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你是否也注意到了孩子们在亲戚朋友面前的表现?
有些孩子外向活泼,甜甜地叫人问好;有些孩子则低着头,显得不够自信。
有人会评价:“这孩子挺懂事”“那孩子怎么这么胆小?
”一旁的父母则往往腼腆地笑一下,或是尴尬地补上一句:“他就是这样,性格太软。
”听起来随意,但这样的瞬间,往往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前段时间热映的《哪吒2:魔童闹海》,让我一下子联想到这些场景。
影片虽号称是动画电影,但传递的教育意义却直戳家长心窝。
当我们习惯于给孩子贴标签、用传统观念约束他们时,我们是否意识到,这样的方式真的对孩子成长有益吗?
或许,正像电影中哪吒和敖丙的故事暗示的那样,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就看父母是否愿意用爱与信任陪伴他们成长。
从魔童到英雄:打破偏见,如何看见孩子的闪光点你还记得电影中哪吒的那场生辰宴吗?
他原本兴高采烈地想庆祝,却被村民们用武器驱赶,甚至喊着“魔童来了,快跑!
”那一刻,本该属于一个孩子的快乐,被彻底摧毁。
而这一切,仅仅因为哪吒一出生就被贴上了“魔童”的标签。
现实里,我们其实也经常无意间做类似的事情。
朋友的女儿文文是个特别爱问问题的小女孩,课堂上她总会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课下也不停拉着大人问“为什么”。
老师评价她:“太调皮,总是打扰课堂秩序。
”结果,这句话慢慢变成了父母看她的标签,甚至连和她玩的小伙伴都会用“爱出风头”来形容她。
文文妈妈为了让她“安稳”一点,开始减少她提问的机会,要求她“别太显眼”。
久而久之,文文好像真的变得不那么问问题、不那么活跃了,可同样的,她对学习的兴趣也直线下降。
她母亲回忆说,有次她炫耀地说出“文文最近安静多了”的时候,老师却说:“其实她的问题都特别有深度,但她现在好像不愿意表达了……”
标签这种东西太容易掩盖孩子的闪光点了。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赋,但如果父母一味盯着所谓的小毛病,就会忽略他们身上那些潜力。
或许,我们更需要像电影里哪吒父母那样,愿意看到孩子善良和努力的那一面,帮他们打破偏见,而不是被标签羁绊。
哪吒活泼好动,“我命由我不由天!
”是他的人生信条;敖丙则性格细腻,常常背负起家族的重担。
他们一个像火,一个像冰,两种不同的个性注定需要不一样的教育方式。
如果用一种固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显然只会适得其反。
我小时候有个表哥特别热爱体育,但他的父母总觉得运动浪费时间,总是鼓励他“用心去读书”,甚至因为他放学留下来练篮球责骂过他好几次。
结果呢?
他为了讨好父母,把爱好藏了起来,成绩也没变好,反而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
后来到了大学,他终于加入了校队,凭借自己的努力还拿到了比赛的奖杯。
他说了一句让我印象很深的话:“如果小时候爸妈支持我,也许我的努力可以更早一点被认可。”
所以,家长的角色,应该不仅仅是传授经验的人,更是一个发掘者。
你要了解孩子喜欢什么,适合什么,然后给他真正属于他的成长空间。
如果你的孩子喜欢画画,那就鼓励他坐在画板前画一天;如果他天生爱讲故事,就多让他参加一些演讲比赛。
孩子总是独一无二的,教育的方法不能一刀切,用合适的方式因材施教是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从敖丙看家长的角色:用智慧和关爱帮助孩子选择人生的路电影里,敖丙的父亲东海龙王让他肩负龙族的家族使命,从小就规划好了他的未来。
这样的做法却让敖丙陷入了痛苦的挣扎。
他一方面想完成父亲的期望,另一方面却又不愿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做伤害无辜之事。
这种矛盾使他一度难以抉择。
安安是我朋友的儿子,高中的时候,他想报学校的美术班,可父母觉得艺术生的前途“太窄”,坚持让他加入理科重点班。
安安初时碍于父母的坚持妥协了,但到临近高考时,他情绪低落,一模成绩还不及格,甚至在家抱怨说:“我现在一点都不想学习了。
”这时,他的母亲才醒悟,终于同意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转换课程。
最终安安顺利考上了一所理想的艺术类大学,而谈到这段经历时,他说:“我不是不努力,而是没有方向。
是自己的选择让我找到了动力。”
孩子的世界是复杂的,教育中有时父母的“安排”看似是为孩子好,但也可能让他们与内心的真实想法背道而驰。
就像电影里东海龙王的觉醒一样,与其替孩子规划一条“正确的路”,不如给他们机会去感受、去尝试,哪怕这条路并不完美,只要他们为自己的选择负责,那才是真正的成长。
化解孩子情绪的小技巧,让他们更好面对成长烦恼哪吒在电影里说过一句:“你们都说我是魔童,那我就当个魔童给你们看!
”这大概也是孩子发泄情绪最真实的写照。
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家长应该学会如何理解,而不是去否定或忽略。
比如,孩子在考试失利后说“我学不会,我就是笨”,这时如果家长一味批评他不努力,他可能只会更加挫败。
看到孩子的负面情绪时,我们不妨换个方式,比如陪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把问题拆解开来看。
问问他试卷里最难的那几题是什么样的,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孩子感受到尊重和理解时,情绪往往也会随之逐渐缓解。
情绪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深刻影响孩子的人格和成长方式。
而家长的正确引导,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情绪,变得更加坚强、乐观。
结尾当生活的浪潮一次次把孩子推向未知的未来,家长就是那个站在海岸边的人。
不是告诉他们该去哪里,而是笑着说:“去吧,我相信你!
”带着这样的爱与信任,孩子终将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