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合妈妈
近些年一直致力于儿童心理学的学习研究,希望自己成长的速度能够追得上孩子成长的速度,希望能够用最科学的育儿方法把孩子培养成才,引领孩子走向幸福成功的人生。
学习成长之路如我想象得那般不容易,也曾无意识地陷入了一些教养误区,以至行到无能为力的绝境,得高人指点,方幡然醒悟。
够努力、够执着,却也曲折坎坷。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养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自我修行之路,在陪伴孩子的每个日日夜夜,不断尝试、不断碰壁,也不断成长,才能一点一点成长为一个坚定有力的母亲。
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仅仅拥有大量的育儿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用心去与孩子相处、交流,再加上敏锐的领悟力与觉察力,才能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或母亲。
我有一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她在讲座中常常会说到“接得住”3个字,至于如何理解,讲的人是一回事,听的人是另一回事,能收获多少,全靠个人的悟性。
最初听到这3个字的时候,我自觉深得其意,也暗自去践行,试图让自己成为一个足够大的容器,接住孩子的任何合理不合理行为。
孩子厌学,我要接住;孩子发脾气,我要接住;孩子玩游戏,我要接住;孩子不出门,我要接住……
面对所有让我痛苦、让我无法接受的事情,我强忍着泪水,委屈地接住,我感觉到自己快要崩溃、快要窒息,我感觉到这是我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但是,我依然咬牙坚持,我把这当作是作为一个母亲生命中必然要承受的一个部分。
我以为我做到了,我以为“接得住”就万事大吉了,一切就都会好起来,可是事情并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反而越来越糟,不仅孩子的状态没有变好,就连我自己也因为过度压抑,再加上劳累而生病了。
似乎“接得住”并不好使。
当然也不会有人告诉你错在了哪里,应该怎样去修正。
正如一位心理咨询师所说:“咨询师并不知道来访者的问题,是来访者自己的无意识工作治疗了来访者,来访者只是付费而已,但到底是谁帮助了谁,真不知道。”
真正能够帮助我们走出误区的,不是咨询师,不是外在的其他人,而只有我们自己。
人真的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生物,你只管努力,奇迹随时可能在某一个不经意的当下发生,我就是在某个斜阳浅照的午后,突然与那个更智慧的自己相遇的。
“嗨,遇见你真好!”我们彼此打着招呼,眼窝带笑,仿佛失散多年的姐妹。
讲几个我亲身经历的小故事,故事的开头都充斥着浓烈的火药味,但故事的结尾却都温暖动人,你一定要读完。
故事A:
这是一个发生在某个寒假的故事。
英语作业群发来假期作业,要求每天听写一个单元的单词和词组。
儿子看到后,非常不满,咆哮道:“凭什么,假期作业已经够多了,还另外布置这么多作业!”
当下,作为妈妈的我,不动声色。
我万分耐心地说:“儿子,来!咱们听写!”
