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五岁启蒙,九岁入县学,十岁过县试,十九岁中举。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五岁的严嵩中乙丑科进士,名次二甲第二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
因病退官回原籍,此后十年,一直正在袁州老家修养。正德十年(1515年),奉旨还朝,在南京翰林院任职。朱厚熜即位后,升任为南京翰林院侍读,署掌院事。嘉靖四年(1525年),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彼时,帮助朱厚熜赢得了大礼仪之争的礼部尚书夏言,深得嘉靖帝的信任,严嵩和夏言是同乡,这对于权力心极重的严嵩来说,夏言就是自己晋升的阶梯,自然费尽心力的讨好夏言。
严嵩
自此,严嵩官运亨通。嘉靖十一年(1532年),升为南京礼部尚书;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任南京吏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年),严嵩赴京朝觐,朱厚熜与56岁的严嵩相谈颇为投缘,升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要知道,礼部尚书在部院中的大臣中地位显赫,是登阁入士前的阶梯。朱厚熜自大礼仪之争后,非常重视议礼,朱厚熜和严嵩的交往也多了起来。
此时,夏言已进入内阁,但为人耿直,豪迈傲慢,逐渐失去了朱厚熜的信任。严嵩见风使舵,看到夏言失势,就和受到朱厚熜信任的方士陶仲文合谋中伤夏言。夏言知道后,多次指使御史弹劾严嵩。但是此时严嵩羽翼已丰,跑到朱厚熜面前哭诉,细数夏言如何如何侮辱自己,揭发夏言的种种过错,朱厚熜听后甚为恼怒,下令让礼部历数夏言的罪过。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六月,夏言不得不上疏认错,并乞求告老还乡。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八月,严嵩加少保、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至此,62岁的严嵩才算真正踏入了大明的权力中枢。
那么,严嵩上位后,究竟做了哪些丧尽天良、祸国殃民的事呢?
一、残害忠良祸国指数:★★★★
事件名称:河套之议
被害忠良:夏言、曾铣
事件诱因: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九月,夏言被朱厚熜重召入阁,与严嵩分庭抗礼。夏言到任后,无视严嵩,大肆清除打压严嵩党羽,严嵩深感权力受到极大威胁,下决心铲除夏言。
事件经过: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十二月,夏言支持陕西总督曾铣请求出兵收复河套的奏疏,并说曾铣是大明王朝最忠诚的人。朱厚熜肯定了曾铣的勇气,命令曾铣做好防御,但怀疑夏言徇私不忠。
嘉靖二十六年五月至七月,曾铣屡次上疏要收复河套。十一月,朱厚熜不得已召群臣议事,群臣一致同意,朱厚熜也态度转变,再三夸奖曾铣,命令兵部讨论作战方案。十二月十四日,严嵩指使与曾铣有仇的边将仇鸾弹劾曾铣打败仗不上报,克扣士兵军饷,委托夏言岳父苏纲贿赂首辅夏言隐瞒罪行等罪状。同时买通朱厚熜近侍,贬低夏言,称赞严嵩。严嵩也趁机向朱厚熜进言,夏言独断专权,朱厚熜就将下令逮捕曾铣,并派锦衣卫核查。锦衣卫都督陆炳慑于严嵩权柄,回禀弹劾属实,随即朱厚熜下令逮捕夏言。
嘉靖二十七年十月二日,夏言被斩首,而此前曾铣也被以串通内阁官员的罪名被杀。
事件影响:夏言的被杀,导致嘉靖时期内阁权柄落入了严嵩手中,助长了他祸乱朝政的嚣张气焰;而曾铣的被杀,导致明朝边境失去一名能抵御外族侵略、有志收复河山的大将,为之后蒙古鞑靼攻打北京发动庚戌之变埋下了隐患。
