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8年十月,面对清军的步步紧逼,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给远在罗马梵蒂冈的教皇写信求救,并派遣传教士卜尼格亲自赶赴罗马送信。但得到的答复是,你们大明皇族做下的错事,耶稣来了也拯救不了。
南明政权存在的十八年里到底做错了什么,让南明的而灭亡成为了必然?
大明天崩公元1644年4月25日,大顺军在李自成的带领下攻进北京城,大明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在紫禁城外的煤山自缢身亡,将明成祖朱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节贯彻到底。
但是,大明王朝的骨气,随着崇祯皇帝朱由检的以身殉国,也就到此为止了。
大顺的李自成在紫禁城待了42天,就被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和满清多尔衮带领的八旗军赶出了紫禁城。
但吴三桂和清军进紫禁城时,打的却是帮崇祯皇帝复仇的旗号。
然而,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说要给崇祯报仇还说得过去。但清军竟然也要给崇祯报仇,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众所周知,满清的八旗军从努尔哈赤时代开始,就已经在辽东地区和明军死磕。大明朝廷为了筹集军费消灭满清,这才从从百姓头上增加赋税,最终导致了李自成的叛乱。
对于崇祯皇帝的自杀,李自成是直接责任人,满清也要负很大责任。
所以满清八旗入关,肯定不是来给崇祯报仇的,而是来逐鹿中原的。
由于大明王朝从明成祖朱棣开始,一直保持的是两套政府班子。北京一套,南京一套。
北京紫禁城的领导班子是大明王朝的核心,负责大明帝国的正常运转。留守南京的是备用班子,以防不时之需。
南京的领导班子,在明成祖朱棣之后的两百多年里,一直都没用上过。留守南京的官员虽然官阶不低,但基本都是一些闲差。
但是当李自成攻陷紫禁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之后,南京的这套备用班底,就显得极为重要。
弘光覆灭由于崇祯皇帝的子嗣在北京城被李自成一锅端了,留守南京的官员便拥立万历皇帝的孙子福王朱由崧为帝,改年号为“弘光”。
这是崇祯死后,明朝的朱姓皇族,在南方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然而,这个南明的弘光政权建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抵御外敌,而是派人前往北京,慰问帮自己击败李自成的清军。
这时候的南明弘光政权,完全没有搞清楚当下真正的敌人是谁。
如果此时的弘光政权把清军当盟友,把李自成当敌人也行。但是,无论把谁当敌人,都要出兵去御敌,保住现有的江山。
但是此时的弘光朝廷却选择了苟延残喘,他们一边嚷嚷着要借助满清的势力消灭李自成,一边将南方残存的20万兵马布置在江淮地区,打算守好淮河,在南京过自己的小日子。
然而,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自己家的事情自己不管,让别人帮忙做主,那别人还能不图你点什么。
搞不清状况的南明一直以为满清八旗是在帮他们消灭李自成。但清军知道,他们是在为自己打地盘。
在清军的穷追猛打下,李自成先是从河北败退到陕西,然后又从陕西败退到湖北襄阳。
而这时的南明弘光政权在干嘛呢。
此时在弘光朝廷内部,以马士英为首的阉党正在和以史可法为首的东林党争权夺利。为此,马士英专门让人搞了一份李自成攻陷北京城,东林党人向李自成投降的人员名单,以此来恶心和打击东林党。
而在江淮地区,南明江北四镇的总兵黄德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四人还在因领地问题大打出手。
同时,驻守湖北武昌的大明总兵左良玉手中还握有20万大军。但当他听到李自成的大军被清军追赶至襄阳时,却吓的立马跑路。
为了给自己的逃跑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东林党出身的左良玉打着“清君侧”的名义,从武昌顺江东下,扬言要去南京讨伐马士英。
