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10天,我国能否叫停长和交易?李嘉诚儿子到北京,信号不简单

浩哥爱讲史 2025-03-25 11:06:53

就在长和和美国交易在即,竟然有中企宣布要买长和,就在大家担心长和何去何从时,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突然现身北京,这一举动让整个事件变得扑朔迷离,长和港口的出售计划更是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么,我国究竟能否叫停长和集团的港口交易呢?

2025年3月初,一则重磅消息震惊了商业界与国际关系领域:

由贝莱德集团主导的国际投资联盟与长江和记实业(长和)已就港口资产收购达成初步共识。此次交易标的涉及和记港口集团在全球23个战略要地布局的43个现代化港口设施及配套物流体系,整体交易规模预计达228亿美元,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球航运咽喉要道的巴拿马运河两大核心港口——连接太平洋的巴尔博亚港和面向大西洋的克里斯托瓦尔港,均在此次交易资产包之列。这标志着国际资本对全球关键基础设施的又一次重大布局。

此消息一经披露,瞬间引发轩然大波,各界对此议论纷纷。

一个港口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自然是它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说到长和港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李嘉诚通过收购和记黄埔,成功涉足港口业务,此后,长和港口便开启了全球化的扩张之旅。

1990年,长和与深圳市政府合资成立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持股比例约52% ,盐田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效的运营,成为华南地区的核心港口,单箱盈利长期居中国首位,2023年为长和港口业务贡献了约10%的收益。

1991年,战略性拿下英国重要门户——菲利克斯托集装箱港,由此开启欧美市场拓展之路。

六年后,在巴拿马政府主导的港口私有化进程中,长和从包括美国贝泰、日本川崎重工等国际巨头中脱颖而出,成功竞得连接两大洋的战略性资产——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核心港口经营权。

这项为期25年且含续约权的交易,不仅确立了长和在中美洲航运市场的关键地位,更使其直接掌控了约占全球6%份额的重要海运通道。

在2000 - 2010年代,长和通过特许权协议和股权收购,在墨西哥韦拉克鲁斯港、埃及亚历山大港、印尼雅加达港等23个国家布局了43个港口,逐步形成了覆盖全球的物流网络。

全球航运基础设施领域迎来重要里程碑!

最新运营数据显示,长和集团已构建起一个横跨24个关键国家的庞大港口网络,旗下53个战略港口配备295个现代化泊位,运营规模跻身世界顶级行列。

这一布局不仅覆盖全球主要贸易航线的重要节点,更通过高效的港口管理能力持续强化其在海运物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全球供应链体系提供关键支撑。

从亚洲新兴市场到欧美传统枢纽,长和的港口资产组合正深刻影响着国际航运格局。

到2023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航线船舶在该区域的通行频次表现尤为突出,全年累计达1.2万航次。

长和管理层则表示,决策主要基于当前市场环境下的资产估值优势,认为该交易能最大化股东价值回报,并重申此次运作完全遵循市场化商业原则。

从长和集团最新发布的业绩报告我们可以看出,港口业务在2024年实现显著增长,财务板块年度营收突破450亿港元大关,较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更为突出,息税前利润同比激增27%,达到近119亿港元。

这一优异表现主要源于两大驱动因素:

一是核心港口业务量稳步攀升,全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6%,突破8750万标准箱。

二是多元化业务协同发力,特别是仓储物流板块收入实现13%的快速增长,为整体业绩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数据充分印证了长和在港口运营领域的领先优势和持续增长动能。

但是这一交易站在中国角度出发,却可能带来诸多潜在风险,要知道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航运咽喉要道,对中国的航运贸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美国通过贝莱德财团掌控这些港口,极有可能利用其控制权对中国商船采取不利措施。

如征收高额“服务费”、延长排队时间、提高通行门槛等,这将直接导致中国航运企业运输成本大幅增加,物流效率降低,从而会影响中国对外贸易和供应链的稳定性。

美国也很可能借此机会,进一步遏制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后果可想而知。

当然,我国也对此舆论表达了高度的关注与担忧,官方发文指出,该交易可能“助纣为虐”“漠视国家利益”。

就在这紧张的时刻,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在3月23日到达北京,并且此次出现的身份是盈科拓展集团主席,此举更引发了大家对长和港口交易事件的猜测。

人们猜测,李泽楷此次来北京可能与港口交易有关,有可能是带着某种筹码,试图与中方进行沟通和博弈,寻找一个既能满足长和商业利益,又能兼顾国家利益的解决方案。

然而,交易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李嘉诚是否会因为舆论压力或者李泽楷的北京之行就改变主意,目前还不得而知。

作为商场老将,李嘉诚在决定出售港口时,必然已经权衡过各种利弊得失,如今要回头,对他来说也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但是无论如何,李泽楷的北京之行都释放出了复杂的信号,让这场港口交易的走向变得更加充满变数。在距离最终交割协议签署仅剩10天的关键时刻,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事态的发展。

对于我国而言,这些港口是中国与美洲乃至全球贸易往来的重要节点,一旦美国通过贝莱德财团掌控这些港口,中国航运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潜在威胁。

此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还提出针对中国船舶的收费方案,如果再加上港口控制权的变更,很可能会使中国航运企业每年额外增加300亿美元成本,这将对中国的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如果中企最终成功接盘,不仅可以避免中国航运企业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还将在全球航运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

这对于中国的国际贸易、能源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反之,如果交易按照原计划完成,美国通过贝莱德财团掌控这些关键港口,中国航运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全球贸易格局也可能因此发生不利于中国的变化。

这场交易已经不仅仅是长和与贝莱德之间的商业交易,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利益和国际战略博弈的层面。

在未来的10天里,各方将如何继续博弈,中企是否会正式出手,李泽楷的北京之行又会对交易产生怎样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我们期待着一个既能维护国家利益,又能保障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出现。

0 阅读:108
浩哥爱讲史

浩哥爱讲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