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味道:品地道楚菜,解相思之愁

餐饮品牌设计 2024-08-27 17:04:44

驻京办,作为各省级行政区及地市设立在北京的办事机构,其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封建王朝的同乡会和会馆。早在汉代就有原型,当时称作“留邸”,隋唐时叫“进奏院”,明清时期则是“会馆”,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如今,驻京办依然是各级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家乡与首都之间的重要桥梁,驻京办的餐厅也因其独具地域风格的文化底蕴和佳肴美馔,吸引着众多资深吃货纷纷“打卡”。“不出京城就能品尝到地道的家乡味道”,也是那些在外创业打拼一族的不二选择。无论哪里的美食,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值得我们去品味、珍惜。

“楚菜之韵,风华绝代,辣麻鲜味,弥漫四方”,在追觅驻京办美食的旅途中,我们步入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36号湖北大厦的湖北省驻京办餐厅——荆楚味道。这家餐厅秉持着“荆楚味道、家乡味道”的宗旨,以独特的口感、优质的食材、精湛的烹饪技巧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京城美食爱好者们争相追捧的热门之选。

楚菜,也被称为荆楚菜或湖北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楚国,即现今的湖北地区。随着楚国的繁荣与楚文化的兴盛,楚菜也得以蓬勃发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菜已初露锋芒。屈原在《楚辞》中的《招魂》与《大招》两篇中,更是详细记载了当时的菜单,其中包含了主食、佳肴、点心与美酒,充分展现了楚国食物的丰富多样与烹饪技艺的精湛。

历经汉魏唐宋的洗礼,楚菜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成为全国知名的菜系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楚菜广泛吸收各地菜系的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它融合了北方菜的豪放与咸鲜、南方菜的细腻与酸甜、粤菜的清淡与鲜美、川菜的麻辣与鲜香,展现出其包容并蓄的特质,为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享有“食在广州、味在四川、店在武汉”的美誉。

在荆楚味道餐厅内,楚菜的精髓得以尽情展现。从鲜美的鄂州武昌鱼到丹江口肥美的大鲌刁,每一口都是对湖北水域丰富资源的颂歌。再品味那源自潜江的鲜嫩小龙虾,独特的辣味与鲜香交织,令人回味无穷。提及贺胜桥的鸡汤,仿佛能嗅到那浓郁的香气,满载着湖北人对于传统烹饪的执着与热爱。

武汉的莲藕排骨汤,汤色醇厚,藕的清脆与排骨的醇厚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武汉的历史与文化。而武汉那独特的芝麻酱与面条融合的热干面,始终位居“过早”的第一把交椅。这些耳熟能详的菜肴,每一道都承载着湖北人的记忆与情感,它们是湖北人心中那份魂牵梦绕的家乡味道。当然,还有许多美食以及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

荆沙甲鱼

荆沙甲鱼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当时的楚国地域内,尤其是荆州地区,湖泊众多,为甲鱼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战国末年,《楚辞·大招》中开列的宴席单中,就列有较多的水鲜菜式,其中尤以荆沙甲鱼最具风味。这反映了当时楚国宫廷宴会的奢华和丰富。

作为正宗的荆沙菜,常常被当做招待贵客的“大菜”,是被端上过“国宴”的楚菜头牌。而烧制甲鱼的灵魂,则是一勺香味浓郁、味道鲜美的荆沙酱,使这道菜品酱香浓郁,汤汁稠浓,软糯弹而有韧,鲜香醇正。

在现代社会,荆沙甲鱼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烹饪技艺和风味,为食客们带来了一场美食的盛宴与文化的传承。品尝荆沙甲鱼,不仅是对味蕾的极致享受,更是对荆州饮食文化的一种敬仰与传承。

荆沙鱼糕

又称荆州鱼糕,作为湖北省荆州市的美食代表之一,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此菜为舜帝妃子女英所创。当时,舜帝携女英、娥皇二妃南巡,过江陵(荆州)一带时,娥皇困顿成疾,喉咙肿痛,想要吃鱼但又讨厌鱼刺。于是,女英在当地一渔民的指导下,融入自己的厨艺,为娥皇制成鱼糕。娥皇食之,迅速康复。舜帝闻之,大加赞赏。从此,鱼糕在荆楚一带广为流传。

