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这几处,每天拍一拍、按一按,调百脉、活气血、祛疾病

橘杏缘 2024-08-12 20:00:50

古人说“有脉则生,无脉则死”!

中医认为,‌脉象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体质、疾病所处阶段,甚至生死情况,即通过脉象的特定特征来判断一个人的生死。‌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医家治病是很重视脉诊的。如果脉象表现为“得神”,‌即面色光华、‌脉息和平,‌这被认为是健康的标志;‌相反,‌如果脉象表现为“失神”,‌即形体瘦弱、面色憔悴、‌脉逆四时,‌则可能预示着有生命危险。‌

脉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血脉通则全身通,反之,血脉淤阻则疾病丛生。

今天白术就跟大家聊聊脉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疏通我们的血脉。

脉为血之府,血脉不通则百病生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

脉,即血脉,又称经脉,府为藏物之所,血聚集、闭藏、运行于脉中,中医上说的“脉为血之府”,即脉是血液的居所。

通俗来说,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并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黄帝内经》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

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气血的运行,若血脉不通则津液枯涸、脉失濡养、痰浊内阻、气机不畅和寒凝瘀阻,会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脉道不通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血液运行不畅,即血瘀。血瘀可以形成在脑,在心,在肺,在肝,在胃脘,在胞宫,在任一部位,严重威胁着身体健康。

比如——

血瘀在心脏,可能会引发心悸气短、心胸憋闷、心前区及后背疼痛等病症;

血瘀在肺,可能引发胸痛、胸闷、气喘、咳嗽、痰中带血等病症;

血瘀在肝,即肝郁气滞血瘀,可能会引发烦躁易怒、呕吐乏力、下肢水肿、胁肋疼痛等病症;

……

总的来说,血脉与五脏六腑、经络、骨骼、津液等息息相关,因此,保持血脉通畅至关重要!

4招通血脉,血畅病痛少

血脉通则全身通,全身通则少病痛,血脉畅通是维持健康的根本。

平时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及良好的情绪管理,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机能,使全身经络畅通无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延缓衰老的效果。

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

1、常练游龙拳

游龙拳的动作比较舒展柔和,不怎么费力,却能达到周身“一动无一不动”的效果,进而刺激和疏通经络穴位,畅通气血。

比如游龙拳中的海底捞月、蜻蜓点水、白蛇缠身等招式,都能加强气血周流、疏通经络、提升脏腑功能。

这套拳术不限定年龄,男女老少都适合,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不适宜外出锻炼,就可以居家习练,坚持一段时间,精气神也会越来越好。

2、拍心包、刮脾经

心主血脉,心气充沛,血液才能在脉中正常运行,而见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反之,若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

平时多拍打心包经能疏通经络,加强心脏供血能力,促进气血流动,每次拍打100次,左右手臂交替进行。

除了拍打心包经,还可以刮一刮小腿上的脾经,脾经被认为能够控制体内的水液代谢,确保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的平衡,若刮通这条经络能促进气血正常循环。

3、按一按督脉

背部督脉是全身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督脉通则百脉通。督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属于奇经八脉,有"阳脉之海"之称。

也就是说督脉总管一身阳经、阳气,刺激督脉,可以调节人体阳经,可以促进阳气的升发,还能顺利推动气血运行,让气血滋养五脏,达到调整脏腑、改善疾病的目的。

4、多灸关元+足三里+血海

关元穴又名丹田,是“阴脉之海”任脉上的补益要穴,在肚脐下3寸,为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经常按摩或艾灸此穴,能通调冲任,调理气血。

足三里穴是胃经上的强壮保健要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俗话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经常按摩或艾灸足三里,能够通经活血、强健脾胃,增强气血生成,从而源源不断地滋养人体。

血海穴是脾经上的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脾乃气血生化之源,适当按摩或艾灸此穴能补血活血、改善血液循环速度,加速排出瘀血,对于缓解血瘀引起的不适症状非常有效。

今天关于血脉的知识以及疏通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血脉畅通是维持健康的根本,大家平时可以灵活运用文中的方法来疏通我们的血脉,增强身体机能,远离各种病痛!

7 阅读:423

橘杏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