马士英赶紧调江北四镇之一的总兵黄德功前往安徽芜湖阻击左良玉大军南下。
就在南明的弘光政权乱成一锅粥时,东林党出身的南明兵部尚书史可法又让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前往河南收复失地。但是高杰刚一进入河南,就被清军杀掉。随后清军露出真面目,开始大举南下,攻打南明控制的江淮地区。
随后高杰的余部,以及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相继降清,清军在江北地区收编南明军兵20余万。
而从武昌东下的左良玉,在率军在走到江西九江之后突然病死。此时,清军在湖北已经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部分兵马,而李自成也在湖北九宫山被当地村民打死。于是,清军又开始追击左良玉的兵马。
左良玉死后,他的兵马都归于他的儿子左梦庚指挥。但左梦庚少年胆小,在清军的威吓下,左梦庚带着二十万明军在江西投降清军。
随着左梦庚的降清,南明的40万军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清军收编。此时,南明弘光政权唯一可用的兵力,就是在芜湖驻防的黄德功余部,大概有五万人左右。
但是,从江淮南下的清军又于公元1645年四月底攻破扬州,南明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战死。五月十五日,清军攻陷南京,弘光帝朱由崧逃往芜湖黄德功部。五月二十二日,清军追击至芜湖,黄德功战死,黄德功余部挟持弘光帝朱由崧投降清军。南明弘光政权就此灭亡。弘光帝朱由崧一年之后,被清军杀于北京。
南明弘光政权虽然被清军消灭了,但是清军在消灭弘光政权时,所占领的不过是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沿岸之地。长江更南边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还是明朝余部的势力范围。此外,这时的四川地区,还有一个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拥兵20万。
弘光政权灭亡之后,南明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浙江的明朝官员在杭州推举潞简王朱常淓为明朝监国。但仅仅两个月之后,面对清军的大举南下,朱常淓竟然下令开城投降。投降后的朱常淓和弘光帝朱由崧一起被打包送到北京,在第二年和朱由崧一起被杀。
朱常淓投降之后,福建的郑芝龙和郑鸿逵兄弟二人,又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鍵为帝,改年号为隆武。当时的郑芝龙兄弟,在陆地上没有多大实力,但是在海上,可是堪称整个东南沿海的霸主。他们通过控制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让自己富可敌国,更是拥有一支超过20万人,3000艘战船的水师舰队。
但是,当郑芝龙在福州拥立隆武帝朱聿鍵之后,在浙江的明朝官员又拥立了鲁王朱以海为在绍兴监国。
朱聿鍵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朱桱(jing)的八世孙,鲁王朱以海是朱元璋第十子朱檀(tan)的九世孙。这二人从血统上都不属于明成祖朱棣一脉,比起之前的朱由崧和朱常淓二人,其在皇位传承上,已经属于远的不能再远的明朝宗室.
但是,就是这么两个在血统上和皇族远的不能再远的明朝宗室,却在南明的皇位传承上互不服气。当隆武帝朱聿鍵带着10万两白银来浙江犒师,并要求朱以海去掉监国之位时,却遭到朱以海以及一帮大臣的拒绝。而当朱以海派人前往福建和隆武帝朱聿鍵商讨抗清大业时,朱聿鍵又将朱以海派来的人杀掉。
于是,在浙江和福建两地,这两个远房王爷不考虑如何抵御清军南下,而是整日互相谩骂指责。这就让在一旁看笑话的清军捡了便宜。
由于浙东地区更靠近抗清前线,于是清军开始出手攻打鲁王朱以海。而朱以海监国政权,本来就是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根本就没多少人马,全靠当时浙东地区的明朝守军撑着。所以,在清军的打击下,这个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很快就散了。
