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七年四平战役回忆

山雁说过去 2025-02-12 17:15:31

熊新民/文

战前的态势

1947年夏四平战役开始前,先是怀德被围困十分紧急时,驻在四平的第五绥靖区司令兼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奉命率所属七十一军(欠八十七师)北上解围,其先头第八十八师,进抵怀德以南的大黑林子地区,即与东北民主联军打了起来。刚一接触,忽然一下子,有一股民主联军直插进到八十八师司令部,而且一下子首先就把该师少将师长韩增栋一枪打死了。这一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一发生,情况又不明,众论纷纷,引起了极大的混乱和惊恐,人人相惊互扰,草木皆兵,一遇见或听说是东北民主联军,就俯首就擒。因而自副师长以下全部被俘,脱逃者廖廖无几。同时在第八十八师后头继续跟进的军司令部及直属部队,在行进途中,忽然也发现一股东北民主联军直插到军司令部,而且又是一枪,把少将军参谋长冯宗毅打死。加上在先头第八十八师一片混乱的影响下,混乱到极点,波及到后面跟进的第九十一师。一时上下失去联络、失掉控制,呈现一片混乱,一听到“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口号,即举枪投降。陈明仁见大势已去,什么也抓不着,形势紧迫,只好只身而逃。这时,四平街十分空虚,是一座空城,在这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直接转来电话命令,令驻在通辽、辽源、长岭等300多里一线地区内的第七十一军所属八十七师紧急撤退到四平,担任守备。这样,第八十七师立即行动,除随身携带的武器弹药之外,其余所有全部辎重连各种仓库,一律抛弃,以至连破坏的命令都来不及下达,而且也没有执行破坏的时间。这真称得是十万火急的行动了。如果东北民主联军立即乘胜进攻四平,四平可能解放了。

第七十一军坚守四平的始末概要

幸而东北民主联军没有立即乘胜南下四平。陈明仁回到四平之后,除严令第八十七师防守四平外,立即将地方的一个骑兵纵队,一些地方团队,凑合编组成一新的第八十八师。还收罗了一些零杂队伍,又勉强凑成第九十一师的空架子师。这时由通辽撤退来四平的八十七师二六〇团,在撤退到距四平西60里的某村庄,正准备宿营时,突然被东北民主联军包围,战斗不到1小时,自团长以下、全部被俘,无一漏网。因此紧急撤退到四平的八十七师,就只有师直属部队和二五九、二六一两个步兵团,这就是守备四平的主力,以后又抽调来第十三军第五十四师,师长宋邦炜(欠1个团),其余都是一些非战斗兵了。另外尚有辽北省所属两个保安团。就是这些拼奏起来的部队和兵力,担任四平的守备任务。其防守的兵力部署,概略如下:

长沈铁路穿过四平街城市中心,把四平分为如同切瓜一样割成两半,铁道东较小的半个叫道东、铁道西大半个叫道西。四平这地方,是沈长铁路的中间大站,和辽西铁路交叉的十字路口,沈阳北边的屏障,辽沈平原的中心,粮食集散地,地势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陈明仁的第五绥区司令部和第七十一军司令部,辽北省首府等军政机关,都驻在这里。所有该地区内的军队和地方武装,概归陈明仁指挥。由于东北民主联军没有乘胜进攻四平,就使陈明仁得到了一个喘息整顿的时间。他把守备四平的兵力,从新作了调整和部署。

四平道西,是四平城区的主体,所有四平的高级军政机关,均设在道西。其正西约5里处有一个小飞机场,这个飞机场由辽北省两个保安团担任守备。道西的西边,沿城区的边缘地带,由新组建的第八十八师担任守备。道西的南城区,沿南城区的边缘直至铁路线以西,由一些地方部队担任守备。道东靠铁道车站南边、铁道线东靠南沿城边这一小块,由宋邦炜的第五十四师担任守备。其余,四平城北城东和城北小干沙河北边的小高地(沙丘),是四平全城区的制高点,可以俯瞰全城,铁路公路均在这里穿过,连同道东,城北的边缘以及城东城外的堡垒群,还有道东靠南边与宋邦炜师相联结的一部分,均由第八十七师担任守备。