自诞生之初,荆沙鱼糕便深受宫廷喜爱。南宋末年,荆州各县纷纷传承此技艺,权贵们在宴请宾客时,鱼糕常常作为宴席的主菜亮相。到了清朝时期,鱼糕更是成为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家在婚丧嫁娶、喜庆宴会等场合的必备佳肴,形成了“无糕不成席”的传统。乾隆皇帝品尝过荆州鱼糕后,更是赞不绝口。如今,荆沙鱼糕已逐渐走出湖北,成为全国各地食客所钟爱的美食之一。

黄坡三合

亦称“黄陂三鲜”,源自武汉市的黄陂区,拥有着悠久的数百年历史。相传,在明崇祯十五年的那段动荡岁月,闯王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英勇地攻破了黄陂县城。为了欢庆这一胜利的时刻,当地百姓纷纷拿出平日里节庆时才有的美味佳肴——鲜嫩的鱼圆、醇香的肉圆和独特的肉糕来款待起义军。起义军的将士们对这道菜赞不绝口,使得其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黄陂三合”的命名,蕴含了丰富的寓意。“鱼”与“余”字谐音,寓意着“年年有余”,寄托了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美好期望;“糕”与“高”字谐音,则代表着“步步高升”,象征着事业与生活都能蒸蒸日上;而“圆”字,则寓意着“花好月圆”与“团团圆圆”,期盼着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三样食材巧妙地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这道佳肴,它所蕴含的,正是年年有余、合家团圆、步步高升的吉庆愿景。

在黄陂区,有句脍炙人口的流行语——“鳊鱼肥美菜薹香,黄陂三合图吉庆”广为传颂。这道佳肴,已然成为吉祥喜庆的象征,每一次的品尝,都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

沔阳三蒸

相传,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于未登九五之尊前,曾与陈友谅展开激烈的角逐。而陈友谅,正是那位源自沔阳的豪杰。而我们所熟知的沔阳三蒸,据历史记载,便是陈友谅贤淑的妻子所独创的佳肴。当陈友谅率领英勇的起义军攻克沔阳之际,为了慰劳那些英勇奋战的将士们,他的妻子亲自操刀,精心烹制了这道沔阳三蒸。这道菜肴不仅美味绝伦,令人回味无穷,更在无形中改善了士兵们的体魄,提振了士气,间接地助力了陈友谅的王者之路。

沔阳(今仙桃市),这片富饶的土地,因其独特的蒸菜技艺而享有“蒸菜之乡”的美誉。当地人民对蒸菜的热爱,几乎达到了“无菜不蒸”的地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食风尚。在民间,每逢喜庆佳节或款待贵客,人们总会以“三蒸”作为佳肴,以此表达敬意与喜悦,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深入人心的习俗。这种对蒸菜的热爱与传承,使得沔阳三蒸在湖北菜系中独树一帜,成为不可多得的美食佳品。

公安锅盔

公安锅盔,是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的地方小吃。这款美食的精髓源自精细的面粉、鲜嫩的肉末、香醇的芝麻以及辣而不燥的辣椒油等多种上乘原料的巧妙结合与制作工艺。其种类繁多,包括口感鲜美的鲜肉锅盔、甜而不腻的糖锅盔、醇香浓郁的牛肉锅盔以及味道独特的梅菜锅盔等。

探究公安锅盔的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刘备驻军荆州油江的时代。据传,为了满足行军打仗的实际需求,诸葛亮深思熟虑后,创新性地命令士兵们将干面粉掺入少量清水,精心揉制成面团,再巧妙地利用大锅烘烤,制作出形似头盔的军粮——即“锅盔”。这种独特的军粮不仅便于携带,而且耐储存,极大地满足了军队在长途跋涉中的食物需求。

如今,公安锅盔已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美食,也承载着无数荆州人的美好记忆与深情厚意。品尝公安锅盔,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份古朴与醇厚,让人流连忘返。

一曲洪湖水的悠扬旋律,宛如时光倒流,既抚慰着游子的乡愁,也彰显着楚菜文化的博大精深。业已成为湖北在首都的一张耀眼美食名片,荆楚味道餐厅怀揣着对楚菜文化的深厚感情,致力于将这份传承与创新呈现给每一位食客。他们坚信,楚味之美,最食人间烟火色。

0 阅读:22

餐饮品牌设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