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孔子给四个徒弟开学术讨论会,孔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们做了一个国家的当权者,你们会怎么做?
孔子的弟子路说:如果我做了当权者,我会千方百计的做到国富民强。
孔子的弟子冉求说:如果我做了当权者,我会做到让百姓丰衣足食,普天之下没有饥饿。
孔子的弟子公西赤说:我愿意做一个主管祭祀的官员,认真做好每次重大的祭祀活动,为社稷、黎民求取安康。
曾晰(孔子的弟子曾子的父亲)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子的父亲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这样的:春天来了,穿上专门为春游定做的衣服,约上成年的朋友五六个人,还有儿童六七个人到沂水(今天山东沂水)中痛快的洗澡、游泳;然后在古代用于祭祀天地、祈求风调雨顺的高台上迎风起舞,一边跳舞还一边歌唱美好的生活。
注:1.舞雩,指的是古代乞求降雨而专门建造的高台。这种祭祀活动的最高潮部分就是跳舞,所以才有舞雩之说。2.曾子和父亲曾晰都是孔子的弟子,父子二人一生都是孔子的忠实粉丝。
孔子听完了这四个弟子的发言,沉吟片刻说道:我最欣赏曾晰的观点。我的观点和曾晰的相同,我也向往这样一种恬淡舒怡的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孔子对生活的态度是非常轻松和理智的,并不曾为功名利禄所累。
孔子还说过,“暴虎冯河,死而无憾”。这样的拿着生命开玩笑的亡命徒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暴虎冯河的意思是,打老虎不拿任何的武器,赤手空拳;过汤汤大河不去想办法弄条船来渡河,而是脱了衣服、将衣服举在头顶就冒着被淹死的危险游过去。孔子的这个观点再次表明他不蛮干、不冒进、客观而理智对待生活的态度。
与孔子温和理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孟子的刻俊。孔子和孟子的主要区别不在仁政,二人都提倡仁政的理念。但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有非常的大的不同,也导致了二人对社会的态度有很大的差别。虽然二人的观点几乎相同,但是表达的气态是很不同的。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社会政治还算比较清明;而到了战国时期,君不像君、臣不像臣,为了功名利禄拼的你死我活,社会伦理道德开始出现极大的滑坡和败落,国不像国,家不像家;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礼崩乐坏,惨不忍睹的败政!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他是希望社会回到西周早期礼教被严格遵守的社会状态。但是为何孔子的儒家学说能够成为秦朝之后历代君主专制社会的国教,成为统治者的治国之策,而存续了2000多年的时间呢?
1.孔子的学说,提倡尊卑有序、忠恕之道,符合君主专制社会管理的需要。
2.儒家学说在孔子之后,不断的被孔子儒家学说的继承者们丰富和、充实、演变,做到了与时俱进,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和变迁。
孟子
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典型的封建主义思想。但也反映出孟子非常难得的民本主义思想,他的心是偏向于普通的黎民百姓的。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体会到底层民众的疾苦。
孟子还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国的国君有了大的过错,大臣们应该及时的提出建议;如果对君王反复的劝谏都不起作用,那就干脆让君王挪挪位子,让更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孟子的这句话说得多么大胆而露骨!我相信中国历代君王谁也不想看到孟子的这句话。孟子的话简直就是在蛊惑人心,让人们造反。
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孟子说的“君为轻”这句话,就十分的反感孟子。以至于,在他登基做了皇帝之后,朱元璋就下令将孟子的牌位从孔庙里挪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