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时代的赵国,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支骑兵,而骑兵的出现,也使得赵国一跃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因为骑兵的超高机动性,对于当时只有冷兵器的步兵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步兵根本反应不过来。
也许在电视里看到骑兵好像并不怎么厉害,但是当骑兵们一个个骑着马,像一辆飞驰的摩托朝着你冲来的时候,你就知道骑兵的威力了。
也只有这种超越时代的军队,才能与已经经历过商鞅变法的秦国一战。
那么当时的赵国国君是谁?他又是如何训练骑兵的?
在骑兵出现之前,赵国其实并不强大,但是它的对手却十分强大。首先是齐国,赵国曾出兵攻打齐国,跟齐国结了仇。
随后又出兵攻打魏国,跟魏国结了仇。当时的赵王是赵肃侯赵语,总是到处挑事,结果结下了这么多仇怨。
赵国占据了齐国和魏国的地盘,这两个国家自然不肯善罢甘休,十年之后,齐国与魏国联手进攻赵国。
赵肃侯觉得赵国肯定不是对手,只好用出了他最后的手段。这一招威力极大,但是用出来之后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一般情况他也不愿意用。
赵肃侯这招究竟是什么?实际上就是开闸放水。
赵国的领土在如今河北省与河南省交界的地方,在两千多年前,这个地方叫邯郸,而如今,这个地方依然叫邯郸。
当时的黄河就在邯郸附近经过,而黄河也就是分割“河南”与“河北”的那条河。
为了击退齐国与魏国的联军,赵肃侯挖开了黄河大堤,导致黄河决口,利用洪水赶走了齐魏联军。
这种“大招”短时间内只能使用一次,而秦国趁着赵国虚弱的时候,又趁机夺走了赵国的几座城。在此后六年间,各国相安无事。
而在六年之后,赵肃侯去世了,在赵肃侯的葬礼上,秦、燕、齐、魏、楚五国不请自来,每个国家都带来了一万精兵。
这根本不是来祭奠赵肃侯的,而是来示威的。此时刚刚继承赵肃侯爵位的赵雍,还只是一个孩子,他甚至还不能亲政。
在国家如此危难之际,一个孩子当上了赵国的国君,这对赵国百姓来说,恐怕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而且赵国面临的困难不只是来自这五个国家,由于地理位置的缘故,赵国北方是一些蛮夷之地,时不时就有一些游牧民族过来骚扰。
就在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赵雍却硬是将赵国带成了最强的几个国家之一。
他在世的时候,不光赵国人称他为“主父”,就连秦国人都对他无比敬佩,后来的人们尊称他为“赵武灵王”。
赵雍刚即位时十分年幼,只能依靠朝中大臣把持朝政。
但是这些大臣却没有一个想篡位的,等到赵雍懂事之后,他们立刻就将皇权还给了赵雍。
赵雍拿回权柄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拜访了一些老臣,比如赵肃侯在位时期的重臣肥义。
不管这些老臣有没有功劳,赵雍都一一拜见了,而且还让仆从记住他们的地址,每个月都会给他们送一些礼物。
赵雍走一圈,将一些还有能力的大臣都召回了朝堂,因为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赵国现在的处境了。
通过与臣子们的分析,赵雍认为,现在最优先解决的,是与周边各国的矛盾问题。
在赵雍刚即位的时候,赵国可以说是被欺负得很惨了。各国都趁着赵国虚弱,纷纷前来攻击赵国,你吃一块,我吃一口,几乎要将赵国给分割掉了。
赵雍认为此时赵国军队的战斗力十分低下,根本不可能在军事上战胜对手,于是赵雍开始积极干预他国的内政,试图从内部让这些国家混乱,从而无暇顾及赵国。
首先是紧挨着赵国的燕国,燕国现在的状况是相邦子之执政,令燕国太子毫无作用。
燕国太子很不服气,于是他联合燕国的一位将军,试图杀害子之,然后夺回大权。
但是他俩没想到,子之深受燕国民众的爱戴,这不仅导致了他们的刺杀计划失败,还让他俩命丧当场。
愤怒的民众冲上前来,将试图刺杀子之的二人一顿暴揍,燕太子平就被活活打死了。
赵雍得知此事之后,立刻找到了燕王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在韩国当质子的公子职,随后赵雍便想将公子职送回燕国,让他当太子。
这样一来,等公子职即位之后,燕赵两国的关系即可好转。但是赵雍的计划却被齐国给打乱了。
