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能智芯出品
在人工智能和边缘计算日益融合的时代,芯片制造商正面临新的挑战,包括如何在不同的计算场景中高效、低耗地处理数据。
相较于云计算,边缘设备在能效、实时性和数据安全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但这也对芯片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边缘人工智能的兴起对芯片设计的影响,包括热管理、架构优化、以及异构计算的实现,探讨技术创新带来的实际挑战和机会。
Part 1
边缘人工智能的崛起
及其对芯片设计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智能功能逐渐从云端转移到边缘设备,转变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边缘计算在能效和安全性上的显著优势。
在云端,处理复杂的AI任务需要海量资源,而边缘设备的处理受到功耗、尺寸和成本的限制。因此,如何在边缘设备上实现有效的AI处理成为了关键。
智能手机等大众市场的移动设备已经在处理热管理和多处理器架构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棋盘式设计来优化晶体管的动态热密度、引入散热器和热监视器,以及使用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如专用AI加速器),手机制造商在控制功耗和热量方面已经实现了良好的平衡。
然而,在物联网(IoT)和边缘设备中,情况截然不同。这些设备对成本更敏感、销量相对较小,通常依赖现成的MCU(微控制器)和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组件来实现功能。
边缘AI模型的广泛应用正促使芯片制造商逐步采用异构计算架构,将通用处理器与半定制的AI加速器相结合,以满足特定任务的需求。
Synaptics在其第二代AI产品中引入了集中的“AI中心”,通过低成本的边缘设备实现目标识别等复杂任务,减少了对云端的依赖。这一演变标志着AI边缘设备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推动了以效率和定制为导向的系统架构设计。
Part 2
热管理与架构创新的技术挑战
随着AI计算需求的增加,热管理成为边缘设备设计中的重要议题。热量过高不仅会影响设备性能,还可能威胁用户安全。
传统数据中心和智能手机在过去几十年中积累了丰富的散热经验,但在边缘设备中,散热仍然是一个挑战。以小型蓝牙设备为例,虽然这些设备总体功耗较低,但随着AI处理需求的增加,热管理问题仍不可忽视。
针对散热问题,工程师们正在采用多种创新技术。例如,在现代边缘设备中,热量通过芯片表面散发,这需要优化芯片封装和设备外壳的热传导性。超薄蒸汽室等散热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以分散发热元件的热量,减少设备表面上的热点。均匀加热的表面可以有效利用设备的冷却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局部过热的风险。然而,这类方案在便携设备中会因移动造成蒸汽室的效果减弱,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权衡便携性和散热性能。
此外,通过构建芯片级或系统级的“数字孪生”模型,设计人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测试芯片在不同场景下的功耗和散热表现。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公司推出了支持这一流程的工具,允许设计师在芯片生产前进行详细的模拟,以确保系统能够在特定功率和热量限制下正常运行。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开发效率,还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设计迭代,为边缘设备提供了灵活的定制化方案。
在某些AI任务中,设备内多芯片协同工作是提高性能的有效途径。英飞凌的设计采用MCU(微控制器)、协处理器和GPU的组合,增加了系统在不同任务下的处理灵活性。
这种多处理器架构允许制造商为客户提供不同的AI模型支持,使得边缘设备能够在本地完成更多AI处理,减少了对云的依赖,同时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性。
在人工智能的带动下,边缘计算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与传统的集中式云计算相比,边缘AI通过本地化处理数据,降低了延迟并提高了安全性,极大推动了物联网和边缘设备的发展。
然而,这一转变带来的不仅是机遇,还有诸多挑战。芯片制造商需要在多样化需求下平衡性能、功耗和成本,同时应对热管理等技术难题。
小结
边缘设备将逐渐采用异构计算架构,结合通用和专用处理器,以满足AI推理的实时需求。
随着EDA工具的不断进化,数字孪生等技术将进一步优化设计流程,使设计人员能够在早期阶段测试芯片性能。蒸汽室、热传导片等散热方案将继续完善,以确保边缘设备在日益复杂的AI应用场景中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