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作为纵队司令改为政委,在全军并不多见,而在东北民主联军中就有一位。
1947年5月,东总将万毅从1纵司令改为1纵政委,并嘱咐:可以不管政治工作,但要学习打仗。从这一句话来说,让人觉得万毅军事方面不够过硬,需要跟着别人学习和提升。

万毅与吕正操都是东北军出身,而且俩人的职务和资历相当,入党时间也相差无几。唯一的区别是,吕正操早抗战之初就率部加入革命,参与开辟冀中根据地建设。万毅在1943年率部加入革命,后编入渤海军区。相差5年多,贡献和分量也有所不同,最终体现在职务和军衔方面。
在国军序列中,万毅曾经担任旅长,按照国军建制下辖2个团,投身八路军在反顽斗争中,罗荣桓重点培养他,指挥四个团作战,让梁兴初等老将作为副手协助。
在七大结束后,当选候补委员,与粟裕、陈赓、萧劲光、黄克诚一样。候补委员可是有直接向中央建议的权力。
在反顽斗争中,他深深感受到上级对他的重视和培养。一次负伤后,罗荣桓得知给他送去非常急缺的药品,使得伤势得到好转。按照规定,那样稀有的药品往往都是给重要首长配备。
挺进东北,成为王牌纵队当家人抗战胜利后,作为东北人的万毅率领东北籍的战士,以及大部分山东籍战士,组建东北挺进纵队,部队发展壮大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7纵司令。
1946年8月,山东军区1师、2师,以及万毅领导的7纵一部组建东北民主联军一纵。1师、2师都是老红军地址发展而来的,尤其是1师是红3军团的底子,善达硬仗恶仗、在梁兴初的领导下打不少好仗。

上级给1纵配两位副司令,梁兴初和李作鹏,并没有配备政委,具体政治工作副政委抓,或许为他指挥考虑吧。毕竟军政主官虽然分工不同,但在一些问题上可能有分歧,这样避免不团结的情况。
担任1纵司令后,经历了不少战斗。其中三下江南作战,从1946年12月开始到1947年3月,历经3个多月。1纵配合兄弟部队作战11次,歼敌八千多人。而且1纵1师、2师多次受到总部嘉奖,如此的战绩怎么在三下江南作战后,将他换下呢?
随着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结束,在军事上我方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战役结束后,部队进入整训阶段,总结作战。总部召开纵队、师两级参谋长会议,对大兵团作战参谋工作和部队训练工作做布置。
东总首长一直强调,作战方面不怕打硬仗、打恶仗。只有如此,才能歼灭敌人,扭转战局。因此,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任务是大量消灭敌人,夺取中、小城市,这避免不了攻坚战。
在攻坚作战方面,万毅并不擅长,大兵团指挥也缺乏经验。作为长期被总部首长指挥的1师、2师的战斗力是知情的,也希望1纵能挑大梁。因此,决定换主将为接下来大兵团攻坚作战准备,将1纵战斗水平提升一个台阶。

上级将松江军区司令李天佑调去1纵担任司令,让万毅改为松江军区司令。原因是1师过去是李天佑的老部队,自1938年离开去苏联后,就没有指挥过这支部队。如今即将发起大作战,李天佑不仅是这支部队的老首长,而且擅长攻坚,土地革命时期,被称为“攻坚小老虎”。
平型关战斗时,他率领部队攻占老爷岭,拿下制高点,控制战场态势。而且又曾经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过军事理论。将他放在二线,在军事上是很大的浪费。
改为政治主官,学打仗当万毅得知自己被调走时,心里是不愿意的,并非留恋纵队司令的职务。他回忆说,东北是自己的家乡,应该在解放家乡的进程中出一份力,虽然后方工作也很重要,但希望到前线去。即便当不了纵队司令,到下面部队也可以。
总部首长的命令,他是打折扣,讲价钱了。

他也知道自己参加革命以来,上级对自己的培养,也知道自己能力大小。能当是1纵司令,并非因为实力,而是其他方面因素。
上级认为他不愿去地方军区,改为齐齐哈尔步兵学校当校长,也不愿意去。在其他人的协商下,改为政委。总部首长嘱咐:不用负责政治工作,跟着李天佑学习打仗。这句话言外之意,他在军事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有待提升。
在担任政委的1年时间里,跟着李天佑打不少攻坚作战,第三次四平保卫战,出动7个纵队以及炮兵团,战役打得很胶灼,虽然最终以撤军结束,但大兵团作战经验也是掌握不少。
或者因为夏季攻势部队伤亡不小,进行休整后,在秋季攻势执行打援和破袭任务,没有给歼敌任务。冬季攻势,部队任务是让沈阳、锦州敌人出援,在运动中消灭援军,转战辽南、夺取营口等地,并且在1948年3月,与李天佑指挥3个纵队1个师,一共10个师,四战四平,一举将四平解放。

四战四平后,他被调任新组建的5纵担任司令,开始在军事上再次独当一面。
经过辽沈战役后,部队打平津战役时,具体作战并不是万毅,而是副司令吴瑞林。平津战役结束,他调离42军后,改为特种兵纵队司令,本来要南下作战,但考虑南方水网发达,机械化作战不易,因此留在北平。
解放后的他,职务变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