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东吴的不世功臣,奇袭关羽,大败刘备,为何却被孙权逼死?

一点儿历史事 2023-04-25 19:43:55

他是东吴的不世功臣,奇袭关羽,大败刘备,为何却被孙权逼死?

作为东吴政权中后期最有魅力的名将,陆伯言绝对称得上一声“王佐之才”。

他和魏国的荀彧,蜀国的武侯诸葛亮一样,都是品行端良、为人正直的良才。

而且陆逊比起其他两个人来说,更有突出的军事能力。

作为东吴中后期最有能力且战绩最光辉的统兵之主,陆伯言真正地做到了“出将入相”。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光辉人物”,最终却受到了孙权的逼迫,忧愤而死,到底是怎么回事?

1.陆氏家族

说到陆逊的家族,笔者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东吴的势力分配。

东吴的皇族当然是孙家,同时也是最大的家族。

但最初的江东却并不是这样,老孙家本是江西的势力,后来由于“小霸王”孙策横空出世,才入主了江东。

作为外来势力,孙家在江东的“地基”很是不稳固。

为了进一步稳固政权,孙策和孙权一开始都选择提拔淮泗人士(比如周瑜、张昭、鲁肃、吕蒙等),而打压江东土著氏族。

赤壁之战之后,孙刘联合大破曹军,孙权才算是彻底在江东站稳了脚跟。

为了图谋天下,孙权选择了联合江东土著氏族的策略。

在孙权的放任下,江东土著氏族陆、顾、张、朱等凭借他们的百年底蕴迅速走上了统治阶层。

但此时的孙权还是有能力,也有自信能够压制他们的。

夷陵之战时期,陆逊已经是东吴的“大都督”了,但由于威信不足,陆逊只好借助孙权御赐的“尚方宝剑”来维护自己。

后来,陆逊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实力,屡次建功立业,并因此受到了孙权的信任。

之后的东吴政权彻底稳固了下来,并且实现了“本土化”,彻底掌控了局面,这个时期是孙权和陆逊的蜜月期。

陆逊不仅受到了孙权的信任,而且还出任丞相,掌握了国家大权。

陆氏一族作为江东地区颇具势力的氏族,一共出现了两个丞相、五个侯爵、十三个将军。

不仅如此,陆逊巅峰时期,一共有五千私军,势力大到连魏国都不敢轻视。

虽然孙权也意识到了陆逊等江东氏族的势力有“尾大不掉”的风险,但他仍然有自信能够掌控全局。

可是,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让孙权不得不“起杀心”了。

孙权为了稳固东吴政权,亲自给太子孙登安排了一个极其优良的“政治圈”。

诸葛恪、顾谭、陈表、张休等人都紧密地团结在了孙登的身边。

在这个时候,孙登也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压制江东势力,稳坐东吴皇权。

本来,有“茂美之德”的孙登是孙权最好的也是一手提拔起来的继承人,他在整合江东氏族和统帅淮泗集团方面都没什么问题。

可是,孙登却在三十一岁的时候,突然暴病去世了。

孙登的去世,把权势过盛的陆逊一下子推到了风口浪尖。

因为孙权没有了能够制衡陆逊的继承人。

这里的情形与后来朱元璋诛杀蓝玉何其相似。

太子朱标作为最好的继承人本来可以完美掌控蓝玉,可因为朱标的早死,朱元璋只能亲手杀掉蓝玉,抹除太孙朱允炆的威胁。

2.倒霉的陆逊

孙登去世后,孙权虽然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而万分悲痛,却也没有办法,只能重新册立孙和为太子。

但这一次孙权的态度很暧昧,他先是选择册立孙和为太子,接着又宠幸鲁王孙霸,让孙霸的待遇和太子一样。

由此,太子和鲁王孙霸的党争来开了序幕。

总体来说,太子孙和掌握优势,诸葛恪以及江东四大土著氏族都是他的支持者。

而孙霸这里的势力较弱,但大部分都是淮泗集团,还有江东重臣全琮。

陆逊自知自己位高权重,且又是江东土著氏族的最大代表,所以本想置身事外。

哪怕全琮,写信给陆逊,陆逊还是表示应该“保持中立”。

并且怒斥全琮,应该“仿效古人,处死和孙霸亲近的儿子”。

全琮对此很愤怒,于是上书要求将“不臣”的陆逊家外甥顾承流放,孙权应允了。

顾家本是陆家最大的政治“帮凶”,现在他们受难,陆家如同自断一臂。

孙权用实际行动为陆逊敲响了警钟。

但陆逊没有看懂孙权的做法,他还是选择了一心为国。

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陆逊上书,要求孙权明确“嫡庶之分”,不要过分厚爱鲁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陆逊本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现在又干预“皇位继承人”,自然引起了孙权的极度不满。

更严重地是,这本来是国家最大的机密,但陆逊却选择了“公开上书”

孙权于是龙颜大怒,责备陆逊不该干预“立储”之事。

为了进一步打击本土势力,孙权选择流放了陆逊的亲族,废掉了孙和,杀死了孙霸。

对于陆逊,孙权虽然没有直接下手,却多次责备他。

“累谴中使责让逊” ——《三国志·吴志》

陆逊一心为国,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终于忧郁成疾,去世了。

陆逊去世后,孙权十分后悔,对陆逊的儿子陆抗说:“朕之前听信谗言,错怪了你们的父亲,对你们更是辜负,现在我已经销毁了这些信件,两家重归于好”。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陆逊的死和孙权的“问责”绝对有很大的关联。

3.有“勾践之奇”的孙权

如果大家细细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孙权和勾践真的很像。

他们都是早年经历坎坷,忍辱负重,最终成就霸业。

可成功之后,却变得猜忌和刻薄。

孙权称帝之后,仅仅追封父亲孙坚为帝,而真正打下江东基业的哥哥孙策却只追封了“王”。

孙策后来的子嗣单薄,而且很早就绝嗣了,也能看出孙权对他们绝对不好。

对于主政大臣张昭,哪怕所有人都认为丞相之位非张昭莫属,但孙权就是不愿意。

孙权不仅因为之前赤壁之战中张昭的投降行为很是痛恨,还经常当众恶意责难张昭。

对于陆逊也是如此,当初陆逊大胜归来的时候,孙权恨不得“君臣佐使”,但发现陆逊能威胁到自己的权力之后,立刻猜忌、责问,甚至想要杀死陆逊。

也正是因为孙权晚年的猜忌,东吴政权最后重新回归动荡,哪怕坐拥长江天险,却还是“享国不久”。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三国志》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73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