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英主任: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元元的备忘录 2025-01-22 08:12:3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是因气流受限而引起的肺部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与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慢阻肺早期症状较轻,通常不被重视,直到临床表现明显、病情较重时方获得诊断,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导致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为此,我们请到了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张锋英主任分享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专家简介

张锋英

主任医师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气道疾病,如慢阻肺、哮喘、慢性咳嗽等,主持及参加多项相关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慢阻肺是一种渐进发展的疾病,对慢阻肺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极其重要。您如何看待我国(或者上海地区),慢阻肺的潜在患者数量或诊断现状?

张锋英主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慢阻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13.8%,大概有一亿人患有慢阻肺。慢阻肺在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和诊断,因此,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慢阻肺早期筛查及综合干预项目,包括上海几个区也在开展相关项目。

通过COPD调查问卷,如果筛查对象的问卷评分大于或等于16分,则将其纳入慢阻肺的高危人群。随后,针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肺功能等相应检查,以评估是否符合慢阻肺的诊断标准。

这样就可以把早期慢阻肺患者筛查出来,进行相应的早期干预治疗。上海各区县慢阻肺早期筛查的高危人群占比在20%到30%。

肺功能检测能够提供哪些临床信息?临床上肺功能检测的应用现状如何?

张锋英主任:肺功能检测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既可以检测肺的弥散功能,也可以检测肺的通气功能,如一秒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潮气量等。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会引起肺通气功能下降,而间质性肺炎、心衰等会引起肺弥散功能下降。这些疾病都可以通过肺功能检测进行诊断。

目前,国家高度重视对呼吸道疾病的肺功能检测,自2018年以来,很多社区医院都配备了肺功能检测仪。上海市基本所有的社区医院都配备了肺功能检测设备。我们还要配备技术操作人员,并对社区医生和技师针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知识进行相关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等)。

在一部分慢阻肺患者中,支气管舒张试验呈阳性反应。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与慢阻肺患者临床特点是否有相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对于慢阻肺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有何指导意义?

张锋英主任: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对哮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哮喘。有少部分慢阻肺的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也可能是阳性。

针对这类患者,需要结合嗜酸粒细胞是否增高或者是否过敏等情况,来进行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的鉴别诊断。如果患者有吸烟史,胸部CT有肺气肿表现,即使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也应考虑诊断为慢阻肺。

治疗这类患者时,倾向于使用激素,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 联合长效的支气管舒张剂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合并有嗜酸粒细胞增高或者过敏的情况,更需要是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吸入剂。

对于慢阻肺患者,特别是由于气道限制和肺泡弹性减退,导致慢性呼吸肌疲劳,易引起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有哪些治疗方法可以应对这一情况?

张锋英主任:当慢阻肺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开始出现呼吸衰竭的表现了。对于Ⅰ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需要进行长期家庭氧疗,每天吸氧15个小时以上,氧需求量每分钟一到两升。对于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除了氧疗,还要进行家庭的无创机械通气,以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状态,改善呼吸肌疲劳。

除了药物治疗外,慢阻肺患者还需要哪些非药物治疗方法?

张锋英主任:非药物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首先就是戒烟。还有呼吸康复,通过康复运动或者康复锻炼,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康复主要是肢体运动,如踏车运动、走路、举哑铃等。还有一些传统的锻炼方式,如八段锦气功等。长期家庭氧疗、无创机械通气等也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预防急性感染同样关键,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接种流感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等,改善患者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心理支持、营养支持也不容忽视,患者应适当补充高蛋白和维生素,以满足身体需求,这些都属于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编辑 | 梁宁

审核 | 李冠妍、孙富康

0 阅读:46
元元的备忘录

元元的备忘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