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与中医理论的灵魂(一)

鸿朗说健康 2024-05-19 07:12:13

在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中,河图洛书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蕴含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生命规律的深刻洞察。它们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石。河图洛书所揭示的宇宙生成、阴阳五行等哲学思想,为中医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使得中医在维护人类健康、治疗疾病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相传,它们分别由黄河中的龙马和洛水中的神龟背负而出,故得名。实际上,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天文、数学、哲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

河图: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并以天地合气,以阴阳相配,象征宇宙生成的本原和万物运行的法则。其中,一六居下为水,二七居上为火,三八居左为木,四九居右为金,五十居中为土。这五行相生相克,相互依存,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本关系。

洛书:洛书则以九数代表天下九州、九宫,揭示出宇宙空间的结构和变化规律。其纵横斜皆十五,恰好为“天地万物之数”的界限。洛书之数与八卦相结合,形成了后天八卦图,进一步阐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

河图中的黑白点,代表了阴阳二气。阴阳是宇宙的基本法则,是一切变化的根本。河图通过阴阳点的排列组合,揭示了天地万物的生成与消亡。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河图中的点阵,不仅展示了阴阳的变化,还体现了五行的相生相克。通过河图,我们可以理解五行在自然界和人体中的运行规律。

虽然河图源远流长,但它的智慧并未过时。在现代,河图的原理仍然指导着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对中医学的实践,乃至对生活方式的调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身小宇宙,宇宙大人身。

河图中的“天地之数”不仅是五行的经典依据,也是人体五脏功能的经典依据!

这是学传统中医者须要首先明识的。

《易经·系辞传》中并没有生成数的描述,而是统一以“天地之数”称之:“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地生成数的说法,见于《尚书大传·五行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天地之数”、天地生成数与人体五脏功能的关系,笔者思考、研究很多,渐有所悟,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今再略述一二: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天一之阳气,太阳气,从百会、头部顺着督脉、太阳膀胱经而下命门,在两肾中将脾胃中来的水(地六),演化成“精气”(生命之水,不能等同于刚喝下去的水,是带电、带电解质的水,是富含阳气、生物电的水)。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脾胃中的谷气(轻清部分),发酵升腾入心而化为君火,即是黄帝内经中说的“神气”(现代医学所说的神经递质应属“神气”)。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天一之阳气,少阳气,入肝,与源于脾胃的谷气(稠浊部分)相合,化为“血气”,“血气”从左入心脏,为君主之左将。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脾胃中的谷气(轻清部分),发酵升腾入肺而化为“清气”,与肺吸入的天中清气相合,从右入心脏,为君主之右相。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天一之阳气,阳明气,入脾,与源于脾胃的谷气(稠浊部分)相合,化为基础营养(土气),构成周身的基础框架,承载身体中的其它各种“物”,即土载万物,如现代医学所说的糖、脂肪与蛋白质。

“天成”的脏气,最终表现为上升,多呈气态,如君火(神气)、金气(清气)。

“地成”的脏气,最终表现为下降,多呈液态,如肾气(精液)、肝气(血液)、脾气(基础营养液)。

天地之数是相互作用、相互化生的,五脏之气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化生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然有不同的名称,但并非截然分开。

3 阅读:209
评论列表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