为便于指挥与防守还成立了戒严司令部,陈明仁自兼司令。分为两大区,道西区,由第八十八师师长彭锷兼任区司令;道东区,则由第八十七师师长熊新民兼任区司令。

这样调整部署之后,陈明仁严令各守备区构筑坚固阵地,死守各自的堡垒阵地。并严令战斗一发生,只准在各自的阵地堡垒内死守,不准超越各自的范围一步。凡一发现射界内有人,不问什么人,都开枪射击。因此各部连所有的老百姓,战斗一打响,就只许龟缩在乌龟壳内,躲在洞内、家里。

为构筑阵地工事碉堡,东西守备部队在各自的地区内,挨家挨户,征集筐、篓、柱、板、麻袋等,还向民间征集小木桩数百万根。四平周围的大小树木,都被砍光,连公家的房屋、很多学校,都被一齐拆光,砖头柱板等都被用来做掩盖、构工事、修地洞。

1947年6月,东北民主联军集中主力围攻四平。这时通往沈阳、长春的铁路、公路,早被隔断。所幸尚有伪满时期埋设的一条有线电话线路能够同沈阳沟通,这可以说是一条生命线。东北民主联军首先重点攻击道西区国民党守军,很快就把道西一大片,以及道东靠南东南角宋邦炜师所守的一小块阵地,全部占领。此后,大约是6月21日战斗在道东东北角一隅,还不到四平四分之一的这块地区内激烈展开。所有被包围在四平东北角一隅的国民党军政机关人员,一律龟缩在乌龟壳内和既设阵地内拼命抵抗,一直拼到6月30日夜晚,枪声忽然渐渐稀薄些。7月1日拂晓,从乌龟壳内伸出头来一看,才发觉到东北民主联军已完全撤走了。这时所有各阵地的官兵,几乎1个月没有相见,一旦相见,真有隔世之感。四平这一仗,是我生平经历中最残酷的一仗。每当回忆,不寒而栗,后悔不已,为何要那样顽固地同人民解放军对抗呢?!

四平守卫战中的几次严重作战

(一)道西失守

四平战役的全部详细情况,现在也记不起了。在这里略举记起的几件实事。

战斗一开始,约在6月4日左右,首先两个守备飞机场的保安团,一接战,就把飞机场丢掉了,几乎全部被俘。这样,空运有利条件被剥夺,这给守备四平的部队当头一棒,个个惊慌自危。

接着东北民主联军就攻打北边的制高点,打了好几天。其中有三次是在夜间进行的,他们猛冲猛打。守备制高点各阵地的部队利用工厂中的柴油、机油等,在阵地周围点起油灯,还分层通霄达旦烧火堆,点火把,照得阵地如同白昼,一发现阵地前有东北民主联军部队冲来,就集中火力射击,用六 炮,枪榴弹一浪浪铺盖,总算守住了。民主联军又转到东边,攻打东城外边的碉堡群,也都没有得手。这得力于外壕和外壕周围的鹿砦(即小木桩)。当时鹿砦的面铺得宽、埋得深,破坏不易,使民主联军无法越过且伤亡较大。于是东北民主联军集中力量转攻城西。第八十八师一打就垮了,被迫退到城区内,节节抵抗,节节失利,因此道西很快失守。守备道西南城区的部队跨得更惨。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设在道西的第五绥区、第七十一军司令部以及辽北省府等机构,一齐被迫迁移到道东东北角第八十七师守备区内。道西完全失守。防守道西的军、警、公杂人员,全部被俘。守军一部被歼,一部撤入道东区。陈明仁的警卫营长陈明信也被俘了。第八十八师师长彭锝只身逃到道东守备区线外时,要求进道东,陈明仁不准放他过来,是下面部队私下放彭锷进道东来的。因为彭锷原在第八十七师呆过,下面官兵都认识他。陈明仁得知此情况后还要查办。

(二)道东天主堂争夺战

道东宋邦炜第五十四师所守备的东南角阵地被东北民主联军突破了。幸而宋邦炜把一部分身体好能打仗的非战斗人员编组起来,加入抵抗。守备部队退到火车站东南角一个天主堂,和临时编组起来的队伍,凭天主堂死守。民主联军几次猛攻,都没有成功。

