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尽出“馊”主意的第一大谋士

智慧史海寻岸 2024-03-31 09:29:19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军阀割据混战,各路诸侯招贤纳士充实力量,天下英才也纷纷寻找明主,借辅佐明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有这么一位英才,尽出些“馊”主意,却位列东吴第一大谋士,他就是张昭。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从小学习好,博览群书,跟随老师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为了躲避战乱,渡过长江投靠了孙策。被孙策任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深受孙策器重。

孙策受伤不治,临死前,将弟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和周瑜辅佐。周瑜对张昭的评价是“子布贤达之士,足当大任。”

就是这位“足当大任”的“贤达之士”在未来的三国争霸中,尽为孙权出了“馊”主意,险些毁掉孙权父兄留下的基业。

畏惧曹操,出“馊”主意,令孙权失望。

曹操在大破袁绍之后,将目光投向了皇叔刘备和长江对岸的孙权。他首先打着皇帝的旗号派遣使者前往江东,命令孙权派一个儿子入朝伴驾。很明显,就是让孙权送去一个儿子做人质。孙权一时没了主意,犹豫不决。赶紧找来吴太夫人、张昭和周瑜商量对策。

张昭先发言:“派遣儿子入朝,自古以来就是中央政府牵制诸侯的办法。如果不去,就给曹操留下兴兵江东的借口,那时候我们就危险了。”

周瑜却说:“将军您从父兄手里继承了这份家业,有六个郡,人口众多,兵精粮足,将士用命,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当人质呢?如果送去了,今后就得处处听曹操的命令了,这不是典型的受制于人吗?不如先不送去,看看曹操下一步有什么动静,观察一段时间再谋良策。”

张昭的主意是求稳,息事宁人。如果真的按他的主意,把孙权的儿子送去做人质,结果就如周瑜所说的“受制于人”了,也就没有后来吴国,没有三国鼎立了,除非孙权不要儿子了。因为,历史上做人质的能在双方冲突时安全回国的少之又少,能像秦始皇他爸爸公子异人跑回国还继承王位的更是凤毛麟角。

孙权当即采纳了周瑜的意见,曹操听了使者汇报,就明白了江东的孙权是不能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了。孙权和周瑜当然更知道拒绝的后果,接下来就得加紧备战,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曹操在打败吕布、公孙瓒、袁绍、袁术之后,自封丞相,独揽朝政,开始了他计划已久的南征。南征的首个目标就是刘备、刘表哥俩,然后就是渡过长江直指孙权的东吴。

刘表虽然坐拥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无奈自己水平不行,又没有大才辅佐,在大争之世没干出什么惊天伟业来。死后由小儿子刘琮继位,没想到这小子实在不争气,曹操一来就献城投降以求自保,可是曹操不讲武德,随后杀死了刘琮,以绝后患。

这时的刘备已经请出诸葛亮,但还没有自己的地盘,寄居在刘表的新野县。虽然在对抗曹军时打了几个胜仗,但还是无法抵挡曹操的百万大军,只得撤退到江夏。

面对曹操的百万大军,鲁肃给孙权出主意:“荆州和咱们接壤,江山险固,人民富裕,是将来称王的资本。现在刘表死了,他儿子投降曹操后被杀,刘备刚刚败退到江夏,我去江夏以给刘表吊丧之名,联合刘备,安抚刘表的将士,同心一意,共破曹操。”

鲁肃来到江夏和刘邦诸葛亮等人一商谈,都认为两家都没有能力单挑曹操,只能联合起来才能取得胜利。于是,诸葛亮在鲁肃邀请下来到柴桑郡见孙权商议联合抗曹一事。

张昭又给孙权出谋划策了:“现在曹操带着百万大军,打着天子的旗号征讨天下,没有谁能抵抗得了。主公您能抵抗曹操的,就是凭借长江天险,如今曹操已经得了荆州,荆州的水军都投降了曹操,现在曹操拥有战舰何止百千,天险就不存在了,我们不可能打赢这场胜利。我看不如投降曹操,这才是最佳的策略。”其他的谋士一起跟着张昭起哄:“子布所说的,正合天意,我们也是这么想的。”

孙权一时没了主意,看到鲁肃回来了,借口换衣服回到后堂,把张昭等人的“策略”和鲁肃一讲,鲁肃告诉孙权:“我们谁都可以投降曹操,唯独您不能。”

“为什么呢?”孙权问到。

“我们投降曹操,都能得到相应的官职,甚至高升。您若投降曹操,弄好了,不过封侯,弄不好,刘琮就是您的榜样。这些劝您投降的人,都是在为自己将来做打算,将军您可别拿错主意。”

孙权恍然大悟:“这帮兔崽子,拿我和曹操做交易呀!可恨至极!”“子布无谋,深失孤望!”