儿子气愤地把书桌上的改正带扔到地板上,瞬间碎成了三瓣儿。
当下,作为妈妈的我,不动声色。
紧接着,儿子又把英语书狠狠地扔到了地板上。
作为妈妈的我,依然不动声色,开始听写第一个单词,我念了汉语。
儿子极不情愿地把单词写在了本子上,随即又觉得违心,把笔一摔,撕下了这一页纸,团成一团扔了出去。
当下,作为妈妈的我,不动声色。
我看着他,也接住他发射的每一颗子弹,内心坦然。
他紧握书桌上的水杯,拿起来一点点,又重重地按压下去,杯子里的水溢出一些在桌子上。
作为妈妈的我,还是不动声色,抽了一张纸巾擦干净。
“妈妈,听写吧!”儿子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主动提出要求听写。
他写得很认真,也非常配合,圆满完成了作业。
我很满意这个结果,这也是我心里原本就有的答案。
之后的每一天,儿子都非常认真地提前预习,把单词都记下后,才来找我听写,基本上没什么错误。
偶尔错一两个单词,我也故意不关注,而是在对的上面画个“大红钩”,错的下面点个“小三角”。
整个假期,他的听写作业完成的非常好,他也非常开心、非常享受这个作业。
更让我欣慰的是,在往后的日子里,凡是听写的作业,他都很喜欢我这个妈妈在一旁念汉语。
故事B:
这个故事发生在某年的植树节。
“妈妈,植树节到了,我们去野外栽树、放风筝吧!”儿子兴高采烈地对我说。
看到儿子有如此高的兴致,我是非常地开心,急忙说:“好,我们现在就出发。”有点宅的儿子主动提出要去户外,我当然第一时间支持,生怕稍有迟疑,儿子就会改变主意。
如你所料,出门后的情况一如往常地不顺利。
刚开始是因为找不到卖树苗的地方,七拐八弯跟着导航都没找到,由于费了一些周折,儿子便显得不耐烦,一定要取消活动,回家去写作业。
他的语气万分坚定,看上去不容拒绝。但是,我知道我不能妥协,如果就此返程,无疑这将是一次非常不愉快的行程。
不仅我们都会不开心,而且,今后他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也可能只会用今天的方式去面对,这样不好的处事模式,我当然不能传递给他。
于是,我想到了求助一位朋友,打听到了那个可以买到树苗的地方,到达目的地之后,儿子的怨气还没有消,不愿意下车。
我没有责怪他,也没有冲他生气,而只是轻声地说了一句,“下来看一下,就看看!”
因为我“接得住”,儿子下了车,当他看到满眼的绿植时,脸上现出了发自内心的微笑,尽管他为了面子有所控制,但发自内心的东西是藏不住的,我能感受得到。
接下来的行程,他一直都很享受,哪怕在我们遇到因为森林防火而封山的路标,有些失望时,他也没有抱怨。
我随即改变路线,去了备用地点,他开心地在走在松软的泥土上,观察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颗嫩芽。
“生活中没有什么美好或者重要的事情是毫不费力或没有阻力就能完成的。青少年可能会对你无礼,冷淡你,疏远你,或者沉默寡言。你们在一起的时间是一个播种的过程。不断实践,你会做得越来越好。”
故事C:
这个故事发生在某个寻常的傍晚。
儿子正在看手机,我不识时机地走上前去,扔给他一本书,对他说:“少看会儿手机,看看这些名著!”
儿子不搭理我。
我试图再劝说。
儿子生气了。因为我正在剥夺他的快乐。
但是,我没有放弃,我再一次对他说,要多读纸质书。
他把书拿起来,撕掉了前面的几页前言,并且撕成两半揉成团扔到了地上。
我有些心疼,这还是一本崭新的书。
不过,我自始至终没有责怪他,我在想一定是我的方法不对,他有选择和安排自己时间的权利。
更何况他对待学业很认真,也从小就有读课外书习惯,他可能只是不愿意被安排,他想要看书,不是因为我让他看,而只是他想看。
如你所料,他也常常会在晚上完成作业后,看会儿手机,再读会儿书。
我不知道该如何更准确地解释“接得住”这3个字,但是我已然了于胸,也能够做得到。
我深谙争对错、妥协,都只会让事情变糟。接住孩子的情绪,不因一时的情绪而否定孩子。永远无条件相信孩子,对孩子充满希望,孩子就会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成长,甚至成长得比我们想象得还要好。
“接得住”真的很有用。
正如美国青少年行为研究专家乔希·西普在《解码青春期》一书中非常形象地写到的这句话:“他们会不断试验你,看看你是否像过山车的大腿压杆一样撑得住。他们试验你,按你,推你,是因为他们需要知道,在其他东西都不确定的时候,你是可靠的。你很稳固。你很安全。你能撑得住。”
如果你的内心足够强大与笃定,你一定接得住孩子的任何行为。
希望你是“接得住”或“撑得住”的父亲或母亲,那么,你和孩子的故事将是人间喜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