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2月,北大最年轻的教授胡适,奉母命在老家安徽绩溪与早有婚约的江冬秀举行了婚礼。
因为婚礼是西式的,所以,在结婚现场,除新郎新娘外,还有4位伴娘。
4位伴娘中,最出众的一位,是胡适三嫂曹细娟同父异母的妹妹曹诚英。
彼时的曹诚英,年方15岁,正处在情窦初开的花样年华。曹诚英早就听姐姐说过,新郎官胡适可是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大才子,还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
彼时的胡适,已经是27岁的成熟男人。留美归国博士、北大最年轻教授的光环,让他在久居乡间、年少单纯的曹诚英眼中,显得格外儒雅俊秀,风度翩翩。
因此,曹诚英望向胡适的羞怯目光中,不自觉地带上了仰慕甚至崇拜的神情。
而少年得志、惯于和人打交道的胡适,自然接收到了曹诚英目光中的全部信息,他对这个长相清秀、亭亭玉立的花季表妹也颇有好感。
据说,婚礼后不久,胡适就寻找到一个机会,赠送给曹诚英一方绣有梅花图案的手帕,而曹诚英也回赠给胡适一双自己亲手做的布鞋。
其实,彼时的曹诚英虽然还未结婚,但早已有婚约在身。
曹诚英出身在一个商贾之家,她的父祖辈不但把生意做得非常大,还爱好结交其他商贾和社会名流。
曹诚英还未出生时,就被父亲指腹为婚,许配给了邻近村庄门当户对的胡姓人家。
曹诚英虽然生在富商之家,但她的童年算不上多么幸福。
曹诚英是庶出,她出生时,她的父亲已经70岁了。而曹诚英生下后第2天,就被生母寄养到另一个村庄的一户农家。
在曹诚英2岁,还没有记忆时,父亲就已经去世了。
曹诚英一直在养父母家长在5岁,才被曹家接回来上学。曹诚英也因此对生母的感情并不深厚。
曹诚英有一个同龄的叫曹秋艳的亲侄女,姑侄俩一起相伴长大。曹秋艳有一个指腹为婚的结婚对象,就是后来成长为湖畔诗社著名代表诗人的汪静之。
小时候的汪静之经常到曹家来,和曹诚英、曹秋艳姑侄俩一起玩耍,可谓三小无猜。可惜的是,曹秋艳的身体非常羸弱,在12岁时就夭折了。
据说曹秋艳夭折后,汪静之仍然经常到曹家来,找姑姑曹诚英交流思想。
也有人说,曹诚英和汪静之本来就在同一所小学读书,因为有共同的文学爱好,经常在一起讨论诗词创作,因此关系比一般同学更加亲密。
曹秋艳去世后,汪静之渐渐对姑姑曹诚英产生了男女之情,还给她写过情诗。但曹诚英在汪静之面前一直以长辈自居,不肯回应汪静之的情感。
1918年,年仅16岁的曹诚英在母亲的主持下,嫁给了早有婚约的丈夫胡冠英。
婚后的曹诚英与丈夫的关系并不好,心情一直很抑郁,她就给在美国留学的二哥曹诚克写信求助。
1921年,曹诚英在二哥曹诚克的支持与帮助下,向婆家争取到了继续上学的权利,并考入了杭州女子师范学校就读。
大概是怕娶到手的媳妇飞了,胡冠英也到地处杭州的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就读。而与胡冠英一同前往浙江第一师范就读的,还有汪静之。
曹诚英、胡冠英夫妻二人虽然同在杭州,但关系并不亲密。反倒是汪静之,经常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找曹诚英叙旧。
为了摆脱汪静之的纠缠,曹诚英先后把自己的多位女同学介绍给汪静之。因为汪静之个子比较矮,曹诚英的牵线搭桥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
后来,汪静之的诗名渐起,才受到了一个名叫符竹因的女生的青睐,汪符二人最终修成了正果,走向了婚姻,并携手白头。
曹诚英帮汪静之找到了幸福,自己的婚姻却进一步恶化了。
1923年春天,曹诚英的婆婆以曹诚英结婚数年始终无所出为由,为胡冠英纳了一房妾。
这让曹诚英无法接受,对这段婚姻已经完全死心的她,就在哥哥曹诚克的支持与帮助下,解除了与胡冠英的婚姻,恢复了自由身。
