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良情感网

脾要升清,胃要降浊,就像一对“搭档”配合着运转——脾把营养往上送,胃把糟粕往下排

脾要升清,胃要降浊,就像一对“搭档”配合着运转——脾把营养往上送,胃把糟粕往下排,这俩步调一致了,湿气、胀气、没胃口这些毛病自然就少了。老中医教的两味药,刚好帮它们“归位”,健脾化湿特别灵:

​​1. 别只想着“祛湿”,脾不升、胃不降,湿气永远除不净

​​很多人被湿气缠得难受,却不知道根源在脾胃“失调”:

​​- 光喝祛湿茶却不健脾:薏米、赤小豆煮了一堆,越喝越觉得累,其实脾主运化,脾虚了就像“抽水机坏了”,湿气排不出去,喝再多祛湿的也白费,反而伤了脾胃阳气。

- 胃堵着却硬吃“补的”:总觉得没胃口就炖鸡汤、吃甜食,结果肚子胀得像鼓,胃里的浊气降不下去,脾就算想升清也没原料,人越来越虚胖,大便还黏马桶。

- 忽略了“情绪乱了脾胃”:生闷气时吃不下,吃撑了又烦躁,肝气一郁就“欺负”脾胃,让脾升不起来、胃降不下去,时间久了,嘴里发苦、反酸的毛病都来了。

​​2. 两味药搭着用,让脾升胃降“顺起来”

​​- 生麦芽配炒莱菔子:各抓10克,煮水当茶喝,淡淡的麦香带点微辛。生麦芽能“催着”脾往上送营养,帮着消积食、提精神;炒莱菔子(就是萝卜籽)能“推着”胃往下排浊气,肚子胀、不消化时喝,没多久就觉得胸口敞亮了。

- 用法有讲究:早上喝生麦芽多一点(15克),帮脾“启动升发”,吃早饭香;晚上喝炒莱菔子多一点(15克),助胃“顺利沉降”,睡觉不烧心。别煮太久,水开后再煮5分钟就行,免得药性散了。

​​这两味药都是家常食材,却藏着调理脾胃的关键:脾升得好,吃进去的东西能化成气血;胃降得顺,糟粕浊气能及时排出去。一升一降间,湿气没了立足之地,人自然精神足、气色好,连大便都变得规律通畅。比起大把吃药,不如先让脾胃这对“搭档”好好干活,身体自会慢慢调和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