天主堂的残墙断壁上,弹痕累累,血迹遍地,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三)道东东北角激战

道西已全都解放,道东的东南角也已被突破了一个大缺口。这时的战斗,就集中在道东东北角一隅。守备东北角的第八十七师所属两个步兵团,已乘民主联军重点进攻道西区时,相应的调整了部署。

守备北边制高点的二六一团抽调一个营,转用到城内天桥以北,紧靠铁路东沿铁路线,北联制高点构筑阵地,以铁道东靠北边的一个大工厂为主要据点,死守这一线。天桥,天桥南边火车站东的一个大烧锅(造酒的)这一线,由守备东城区和碉堡群的二五九团抽调一个营据守。天桥和烧锅是必须坚守的两大居点,关系全局,陈明仁严令守军必须与阵地共存亡。

四平攻防战进至6月下旬,四平只剩下道东东北角一隅还没有被攻占。原来补给靠空投,白道西飞机场失守后,空投就没有场所了。不得已,只好将制高点南、城以北的一条小干沙河辟为临时空投场。可怜这地方又窄又小,很多物资飘在对方阵地上补给东北民主联军了,但仍有一部分落在守军防区内。为支援守军固守,从沈阳来的飞机还是不断的空投。

东北角这一隅的战斗,非常残酷。真是一间房,一间房,一块残墙断壁,一块残墙断壁地反复争夺。其中争夺得最激烈、最残酷、关系战局最大的:

一是天桥北紧靠铁道线东一块阵地。东北民主联军向这阵地先后冲击了5昼夜,有时一天接连攻两三次,但没有成功。主要原因是这里射界开阔,尤其靠这块阵地的北头,有一座大工厂,厂中有一座四层高楼,在楼上俯瞰下面,所有铁道两侧的街巷弄里,都看得一清二楚。民主联军一进攻,我们就集中八二和六 迫击炮火轰击,间或有民主联军部队冲到铁路边的,又被铁丝网鹿砦挡住,加上阵地内的火力封锁,故始终没有被突破。但双方伤亡,都很惨重。战后清点守备这块阵地的那个营,只剩下官兵两百多一点。

二是天桥的堡垒战。东北民主联军对天桥这个桥头堡,多次攻击也都被守军挡住了。桥头堡较高,桥的东头两边,各设有一个坚固的碉堡,底下又有两座暗堡,可以侧射。对面马路上又布满了铁丝网、障碍物。如果这里被突破,由此即无险可守,四平也就完蛋了。这也是极关大局的一仗。由于守军顽强抵抗,民主联军付出很大伤亡,也没有夺占。

三是烧锅的四进四出。争夺得最激烈而且最危险的要算烧锅这个据点了。守备烧锅这个据点的仅仅两个步兵排,附上两挺重机枪。这个据点,正处在车站东南靠车站不远的附近。东北民主联军利用车站作掩护,易于接近。他们轮番猛打猛攻,突人四次,但又都被反攻退出。双方伤亡都大。战后清点人数时,除剩下一个少尉排长之外,尚存有他的一个勤务员及两个战斗兵。后来国民党国防部派来视察的考察组,特别到烧锅视察过,还接见了这个排长,并发给他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国民党最高的勋章)。这个少尉排长还和中将军长陈明仁一齐到沈阳,同坐“花车”过街庆祝。这个少尉排长姓廖,是广东人,据说在辽沈战役中被俘虏了。