原来就在燕太子平发动刺杀计划之前,他们跟齐宣王有过约定,刺杀成功之后,齐国会帮助他们平定国内的不安定分子。
但是如今燕太子的计划已经失败,齐国却依然闯进了燕国,杀了子之和燕王,并且迟迟赖在燕国不走,到处掠夺物资,颇有一副“燕国是我家”的嘴脸。
为了遏制齐国,赵雍又派人到楚国与魏国,联系他们“伐齐而存燕”。
而且赵国还主动联系齐国,想用河东之地换取燕国之地。河东之地原本是楚、魏这两国的争夺对象,但是齐国插上一脚,顿时就让这两国感受到了压力。
于是三个国家很快便形成了“伐齐同盟”,齐宣王被迫放弃了占领燕国领土的计划,同时赵雍立刻将燕公子职送回了燕国,并且帮助他接管了燕国的大权。
而公子职也就是后来的燕昭王,“千金买骨”得乐毅,攻占齐国七十城。
把燕国的关系搞好之后,下一步就是秦国。赵武灵王十九年,秦武王举鼎,给自己砸死了。一时间,秦国大乱,因为秦武王还没能留下子嗣,无人来继承王位。
此时赵雍出手了,他利用自己和燕国的关系,将秦国留在燕国的质子嬴稷送回了秦国,也就是后来的秦昭襄王。
不得不说,赵雍选择人才的眼光还是十分毒辣的,他给燕国送回了燕昭王,而燕昭王差点就将齐国彻底消灭了。
他又给秦国送回了秦昭襄王,让秦国更上一层楼。秦昭襄王重用范雎,采用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为后面秦始皇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
不过赵雍也是为自己的赵国挖了一个坑,秦昭襄王还重用了白起,与赵国发生了长平之战,一下子将赵国踢出了强国之列。
但是现在的赵雍没空想后面的事,因为他正忙着练兵呢,他要出征中山国。
在出征中山国之前,赵雍自然要做一些准备,于是赵雍命令自己国家的人“胡服骑射”,“胡”就是赵国北部那些游牧民族。
往年赵国与他们作战,往往是十战九败,因为游牧民族十分擅长马术,赵国的军队无法对他们造成有效的伤害。
经过思考后,赵雍认为,如果想打败他们,就必须学会游牧民族的战法,也就是“师胡长技以制胡”。
但是赵雍也并不是鲁莽的人,他也知道自己的这道命令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因此他考虑很久,还询问了很多老臣,仔细考虑之后,赵雍决定还是下达这条命令。
尽管有很多人不愿意穿上胡人的衣服,但是赵雍还是坚持推行了胡服骑射,并且身先士卒,带头穿上了胡人的衣服。
赵雍设置“骑邑”,在这里训练了大量的骑兵,不仅出兵攻打了中山国,还北上找游牧民族作战,从游牧民族那里缴获了大量好马。
趁着秦国与齐国对峙,其他各国都有事做的时候,赵国对中山国动手了。
由于各国都有事做,有的是自己内乱,有的是与别国开战,因此中山国没有援兵可用,而其他国家正在做的事情中,其实少不了赵国的幕后操作。
最终,赵雍将中山国国君逼得逃到了齐国,不久后,中山国覆灭。
中山国覆灭之后,赵国军队士气正盛,他们当然也没有闲着。赵国出兵北上,将楼烦和林胡两个游牧民族收在麾下。
如今的赵国不仅拿下了中山国的大片领土,拔掉了这颗钉在赵国上的钉子,还攻占了大量的北方胡地。
如果说现在有谁能消灭秦国的话,那一定是赵国的军队。
在赵国攻打中山国的时候,齐、魏、韩已经在联手攻打秦国了,但是依然是无功而返。
因为秦国的地理位置极好,想要进攻秦国,只有一条路可以走,而秦国只要在这条路上设防,其他人就很难攻进去。
但是如今不一样了,赵国攻占了北方胡地之后,完全可以从北边再开辟一条进入秦地的路,再由骑兵直插秦国都城。
后来秦始皇在北部修筑长城,防的就是这一手。
但是赵雍为什么没有真的对秦国动手呢?不是不想,而是已经做不到了。
在制定完这个计划之后,赵雍想亲自带队杀入秦国。
但是他又担心自己死在战场上,赵国群龙无首,于是他提前将王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嫡次子。“废长立幼”乃是治国大忌,果不其然,他的嫡长子与嫡次子为了争夺王位,发生了内乱。
在内乱中,赵雍被囚禁在了自己的宫殿中,三个月后,被活活饿死了。
虽然赵雍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但是他的确影响了整个战国时代的格局,甚至可以说是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未来,因为秦始皇能有机会统一中国,也与他有不小的关系。
虽然赵武灵王早早退位,甚至草草去世,但是在那王座之上,却依然存在着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