在面对浙东鲁王政权的崩盘时,福建的隆武政权却以看笑话的姿态对其冷眼旁观,眼睁睁看着清军占领浙江,鲁王朱以海逃往海上。
然而,隆武帝朱聿鍵看着鲁王朱以海政权灭亡还没来得及高兴,清军就向福建扑来。就在这时,支持隆武帝朱聿鍵登基的郑芝龙,却突然决定投降清军。
郑芝龙之所以选择投降清军,一是因为清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先是消灭了李自成的百万农民军,而后又消灭了南明弘光政权的40万明军,紧接着又消灭浙东的鲁王朱以海。清军的这个战斗力,对于郑芝龙来说,无疑是恐怖的。
尽管郑芝龙的手上也有二十万水师,但是放到陆地上,还不够清军一个月打的。况且,此时的清军又以闽粤总督来招降郑芝龙,这个条件是相当诱人。所以对于郑芝龙来说,换个皇帝,自己还是继续当海上霸主,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于是,在清军南下福建之时,郑芝龙下令不抵抗,而后投降了清军。
郑芝龙投降清军之后,隆武帝朱聿鍵没有了依靠,隆武政权迅速土崩瓦解,朱聿鍵本人则是想着逃往江西南部。
但是在逃跑的路上,朱聿鍵在福建汀州被清军擒获,最后绝食而死,隆武政权就此覆灭。
值得一提的是,当郑芝龙率众降清的时候,他的儿子郑成功却与其分道扬镳,带着郑家旧部跑到福建沿海继续抗清。
鲁桂相争福建被占领之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仍旧在明朝遗臣的手中。
公元1646年十月,明神宗之孙,崇祯皇帝的堂弟桂王朱由榔,在广东肇庆被广西巡抚拥立为帝,改年号为永历。但就在这时,清军攻陷了江西赣州,正朝广东杀来,永历皇帝朱由榔见势不妙,果断带领永历朝廷逃往广西梧州。
然而就在这时,似曾相似的一幕又出现了。
由于永历皇帝朱由榔弃广东于不顾,公元1646年十一月,隆武帝朱聿鍵的弟弟朱聿鐭(yu)被广东布政使在广州拥立为帝,改年号为绍武。
当消息传到广西梧州之后,永历皇帝朱由榔大怒,随即派人前往广州,谴责朱聿鐭的僭越之举,并要求他马上去帝号。但是让朱由榔没想到的是,朱聿鐭不仅当众杀了朱由榔派去的使者,更是从广州出兵,去攻打朱由榔控制的广东肇庆。
而朱由榔这边得到消息也不甘示弱,立即派人从广西梧州出兵,去攻打朱聿鐭的隆武政权,双方在广东三水县展开激战,朱聿鐭的绍武军队大败,永历政权的军队一路追击绍武政权到广州城外。
但就在此时,绍武政权的军队又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将永历政权的军队引到沿海地带,随后又派军合围永历军队,最终导致永历军队全军覆没。
然而,就在绍武政权上下在广州城内欢庆胜利的时候,清军已经从海上攻陷了广东潮州,惠州等地。
公元1646年十二月,清军突袭了广州城,由于此时绍武政权的军队正在围攻永历政权治下的肇庆,广州城兵力空虚,很快就被清军攻陷,绍武帝朱聿鐭以及一干文武大臣尽数被清军俘虏,朱聿鐭选择了和他哥哥朱聿鍵一样绝食而亡。
此时,距离绍武政权建立不过四十天而已。而此时距离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也不过两年半而已,但此时的南明已经历经弘光帝朱由崧,监国朱常淓,鲁王朱以海,隆武帝朱聿鍵,绍武帝朱聿澳五代皇权更迭,最后剩下第六代永历皇帝朱由榔在广西苟延残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清军的强大之外,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南明各大政权之间的互相内斗所致。
孙李内讧绍武帝朱聿鐭死后,广东之地被清军占领。此时整个长江以南还在坚持抗清的就剩下浙江舟山的鲁王朱以海,福建厦门的郑成功,以及困守广西的朱由榔。
这时,鲁王朱以海和厦门的郑成功为了统一抗清战线,都在名义上奉永历皇帝朱由榔为正统。此时,隶属于南明永历政权的地方,还剩下广西,贵州,云南三地。
但是,当时间来到公元1647年之后,情况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先是云南的蒙自土司沙定洲发动叛乱,率军攻占了昆明,镇守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逃往楚雄,整个云南脱离了南明的掌控。而后大西政权的皇帝张献忠在四川和清军作战的过程中被清军射死,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带领下又攻占了南明的贵州地区。
