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病重,询问井冈山旧友还剩几人?毛主席:让萧克回来!

香巧说过去 2025-02-19 05:26:50

1958年,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掀起了一场“反教条主义”的运动。由于苏联对中国军事建设的影响较大,军队内部使用了大量苏联军队的教材和训练方法。萧克作为当时的训练总监部部长,自然而然成为了批判的焦点。

1959年9月,萧克被调离军队,赴农垦部担任副部长。尽管职务落差极大,但他并未消沉,而是迅速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在农垦部,萧克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能力和原则性。他反对浮夸和冒进,纠正了橡胶种植工作中的不切实际的计划,并主持制定了《国营农场工作条例》、《国营农场领导管理体制的决定》等40余项规章制度,为国营农场的管理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萧克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学习新技能。他拜机务科科长为师,学习开拖拉机,并与大家一起劳动。他深知,只有深入基层,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他的这种亲民作风,赢得了周围人的尊重和爱戴。

然而,命运似乎并没有放过这位老革命家。

1969年冬,萧克再次遭受错误批判,被下放到江西永修的云山垦殖场“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这一年,他已年过花甲,但面对逆境,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革命本色。

在“五七”干校,萧克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他被安排在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破旧职工宿舍,墙壁四处通风,室内除了一张木板床外,几乎没有其他家具。

为了抵御寒冷,他常常通过跑步、劈柴等方式取暖。尽管如此,他并没有被困境打倒,而是坚持学习,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在干校期间,萧克学会了木工和油漆技术。他亲手打造了许多家具,如木凳、桌子和书架,并给它们刷上油漆。这些家具不仅改善了他的生活条件,也成为他这段特殊岁月的见证。

萧克不仅在技术上自给自足,还与周围的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平易近人,谦和可亲,经常与当地居民聊天拉家常,给孩子们讲述红军和长征的故事。当地居民并不把他当作“改造对象”,反而对他充满了敬意和喜爱。

在“五七”干校的这段日子里,萧克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他不仅坚持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赋诗表达自己的心境:“战地黄花衰,孟冬西风疾。轻装怀马列,悠然赴五七……”。

他的这种乐观精神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让他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1972年初,陈毅元帅病重,毛主席前往看望。陈毅在病榻上询问毛主席,当年一起从井冈山下来的同志如今还剩几人。毛主席沉默不语,陈毅随即说:“萧克算一个。”

陈毅去世后,毛主席悲痛欲绝,他想起了陈毅之前说过的话,便下令:“让萧克回来。”

同年5月,萧克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重返军队院校领导岗位后,萧克夜以继日地投入工作,与校领导们一起抵制“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狠抓领导班子、教员队伍和教材建设,全面整顿、恢复了学校正规的教学工作秩序。

1977年,萧克又担任军事学院院长兼第一政治委员。1980年,他兼任国防部副部长。

在这些岗位上,萧克继续为国家的军事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军队院校的正规化和现代化建设。

萧克的回归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平反,更是对军队建设的有力推动。他以严谨的态度和敬业精神,为培养新一代军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展现了共产党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萧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1 阅读:289

评论列表

秋无痕

秋无痕

3
2025-02-20 13:13

时间就是生命

香巧说过去

香巧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