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一篇《赤兔之死》被破格录取,后又曝光地沟油,如今过得怎样

李砍柴 2023-11-30 19:41:00

2010年3月17日,一篇《围剿地沟油》在中国青年报发出。

文章中写道:“按照比例,你吃10顿饭,可能有1顿碰上的就是地沟油。”

俗话说:“病从口入。”吃下去的每一口饭,都是身体健康与否的根源。

而地沟油最大的危害,就是包含黄曲霉毒素,其毒性是砒霜的100倍。中国人自古重农和刻在骨子里的土地情结,更让人们无法接受地沟油的猖獗。

此报道一出,当即引起轩然大波。人们看到食品产业链背后的黑暗,同样也看到了敢于发表报道的记者——蒋昕捷。

人们对这个名字并不感到陌生,因为他已经是第二次震撼到世人了。

在第二次抛头露面之前,蒋昕捷并没有大动作,以至于大众评价:江郎才尽!

可《围剿地沟油》一出,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青涩的少年,已然为了更崇高的理想持续奋斗。

不是泯然众人,而是厚积薄发!

那么蒋昕捷的第一次出名是因为何事,他为何被称作江郎才尽?写出《围剿地沟油》后,他又何去何从了呢?我们一起来看。

01

时间回溯到2001年,此时的蒋昕捷坐在高考考场上,看着作文给出的诚信,脑子灵光一现,灵感就像泉涌一般,怎么止都止不住。

提笔犹豫,但还是毅然落下:“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

一篇名为《赤兔之死》的古白话文,洋洋洒洒八百字,就这样从蒋昕捷笔下生出。

其间监考老师屡屡驻足,看着伯喜和赤兔马的对话慢慢呈现在自己眼前,就连监考老师也不禁感慨文笔之妙。

虽然选择的是古白话文,但其运用之灵活,语句之通顺,俨然文坛老手。

语文考试结束后,蒋昕捷对自己所作文章十分满意。不说分数高低与否,但定能登上报纸头版,列名表扬。

所以当母亲问他成绩时,蒋昕捷只挥挥手,说等着看报纸就行。

果然不出所料,在阅卷结束后,蒋昕捷的《赤兔之死》以作文满分的成绩,位列报纸头条,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这篇优秀的文章,也让大家都记住了这个名字——蒋昕捷。

当年,蒋昕捷高考分数只有527分,并没有到达江苏省理科本一的最低省控线。但凭借《赤兔之死》,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了他,给这位天才一次继续成长的机会。

这是蒋昕捷的第一次出名。

对于《赤兔之死》,好多人这样评价:“《滕王阁序》是天才的即兴,《赤兔之死》是凡人的巅峰。”

其实评价是中肯的,我们从蒋昕捷的童年就可见一斑。

蒋昕捷出生家庭也算书香门第,父母和姥爷都从事文化工作,从小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可父母工作忙,只能把蒋昕捷放在姥爷身边管,而这一举动竟成了蒋昕捷启蒙的关键。

姥爷退休后,闲来无事就爱听《三国演义》评书,无论是桃园三结义还是温酒斩华雄,哪个片段都来者不拒,越听越有滋味。

年纪尚小的蒋昕捷不懂这些,但收音机播放的一个个故事,却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久而久之,蒋昕捷对许多经典桥段也特别熟悉。

等再大了些,蒋昕捷就被父母接回身边,安排上学。

没了收音机,蒋昕捷顿时感觉没了一半兴致,每天都问爸爸哪里有会出声音的盒子。

父亲也很疑惑,便询问蒋昕捷:“你问这个干什么?”

蒋昕捷回答道:“想要听故事。”

见儿子对知识这般感兴趣,便买了《三国演义》少儿读本,并告诉他,有趣的故事都在书里,随时都可以看。

蒋昕捷才看还不自觉,越看越深入其中,爱上了阅读。

在随后的日子里,蒋昕捷陆续读完四大名著少儿版,还包括一些零散读物。

等上了初中,蒋昕捷甚至直接阅读《三国演义》原本,毫不费力。很多古籍在他眼里已经不成问题,阅读使他成长,他也乐在其中。

等上了高中,蒋昕捷依然保持对阅读的热爱。

可在文理分科上,他却和父母出了分歧。

蒋昕捷坚持文科,可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背景下,家人更希望他选择理科。

阅读是一种兴趣,学好理科才是就业王道。

对于家人的守旧思想,蒋昕捷无力反驳,最终只好遵从家人,选择理科。

但对书籍的热爱,是蒋昕捷真正舍不下的东西。身在曹营心在汉,蒋昕捷依然坚持古籍阅读,并没有多花心思在理科上。

所以高考时,才会有难达到最低省控线的尴尬。幸好有足够热爱的文学给他兜底,才让他有了新的出路,开始不一样的人生。

纵观蒋昕捷的前二十年,就像我们普通人的真实写照,年少聪慧,奋发进取,偶有所成却难逃旧观念的枷锁。

高考灵光乍现,写下《赤兔之死》,但语文总分123,只能算是佼佼者,而非天才。

反观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随手即兴《滕王阁序》,流传千古。

我知道天才和凡人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凡人不过望月,天才却是触月。但我想说的是,哪怕再平凡,也会有自己发光的时刻。

