣。然后,朱棣又开始拿些身外之物去引诱姚广孝。刚开始,朱棣赏给他豪宅,还有金银珠宝。这世上,很少有人能对这些财物说不的,毕竟人活着,银子可是不能少的。
可姚广孝把朱棣赏的银子全分给乡亲们了,朱棣一看这招不灵,大笔一挥,赏给姚广孝好多年轻漂亮的宫女。人都有七情六欲嘛,这是谁也避免不了的。姚广孝这次更干脆,直接就从自己宅子搬出去,住到寺庙里了。
每天也就上朝的时候能见着他,朱棣知道这事儿后哈哈一笑,对姚广孝的疑心就减了不少。要知道,凡是追求名利的人,那都是有欲望的,可在姚广孝身上,一点欲望都瞅不见。
他就跟断了凡心的和尚似的,朱棣用他特别放心。为啥?他,自己不会被权势名利迷了眼,别人给好处也不会动心。
前朝就有这样的例子,像蓝玉、胡惟庸,李善长都年过古稀了还被杀了,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这难道不正是姚广孝的智慧所在吗?
哪怕朱棣有多看重姚广孝,姚广孝都坚决不越界,所以他跟朱棣有着浓浓的君臣情分。姚广孝可帮了朱棣不少忙,是个大功臣,朱棣特别尊重他。这么多年了,朱棣一直都用尊称来称呼姚广孝。
朱棣这样的皇帝,这种情况那可真是前所未有的。他俩能一直保持后来那样的关系,这可是他俩共同努力的成果。历史上有跟着皇帝打天下立下从龙之功的功臣,最后落得个悲剧结局的,那可太多太多了。
朱棣靖难的时候,姚广孝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要知道,当时大家都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忠君爱国的观念早就深深印在每个人的心底了。朱棣这人肯定是有野心的,可这条路那么难走,他也需要有人给他鼓劲。
稍微走错一步那可就是万劫不复的境地,朱棣这事儿就像开弓射箭一样,射出去就没法回头了。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朱棣心里直犯嘀咕,犹豫得很。就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姚广孝站了出来,给了朱棣特别坚定的支持。
“王不出头谁是主”这句话可把朱棣给震得不轻,打这时候起,朱棣就把姚广孝视作自己的谋士,还当成心腹。大家都知道,古人可迷信命运了,信老天。而姚广孝,正好懂些道术,靠着占卜、祥瑞啥的,让朱棣对自己必胜这事坚定了决心。
到了今天,也还是没法证实姚广孝说的那些神神秘秘的事儿到底存不存在。咱们能知道的就是,朱棣对他说的话那是深信不疑。
他是个僧人,就因为这个身份,他那些神神叨叨的做法,朱棣信,朱棣手下的兵也信。朱棣心里早就有野心了,可光靠他自己干不成大事。姚广孝给大家鼓舞士气之后,所有人都觉得朱棣是正统的,是老天爷都认可的,他们做的事那就是顺应民心,根本就不是谋反。
姚广孝虽然是个僧人,可他排兵布阵的本事,一点也不比战场上那些将领差,他可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人。朱棣带兵出去打仗的时候,就是姚广孝和世子朱高炽一块儿坚守北平的。
三、得以善终前面就提到过,朱棣和朱元璋一样,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可姚广孝却是个特殊的存在。朱棣还让姚广孝去教导太子朱高炽。朱棣这一辈子征战多次,每次他离开京城的时候,都会让姚广孝协助朱高炽监国。
朱棣把监国这么重要的事都交给姚广孝了,这就很能说明朱棣对他有多信任。后来,朱高炽政治上越来越成熟,自己就能撑起一片天了。这时候,朱棣又让姚广孝去教他那个宝贝“好圣孙”朱瞻基了。
姚广孝可是辅佐了大明的三位皇帝。就因为他有教导之恩,朱高炽和朱瞻基都特别敬重他。明成祖十六年的时候,这位黑衣宰相的生命即将结束。姚广孝病重期间,朱棣还多次去探望他。
姚广孝死了之后,朱棣特别痛心,为此停朝两天。而且,朱棣还把他追封为“荣国公”,就连碑铭都是朱棣亲手写的。朱棣还让姚广孝的养子破了例入朝当官。等到朱棣去世,也就是过了二十二年后,朱高炽登基了,对姚广孝更加敬重。毕竟他们俩早在靖难的时候就有辅佐的情分了。
朱高炽一直都是个仁义的皇帝,对自己的老师就更不用说了。朱高炽下旨让姚广孝配享太庙,姚广孝可是大明第一个以文臣身份配享太庙的,和徐达他们并列。
哪怕到了今天,人们对姚广孝的评价也是有好有坏。夸他的人,把“仁宣之治”的功劳算在他头上;不喜欢他的人则说,就是他一手促成了“靖难之役”,让老百姓又遭受了战争之苦。咱们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得用辩证的眼光,得看他对历史发展有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