张昭的这两个主意已经不是“馊”能形容的了,这简直就是卖国,孙权算是“牢记”了。多年后,孙权称帝,在朝堂上,将称帝的功劳归于周瑜,张昭手拿笏板刚要颂赞功德,还没等说话,孙权说了一句:“当年我要是听了张公您的计策,我现在应该是在要饭了。”张昭惭愧得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匍匐在地,汗流浃背。

关于这件事,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却另有看法,他认为如果孙权投降曹操,曹操就能尽快的统一中国,就能避免“兵连祸结,遂为战国之弊”,统一了,就不用再像战国时期那样成天的打仗了。当然,裴松之同时也承认这样做对天下有大利,对孙权却无功。

难得和周瑜想到一块,不料还是一个“馊”主意。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借机占领了荆州。周瑜非常生气,自己搭台让刘备唱了一出好戏,可面对曹操的压力,又不能公开和刘备翻脸。碰巧,在这个节骨眼上,刘备的老婆甘夫人去世了,于是周瑜想出“妙计”:以将孙权那个“非英雄不嫁”的妹妹嫁给刘备,永结姻亲、同心破曹为借口,将刘备骗到江东南徐囚禁起来,逼刘备归还荆州。

刘备得知这个消息,一想就是周瑜给挖的坑。但诸葛亮告诉刘备“主公该去就去,我包您平安地娶回郡主,还保证荆州不丢。”刘备一听有这美事,那还能不去?

赵云带着五百士兵兜里揣着诸葛亮给的三个锦囊保着刘备到了南徐,立刻大张旗鼓地宣传孙权将妹妹嫁给刘备这事儿。周瑜和孙权本来想借联姻把刘备骗来,没想到赵云带着五百士兵一宣传,天下皆知,不能不嫁了。

在“美人计”这件事上,张昭与周瑜保持了高度一致。看着懊恼不已的孙权,张昭又给孙权出主意:“刘备出身寒微,贩履织席为业,起兵后,奔走天下,一直也没享受过富贵生活。如今娶了郡主,不如在这里给他设置一个温柔乡,让他好好享受,渐渐地就和诸葛亮已经关张等疏远,我们就有机可乘了。”孙权如法炮制,刘备果然中计,被声色所迷,不思荆州之事了。

周瑜和张昭骗刘备来南徐相亲这个主意肯定是个“馊”主意,把刘备骗进温柔乡,只能算是起到一个弥补的作用。但刘备身后有个诸葛亮呢,怎么能被他俩这点小计谋所骗?结果是刘备带着新婚的郡主回到荆州。周瑜在这件事上得到了诸葛亮“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评语,被气得吐血。

张昭听说刘备带着郡主走了,只是告诉孙权:“今日走了此人,早晚必生祸患。”但具体怎么避免将来的祸患,连“馊”主意都没有了。

张昭设计骗回郡主,孙夫人从此和刘备天各一方。

刘备带着兵马去了益州牧刘璋那里,伺机夺取西川。孙权得到细作的报告,认为这是一个收复荆州的大好时机。

吴国太不干:“我就这么一个女儿,嫁给刘备了,现在你们进攻荆州,乱军之中,我女儿的命如何保住?”随后骂孙权:“你继承了父兄的江东八十一州,还不知足,这是顾小利而不念骨肉。”弄得孙权进退为难,发兵荆州,惹不起吴国太,不发兵又不想失去夺回荆州的机会。

关键时刻,张昭又出现了,对孙权说:“这事好办,派一个心腹将军,带着五百人秘密潜入荆州,您给郡主写一封信,就说国太病危想见她,让她回江东一趟。回来时把刘备的儿子阿斗也带回来,到时候,可以用阿斗换荆州。刘备如果不换,我们发兵,国太也不会干预了。”

这招儿不仅是“馊”而且“阴”了。人家两口子过得好好的,你把人家媳妇骗回娘家,这太不地道了,宁拆十座庙不拆一户门嘛。更为过分的是把七岁的阿斗也要带回江东,那不就是成了人质吗?孙权都不敢把儿子派到曹操那,结果想把刘备的独子骗的江东来,够阴的。

好在赵云及时发现孙夫人带着阿斗要回江东,上演了一出“赵子龙截江夺阿斗”,在张飞的帮助下,才算保住阿斗,但孙夫人还是回到了江东,从此和刘备天各一方。后来刘备在猇亭被陆逊打败,讹传刘备死于乱军之中,孙夫人驱车到长江边,望西遥哭,投江而死。后人立庙江滨,号曰“枭姬祠”。

张昭的强项是内政而非外交。

这里就有个疑惑,张昭尽出些馊主意,他是怎么成为江东第一大谋士的?孙策为什么在临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他辅佐?难道孙策和孙权都看错人了?我们通过孙策临死前对孙权说的话就可看出一些端倪。孙策对孙权说:“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也就是说, 张昭的强项是处理内政,而非外交。

孙策刚死,孙权悲伤过度,哭倒在床前。张昭对孙权说:“你既然继承父兄的基业,就要承担起大任,完成父兄功业。现在天下鼎沸,群盗满山,这不是你哭的时候。”亲自扶孙权上马,带兵而出,大家一看,才有了主心骨,团结在孙权周围,才有了日后的发展。

《吴书》记载:张昭在辅佐孙权期间,安抚百姓,将投奔孙权的名士都能安排得当,每次孙权出征时,都是张昭留守,处理日常事务。黄巾起义后,孙权出兵征讨合肥,命令张昭讨伐匡琦,又攻破豫章的周凤等贼寇。孙权常把张昭作为谋士带在左右,特别的重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裴松之评价张昭:鼎峙之计,本非其志也。所以,张昭在处理外交事务上出一些“馊”主意也就在所难免了。

0 阅读:2

智慧史海寻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