朱厚熜
二、谄颜媚上祸国指数:★★★
获得称号:青词宰相
谄媚对象:朱厚熜
事件诱因:朱厚熜在位中后期,非常崇尚斋醮,追求长生。并喜欢让手下大臣写青词焚祷,谁青词写得好,谁就受到重用。所谓青词就是指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骈文,用来在斋醮向上天焚烧祈祷。
事件经过:严嵩为了谄媚朱厚熜,耗费巨大的国力为朱厚熜修建斋宫,彼时,嘉靖时期太仓一年的税收才200多万两,竟然还不够修建斋宫秘殿,不够的就要重新征收,劳民伤财。
严嵩因写青词而得到朱厚熜的宠信,因此把写青词作为他当宰相的第一要务,甚至在庚戌之变时,当俺答兵包围了北京大肆杀戮的时候,还专心致志地写青词,根本不顾国家安危和百姓死活,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事件影响:严嵩掌权后,不顾国家安危,不管百姓疾苦,耗费国财民力,谄颜媚上,大兴土木,导致国家财政枯竭,百姓民不聊生,内忧外乱,严嵩难辞其咎。
朱厚熜
三、铲除异己祸国指数:★★
打击对象:仇鸾、沈炼、杨继盛
事件诱因:严嵩深知朱厚熜生性多疑,为保住自己的权力,对所有弹劾他的人都采取最残酷的打击,轻者罢黜,重者致死。
事件经过:严嵩铲除政敌夏言后,权势滔天。这让曾经和他蛇鼠一窝的仇鸾心有不甘,曾向朱厚熜举报严家父子种种不法之事。朱厚熜逐渐冷落严嵩,器重仇鸾,但是仇鸾不久后病重而死,严嵩通过青词复得朱厚熜宠信。
沈炼曾上疏,罗列严嵩十条罪状,指责严嵩索贿卖官,嫉贤妒能,擅宠害政等,严嵩恨之入骨,向朱厚熜说沈炼此人曾在任上犯错,想通过建言减罪,躲避考察,博取清名。就亲疏而言,沈炼肯定不如严嵩在朱厚熜心里的地位,因此被贬职。严嵩犹不解恨,让他儿子在路上动手。严世蕃嘱咐新上任的巡按御史路楷和宣大总督杨顺合计除沈,二人在白莲教叛逆的名单上加了沈炼的名字,沈炼被杀。
杨继盛上疏论严嵩十罪、五奸,把朱厚熜最蛋疼的北境安危和严嵩联系在一起,主要弹劾严嵩贪贿纳奸,结党营私,打击异己,并希望朱厚熜叫来裕王、景王、阁臣等来询问。这怎么说,上半部分真是妙手,下半部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一则朱厚熜听信道士谗言,说二龙不相见,这两个儿子多少年不见一次,唯恐他们坏了自己的修仙大业;二则藩王不理朝政,这就是杨继盛纯粹给自己找病。后来严嵩以杨继盛勾结二位藩王意图皇位为由,杀了杨继盛。
事件影响:严嵩掌权铲除异己的行为,极大地巩固了自己的权力,让百官畏之如虎,不敢上疏弹劾他的不法之事,助长了他的气焰。
严世番
四、贪墨无度祸国指数:★★★★★
贪污数量:富可敌国
贪污手段:严嵩的儿子严世番为工部尚书,这个部门说白了就是管建筑工程质量的,是油水最大的部门。诸如黄河决堤,户部拨下200万修缮河堤的款子,严世番贪墨一半,然后下面层层盘剥,真正用于修堤的银两所剩无几。又比如朱厚熜派去云南采木修建斋宫、去安南采集香料珠宝的款子,严世番也是十去其五,当真是无法无天。
严嵩在位时,每当选拔任用官员时,不论才干德行,而以价钱论之,视官职高低厘定价值。如七品州判,纹银三百;六品通判,纹银五百;刑部主事项治元花了一万三千粮银子转任吏部稽勋司主事;贡士潘鸿业花二千二百两买了个临清知州;武官指挥,纹银三百;都指挥七百两。这真是明码标价,童叟无欺。
严世番曾指着家里的宝库大笑说,朝廷都没有我家富有。
事件影响:身为内阁首辅的严嵩在面对嘉靖时期日渐恶化、国库枯竭的局面,不但不想方设法整饬吏治,锐意改革,增加国库收入,改善百姓生活,反而推波助澜,不制约皇帝荒诞的修道行为,纵容其肆意妄为,不理朝政。自己利用手中权力,大肆铲除异己,贪墨成风,败坏朝纲,祸国殃民,实在是罄竹难书。大明王朝因严嵩的祸国乱政,不断向灭亡的深渊驶去。
严世番
图片素材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