蒋昕捷看似高山,但他牺牲的却是理科成绩和休闲时间,才换来高考作文满分。我们若是有一以贯之的决心,相信属于我们自己的高光时刻,也会在某一天悄然到来。

02

蒋昕捷在被南京师傅大学录取后,就读于广播与电视新闻专业。

很多人对这位作文满分的学生满怀期待,想要再读到他的作品。

可上了大学的蒋昕捷一头扎进学业里,一篇文章也不写。

对此,网络上很多网民破口大骂,说蒋昕捷江郎才尽。更有甚者,直言他让大众失望,是个不负责任的作家。

可蒋昕捷自始至终都没有标榜自己是作家,他不过是刚入学的学生,修习学业才是正道。

为此,蒋昕捷特地把网名改为“谈笑间”,以此来回击痛斥他的网友。

时间一转眼来到四年后,这四年蒋昕捷就像人间蒸发一般,没有在网上发表过一条言论,要不是每天还在上学,怕是人们都忘记他的存在。

大学毕业,蒋昕捷选择去中国青年报当记者,而此行过后,人们将再次想起这个名字。

2010年,一篇《围剿地沟油》的报道横空出世,曝光了地沟油这一黑色产业,让人们就食品安全再次展开讨论。

2008年的三鹿奶粉尚且挥之不去,10年的地沟油又刺疼人心。

报道中指出,回收贩卖地沟油的主要人员,1个月可以赚到1万多,一年少说也有12万元的收入。

而在10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为金融业,收入仅为80772元,也就是8万元左右。

可怕的暴利之下,滋生出无数腐蚀国民健康的黑虫。它们隐蔽在角落,等到夜幕落下,才会显出丑陋的真身,撒播无尽的恶。

对于食用油和地沟油的区别,不止普通人难以区分,就连专业人士也无法准确辨别。

搞油的人都说:“油掺油,神仙愁。”

现有的电导率检测法和胆固醇检测法都只适用于地沟油添加量在10%以上的食品油检测,有心之人绕绕弯子就能轻松应对。

在当时的环境下,油掺油难以区分,这就更加导致了地沟油产业的猖獗。

包括在报道中也提出,整个城市都被划分,不同区域的地沟油有不同人负责,俨然有几分地下皇帝的样子。

至于如何杜绝地沟油,报道更倾向于政府管理。只有政府到位,成立餐厨垃圾处理厂,并加大力度,相信定能取得良好成果。

《围剿地沟油》一出,再次将蒋昕捷这个名字送上了风口浪尖。

但展开讨论的更多是地沟油,以及报道中频繁提到的何东平。

原来,他在《围剿地沟油》发表几天后,公开宣布,否认自己曾提及“全国每年有200万吨到300万吨地沟油回流餐桌”。

对于这样的反转,蒋昕捷并不感到吃惊,他接着发表《是什么让揭开地沟油“盖子”的教授改口》来挽回舆论。

所有压力汇聚一身,属实是有些难为情。但我们也应该知道,媒体追逐时效性是不可避免的,可领导的施压是正确的吗?

正如“改口”一文中提到:“有关部门不借此人心所向之际,清理整顿地沟油,反倒暗地里给一位‘说了真话,想办些实事’的教授施压。”

这样的压迫,会让人不愿说真话,积极处理问题,才是民心所在。

蒋昕捷的报道,真正起到了作用。公众自此重新审视地沟油的危害,大酒店的厨师长站出来曝光内幕,各地媒体开通读者热线明察暗访黑窝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也第一时间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药监部门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回到当下,地沟油仿佛已成过去式。

在今年7月,成都民警的一次暗访调查,疑似打捞地沟油的“作案分子”,其实是油脂公司的员工,专门负责处理地沟油,绝不让其再流向餐桌。

关于评判蒋昕捷江郎才尽否,我认为他并没有,反而闪烁着更耀眼的光芒。

03

蒋昕捷在报道完地沟油后,再次消失在大众的视野里。他好像带着使命而来,事了拂衣去,不留下一点痕迹。

再次现身是在2016年,他跳槽到阿里巴巴,从纸媒转向网络。

纸媒的没落是必然的,新闻不好做的情况下,蒋昕捷放手一搏,走上了新媒体的道路。

事实证明,是金子总会发光,仅一年时间,蒋昕捷就升职为阿里巴巴天猫的公关总监;

2018年,转任阿里的“新零售工程部专家”;

再后来又升职银泰商业的助理总裁。

蒋昕捷每一步都走得脚踏实地,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今天的饭碗。

或许没有那篇《赤兔之死》,蒋昕捷的命运会是复读或是上大专,成为程序员抑或其他职业。

但其实《赤兔之死》的成功是必然的。没有这篇文章,蒋昕捷还会创作出别的佳作。

因为他的沉淀是数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些许风霜不会摧垮他,只会打磨出金子本身的模样。

熟读古籍著作的蒋昕捷,温润而又有度,有礼且不失气节,谁会不愿意和这样的人做生意呢,我想这也是他转型成功的秘诀。

其实人生路漫漫,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身边事物所影响,正如蒋昕捷被古籍滋养。积累自身,才会不断成长,终有破茧之日,你们觉得呢?

-END-

【文|晨曦】

【编辑|长庚】

0 阅读:4

李砍柴

简介:一边写作养家,一边浪迹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