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千年艺术殿堂:敦煌莫高窟,中国四大石窟之旅"

鲁荣的视界 2024-11-29 18:06:48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尽头的敦煌。它的开凿从十六国时期至元代,前后延续约1000年,这在中国石窟中绝无仅有。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的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

敦煌石窟与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人乐僔行至鸣沙山东麓断崖时,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开凿第一个洞窟,之后禅师法良在其洞窟旁又开凿一窟。

十六国时期,敦煌先后归属于前凉等五个政权,大批中原士族和百姓到来促进了敦煌开发,在当地大族赞助及统治者支持下,敦煌佛教迅猛发展,为莫高窟的开凿奠定了基础。

北魏王朝统治敦煌,带来中原佛教文化,北魏皇室出身的元荣任瓜州刺史时在莫高窟大作佛事、开凿大型石窟。西魏到北周时期,在于义、李贤带领下,莫高窟开窟造像掀起高潮。

隋朝时统治阶级推崇佛教,敦煌各阶层民众在莫高窟开凿约80个洞窟。唐代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丝绸之路活跃,莫高窟得到上升式发展,大家族争相开凿“家窟”,至武则天时期,已有窟龛一千多所。安史之乱后,敦煌被吐蕃占领,佛教空前发展,且避过“会昌法难”,归义军时期,莫高窟又迎来造窟高峰。

晚唐武宗、五代后周世宗两次灭佛,使佛教遭受沉重打击,加之经济重心南移,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敦煌地位衰落,莫高窟艺术呈衰退趋势,但仍有开窟造像活动,规模和艺术品质远不及隋唐。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清代康熙五十四年以后又受关注,第96窟窟檐历经多次重修。清光绪二十六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然而因清政府腐败,文物遭西方探险家掠夺。

新中国成立后:莫高窟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先后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和敦煌研究院。国家加固莫高窟危崖,遏制崖体和洞窟坍塌。

1900年6月22日,云游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莫高窟第16窟积沙时,意外发现了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即莫高窟第17窟,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出土了5-11世纪初的经卷、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推动了敦煌学的兴起。

莫高窟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根据洞窟形制,雕塑、壁画题材的内容和风格特点,莫高窟可分为北朝、隋唐、五代至宋、西夏至元4个大的发展时期。

现存洞窟主要是北魏、西魏、北周时开凿,个别北魏洞窟可能开凿于北凉时。窟形主要有中心柱窟、方形窟和禅窟三种。现存五座唐宋木构窟檐,空间布局多为三间四柱,深约一间,正中开门,左右开窗,梁柱八边形,柱上有斗拱。

莫高窟早期受西域影响,北魏前期之前,人物造型多具印度、西域特征,头戴花蔓或宝冠,曲发垂肩,面相椭圆,直鼻细眼,耳轮长垂,体态粗壮,肩披大巾,面部晕染采用凹凸法,风格粗犷,色彩纯厚,线条苍劲,构图多为散点、平列的装饰性形式。

北魏中后期,受本土民族艺术和魏晋画风影响,人物造型打破西域模式,形成眉目开朗、面貌清秀、面带笑容的潇洒飘逸画风。

唐代达到鼎盛,此时敦煌壁画已完全形成民族风格,造型姿态舒展优美,神情气质雍容大方,人物描绘细致,比例适度,神情凝练,体格丰满,审美意趣世俗化、民族化、写实化。宋元以后,封建社会由高峰逐渐衰落,佛像造型渐趋纤细、繁琐。

莫高窟集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于一体,洞窟建筑形式多样,与彩塑、壁画相互配合,营造出庄严、神秘的宗教氛围 。

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45米,依山崖而建,内有一尊高35.5米的弥勒佛像,为石胎泥塑,是世界第三大佛 。

彩塑先以木制成骨架,然后抹粗泥捏塑胚胎,再用捏、塑、贴、压、削、刻等技法塑出具体形象,用棉花或麻筋、细沙、胶泥合成的泥膏塑造细致部分,修整后涂胶质泥合白垩的地色,最后用点、染、刷、涂描等绘画技法敷彩。

主要题材包括佛、菩萨、释迦弟子、罗汉、天王、力士、高僧像等,还有一些鬼神、神兽等动物塑像。它反映了不同朝代的艺术风格演变和佛教文化发展,体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观念,为研究古代佛教、历史、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莫高窟壁画制作技法主要有勾勒、平涂、渲染、叠染等。早期壁画线条粗犷,色彩单纯,以土红、石绿、石青等矿物质颜料为主,历经千年仍鲜艳。后期线条细腻,色彩丰富,融合多种技法,展现出高超的绘画水平。

题材内容主要有佛教故事,(如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因缘故事等),经变画(像《净土变》《法华经变》等),尊像画,佛教史迹画,装饰图案画等。为研究古代佛教教义、宗派演变、传播路径等提供了直观资料;是研究古代绘画技法、色彩运用、构图方式等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

莫高窟的建造历经多个朝代,反映了在丝绸之路背景下,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共存交融的局面,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洞窟中的壁画、雕塑等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建筑服饰等方面的风貌,为研究古代社会提供了直观的图像资料。

莫高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参观、学习,可以让人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莫高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也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借鉴,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

0 阅读:0
鲁荣的视界

鲁荣的视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