四平战役中几件值得回忆的事情

(一)陈明仁左手捧“青天白日”勋章,右手接撤职查办令

四平,是东北大豆(黄豆)的集散地。战前在车站就堆有堆积如山的大豆。后来才听说这是救济总署的出口大豆。实则就是宋子文和辽北省主席刘翰东抢夺的私产。在四平战役打起来之后,有一次忽然有个排长发现将大豆撒在柏油马路上做障碍物用,比什么都好。开始听说,我还不信。后来他表演给我一看,果然不错。不论那个士兵,在大豆上跑不上三步,就必然要滑倒在地。我如获至宝,于是下令,将所有阵地前面,如有柏油路者,都一律铺撒上大豆做障碍。后来还听说有的阵地碉堡被打垮之后,也有拿大豆包堵补工事的。1947年8月间,陈诚到沈阳接替熊式辉任东北行辕主任,刘翰东写信给陈诚告了陈明仁一状,说四平驻军把大豆抢了用作防御工事,糟塌了粮食。陈诚本多年来就想吃掉第七十一军,也很恨陈明仁,说陈明仁不服从指挥。实则是陈明仁不肯参加陈诚的小帮派。这回陈诚可抓住机会了,就乘陈明仁去南京之际,一纸电报发给

蒋介石,说陈明仁治军不严,把救济总署的大豆抢了,请求撤职查办。不久,蒋介石撤查陈明仁的命令下达了。这样陈明仁左手刚捧“青天白日勋章”,右手又接到一纸撤职查办令。陈诚除要查办陈明仁外,还要将熊新民也撤职查办。多亏后来陈诚派来接替陈明仁职务的刘安琪向陈讨保,说“熊是军内唯一的老人了,如撤了他,我就没法带好这个军打仗了”。才得幸免于难。本来,大豆是熊新民下令搞的,说糟踏了大豆的话,那也只应办熊新民。实则那时官兵的性命也都顾不了了,那能还顾得上是谁的大豆不大豆呢。国民党的大小头目们,如陈诚之流,到那样危急存亡的关头,还要以私怨为重,勾心斗角,排除异己。难怪那时一般人普遍都说“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

(二)蒋介石派他其长子蒋经国空投亲笔倍

道西失守前的一两天,四平正万分危急之际,蒋介石派他的长子蒋经国,由南京专机送来他给四平守军军师长各一封亲笔信。蒋经国怕飞临四平上空被民主联军防空火力打下,就在沈阳着陆之后给陈明仁打了一个电话,鼓励他努力作战。蒋介石的信则另派专机飞到四平空投。我打开写给我的那封信一看,真是受宠若惊,开头写的是“云程(我的字)吾弟”,蒋介石这样称呼我,生平还是头一次。信中写道:“四平这一仗,关系党国命运……功在党国,正是效忠党国的好机会”,鼓励我要努力“杀贼”……他自当督促后勤,源源不断补给。信的末尾还说他为我们的安全、胜利“祈祷上帝保佑”,云云。后来我还把这封信拍成照片,送给很多人,又在长沙、上海等家中各挂了一张,以示荣耀。

(三)由美国装备、训练的一 五榴弹营经国民党军之手送给了人民解放军,回头来又打国民党军

第七十一军有个美式一〇五榴弹炮营。这个营的12门榴弹炮,算是该军美式装备中最新最好的装备,连观通器材,牵引车,各种配件等全是由美国运到印度,又由印度空运到云南,装备七十一军的。全营官兵,由美军顾问一手训练,技战术都很娴熟。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个炮兵营随七十一军经桂林、长沙到武汉后,又船运到上海,再由上海乘美国登陆艇海运到葫芦岛开进到四平。当怀德被东北民主联军围攻,陈明仁奉命率部由四平援救时,就把这个炮兵营也带了去,准备重重打击民主联军。孰料就在大黑林子地区,这个榴弹炮营就随军一起被打跨了,所有的炮、牵引车、器材、备件(很多器材、零件、炮,还是从美国运来,连箱都没开)和官佐士兵,完好如新的被东北民

主联军缴获俘虏了。1947年夏,东北民主联军围攻四平时,在四平的东、西、南三面,共摆了大小炮数百门轰击四平,其中很多打到第八十七师司令部的炮弹,就由原第七十一军榴弹炮营的榴弹炮打出的。不仅这个炮兵营如此,就我后来被俘,也是我自己在东北当师长时自己训练好的官兵,(他们被俘后经过解放军的政治教育,懂得了要为人民打仗的道理因而自愿参加了人民解放军,掉转枪打国民党军),把我认出来之后,才被俘的。这就叫做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自作自受。(1980年1月17日)

0 阅读:15
山雁说过去

山雁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