1923年4月,胡适因公务到上海开会,公务之余,他到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探望已经离婚的曹诚英,曹诚英陪胡适游览了杭州的风景。
自从在胡适婚礼上相识后,曹诚英一直断断续续地和胡适保持着书信来往。在杭州女子师范读书时,曹诚英已经开始了诗歌创作,并加入了湖畔诗社。
她时不时把自己的习作寄给胡适,请胡适批评指正。有时,胡适也给喜爱花草的曹诚英寄一些花草种子。
有一回,杭州女师要创办一份学报,曹诚英自告奋勇写信给胡适,请胡适拟写发刊词。公务繁忙的胡适竟欣然答应,半个月后果然把发刊词寄来了。
经此一事,曹诚英在杭州女师学生中的影响力也大大提高了。
1923年6月,胡适因身体不适,到杭州养病,并租下了杭州烟霞洞附近三间房屋作为居所。此时,曹诚英也处在放暑假的状态,因而有时间前往烟霞洞照顾养病的胡适。
至于曹诚英是如何搬到胡适租住居所的,有人说是胡适主动邀请曹诚英前来的,也有人说是曹诚英主动前往照顾胡适的。
总之,从6月8日到9月9日,整整三个月的时间里,曹诚英和胡适共同居住在烟霞洞。他们在一起或爬山赏景,或下棋品茗,或探讨诗词创作,有了一段神仙眷侣般的美好生活。
胡适曾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那三个月,是他“一辈子最快活的时候。”
然而,烟花易冷、彩云易散,当被浓烈情感点燃的胡适,回到北京,向原配江冬秀提出离婚要求时,江冬秀用一把寒光闪闪的菜刀和两个亲生儿子的性命相要挟,让胡适怂了……
曹诚英接到胡适写来的动员她打掉腹中胎儿的信件后,虽然伤心欲绝,却也依言承受了胎儿剥离母体的痛苦……
1925年,曹诚英从杭州女师毕业后,又考入东南大学农艺系学习。因为成绩优异,曹诚英于1931年毕业后还留在了东南大学任教。
1934年,曹诚英又在二哥曹诚克和胡适的帮助下,前往康奈尔大学主修遗传育种学,于193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
学成归国的曹诚英最先在安徽大学执教,从而成为我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后来她又先后在复旦大学、沈阳农学院等高校担任专职教授。
1952年,曹诚英到沈阳农学院执教后,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育出了可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的高产马铃薯。
当时,普通马铃薯的亩产量为608公斤,而曹诚英培育出来的品种亩产量为2163公斤。这是个人感情始终没有着落的曹诚英为东北人民做出的巨大贡献。
其实,早在1939年时,曹诚英曾与一位归国留学生相识、相恋,并且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
谁知江冬秀听说曹诚英即将结婚后,竟然把1923年胡适与曹诚英的交往又翻了出来,还故意传话给男方,直接导致男方悔婚了。
受此情感打击后,曹诚英一度想出家为尼,是一直关心呵护她的哥哥曹诚克,千方百计地把她劝回到了教育岗位上。但自此以后,曹诚英再也不提婚嫁之事。
1949年,胡适决定前往美国,有好友为胡适饯行,并邀请曹诚英前来。曹诚英果然来了,还力劝胡适留在大陆。当然胡适没有听从曹诚英的建议。这也是曹诚英与胡适的最后一次会面。
1969年,年老体弱的曹诚英从东北回到家乡绩溪居住,她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捐献出来,作为家乡修桥补路、发展农业生产的资金。
1973年,曹诚英因病去世。家乡人遵照她的遗言,把她葬在旺川村东头,那是胡适回乡的必经之路。
如今,在旺川村东头,曹诚英的墓碑依然矗立着,无言地向人诉说着这位江南才女令人唏嘘的一生。(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