这样一来,永历皇帝朱由榔实际控制的区域,就只剩下了广西一隅之地。
眼看南明的永历政权就要被清军,或者是大西军消灭之时,黔国公沐天波手下的土司龙在田因为和大西军交好,便前往贵州说服大西军的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让其帮助沐天波平定云南沙定洲的叛乱,并奉永历皇帝为正统。
在土司龙在田的游说下,孙可望和李定国等人最终答应帮助沐天波平定云南沙定洲的叛乱。
之后大西军进入云南,历时两年平定了沙定洲的叛乱。而云南则在大西军的治理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公元1651年年底,清军大举进攻广西,孙可望和李定国二人,将永历朝廷从广西接到贵州安龙。
自此之后,永历政权和大西政权融为一体,在云贵地区和清军展开最后的抗争。
公元1652年三月,李定国亲率八万大军从云南出发,攻打湖南和广西两地,先后在广西桂林逼死清军定南王孔友德,而后又在湖南衡阳击杀满清亲王尼堪,收复湖南和广西全境,并将兵锋推进到江西吉安。
就在整个南明抗清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原大西军将领孙可望却想在云贵自立为王,于是便断了李定国北伐大军的粮草。
李定国不想和孙可望刀兵相见,于是引军进入广西。但孙可望依旧不依不饶,派军从背后追击李定国。而在湖南边境的清军见状,顺势展开反扑,孙可望大败逃回贵州,李定国则是南下广西梧州。清军则是顺势占领李定国刚刚收复不久的湖南。
由于孙可望的反心已经昭然若揭,而且又与李定国反目。李定国在南下广西梧州之后,便有意夺取广东,在两广地区建立根据地,与孙可望分庭抗礼。
公元1653年三月,李定国从广西梧州出兵,前去攻打广东肇庆,并从海上邀约福建沿海的郑成功助他一臂之力。但是李定国不知道的是,此时的郑成功正在福建和清军议和。所以,李定国的计划只能落空,而他攻打肇庆的军事行动也以失败告终。
公元1654年六月,在养精蓄锐一年之后,李定国再次从广西梧州出兵,一举拿下广东肇庆,而后又亲率大军去攻打广州门户新会。由于新会久攻不下,李定国再次派人前往福建向郑成功求助,但郑成功一直拖到十月中旬才出兵,那时的李定国已经在新会城下大败。
由于攻打广东军事行动的失败,战败后的李定国只能退往广西南宁。
李定国战败之后,在贵州的孙可望意图取代永历皇帝的想法日盛一日。永历皇帝朱由榔无奈之下,只能向李定国求救。李定国秘密前往贵州,将永历皇帝接到云南。
当孙可望得知永历皇帝被李定国接到云南之后,随即带领贵州的军队去云南讨伐李定国。然而,当双方的军队在云南曲靖刚一接触,孙可望的军队就立马反水,转身投靠了永历皇帝和李定国。
最后,众叛亲离的孙可望带领500亲兵,从贵州跑到湖南,投降了清军 。
永历皇帝和李定国虽然在这场内讧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孙可望对清军的投降,对于南明永历政权来说,却是致命的。
由于孙可望之前当过大西政权的实际领导者,所以他对整个云贵地区南明军队的兵力分布情况一清二楚。
孙可望投降清军之后,很快就将整个云贵地区,南明军队的兵力布防图交给清军。在孙可望的指导下,清军从广西,湖南,四川三个方向对云贵地区的永历政权发起进攻。
在清军的三面合围之下,李定国节节败退。公元1659年正月,永历帝朱由榔率领一帮文武大臣逃往缅甸,李定国虽然在云南保山磨盘山设伏大败吴三桂带领的清军,但他自己的军力也损失殆尽。
而永历皇帝刚入缅甸,就被缅甸王软禁。李定国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数次率军和缅甸军队交战,但缅甸王始终没有把永历皇帝交给李定国。
公元1661年,吴三桂率领清军进入缅甸,要求缅甸王交出永历皇帝朱由榔。此时的大清已经统一全国,缅甸王不敢得罪清军,便把永历皇帝朱由榔交给吴三桂。
公元1662年春,永历皇帝朱由榔在昆明被吴三桂绞杀。就在永历皇帝被杀的同年,在福建沿海抗清的郑成功病死于台湾,李定国病死于中缅边境,鲁王朱以海病死于金门,内讧了十八年之久的南明政权,就此灰飞烟灭。
十八年来,与其说是清军灭亡了南明,倒不如说南明是自己在内讧中走向了灭亡。照这种情况来看,谁都挽救不了南明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