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流行西方生辰星占学-符天术和聿斯经

老伊涅槃 2024-08-30 02:15:30

1、 关于符天术

符天术者,一派以印度天学为中介而输人中土之西方生辰星占学(Horoscope astrology)也。其与七曜术有密切关系,继七曜术在中土盛行高潮之后,亦曾一度流行于中土。其流行之迹及内容,尚可由中外史籍约略考知。

官修史志书目中,最早著录标举“符天”书籍者为《新唐书》,仅载两种,即:“曹士劳《七曜符天历》一卷”(建中时人)及“《七曜符天人元历》三卷”。〔57〕皆“符天”与“七曜”同举,两者间亲缘关系一望可知。稍后,伴随学术潮流之转换,符天术遂自成流派,不复依傍他人。曹土药何许人,无从确考。上引唐志书目有附注曰“建中时人”,此为唐德宗年号;A.D.780--783,则仅知其人活动于八世纪末。对于其人身份,史籍仅留下“唐建中时术者”一语。〔58〕其人系汉族人抑或西域人,亦难论定,因西域著名之“昭武九姓”中有曹姓,而中土自古亦有曹姓也。

唐志之后,《宋史》著录明确标举“符天”之书多达十五种,为便讨论,录出如次:

《符天经》一卷

曹士芬《符天经疏》一卷

《符天通真立成法》二卷

《符天九星算法》一卷

《符天五德定分历》三卷

郭颖夫《符天大术休咎诀》一卷

张渭《符天灾福新术》五卷

《符天人元经》一卷

曹士芬《七曜符天历》二卷

《七曜符天人元历》三卷

杨纬《符天历》一卷

《七曜符天历》一卷

《符天历》三卷

《符天行宫》一卷

章浦《符天九曜通玄立成法》二卷〔59〕

由上列书目,不难看出符天术在宋代依旧盛行。而尤可注意者,上列书目显示,符天术远非某些现代论著给人的印象那样,仅为一种历法。关于此点,尚有必要稍作进一步讨论。

符天术中当然也包含历法成分。夫历法者,在古代中国,主要为对日、月、五行星七大天体运行规律之推算及描述,近于现代所谓数理天文学。而任何类型的星占学(无论为Horospope型——以出生时刻天象预言其人一生祸福休咎,抑或为Judicial型——以天象预卜王朝军国大事之吉凶),为预推天象以作预言,必须了解并掌握此七大天体之运行规律,而此事必须借助于数理天文学知识方可办到,故星占学说中通常必包含历法成分。〔60〕符天术自不例外。关于《符天历》在历法方面的某些创新,如雨水为岁首、万分为分母之类,前贤多有论及。〔61〕但由上引史志书目观之,如《大术休咎诀》、《灾福新术》、《通真立成法》、《通玄立成法》、《行宫》这类著作,其星占学色彩之浓烈判然可见。

古代中国传统天学之“正统”地位至为坚强,域外天学很难取得官方地位,以前述“天竺三家”之显赫,其术亦仅能“与大术相参供奉”而已。而符天术源出印度,可能因在“中西合璧”方面所下功夫较深,不仅在民间流行颇广〔62〕,受其明显影响之《调元历》且曾一度获得短暂之官方地位,史籍载其事云:

唐建中时术者曹士艹为,始变古法……号《符天历》,然世谓之小历,只行于民间。而重绩乃用以为法,遂施于朝廷,赐号《调元历》。〔63〕

唐曹氏《七曜符天历》,一云合万分历,本天竺法,……世谓之小历,行于民间,石晋《调元历》用之。〔64〕

但符天术在官方历法中的影响很快受到清除:

显德二年(A.D.955),诏朴校订大历,乃削去近世符天流俗不经之学……为《钦天历》。〔65〕

被削去之所谓“符天流俗不经之学”,王朴自述颇详:

臣检讨先代图籍,今古历书,皆无蚀神首尾之文,盖天竺胡僧之祆说也。只自司天卜祝小术不能举其大体,遂为等接之法,盖从假用以求径捷,于是乎交有逆行之数,后学者不能详知,便言历有九曜,以为注历之恒式,今并削而去之。〔66〕

所谓“蚀神首尾”、“九曜”云云,皆为印度天学特有之说。印度天学对天球上黄、白二道之升交点和白道远地点特别重视〔67〕,名之曰罗日候 (Rahu)、计都(Ketu),视为二“隐曜”,又谓之“蚀神”之首尾,合日、月、五大行星七天体而成“九曜”。“九曜”又称“九执”,同为梵文Navagraha之华译,本意为“九颗行星”。《九执历》即得名于此。

符天术之内容究竟如何,在中土已无文献可征。〔68〕但奇巧而幸运的是,其术可由日本文献而知之颇详。日本古代天学早先主要受中国影响,至平安朝(A.D.805—1185),印度星占学随佛教东去,乃兴起新的日本天学学派,谓之“宿曜道”。宿曜道之理论渊源,原先通常被归于《宿曜经》〔69〕,但后来学者们发现,《符天历》是宿曜道的经典,故可借助宿曜道文献以了解符天术之内容及功能。薮内清云:

符天历虽曾有一时期用于编历,然其主要用途则在依据某人出生时刻之天象以预卜其命运,即制作所谓“宿曜勘文”。〔70〕

此种“宿曜勘文”,通常列出其人生辰时刻,以及该时刻九曜在天象之位置(行于何宿、几度几分等),再接以由五层同心圆组成之“十二宫立成图”。薮内清曾引录日本《续群书类从》中一则“宿曜运命勘录”为“宿曜勘文”之例。〔71〕笔者亦曾寓目另一同类之例,为《六条有康氏所藏文书》中之“宿曜御运录”,系镰仓时代之物。〔72〕两者几乎完全相同。而此种“宿曜勘文”,其本质与欧洲占星家为人所作之算命天宫图(horoscope)完全无异也。

自宋以降,符天术亦告消歇,不复流行于世。

2、 关于聿斯经

聿斯经,与符天术相仿,亦为以印度为中介而转入中土之西方Horoscope星占学支派,但不若符天术之盛行。其所标举之“聿斯”何义,疑莫能明。其术于唐代传人中土,最早之书目见于《新唐书)者仅两种:“《飞都利聿斯经)二卷”,及“陈辅《聿斯四门经》一卷”。〔73〕《宋史》著录八种:

《都利聿斯经》一卷

《聿斯四门经》一卷(出现两次)

《聿斯歌》一卷

《聿斯经诀》一卷

《聿斯都利经》一卷

《聿斯隐经》三卷(另一次出现作一卷)

关子明注《安修睦都利聿斯诀》一卷

《聿斯妙利要旨》一卷〔74〕

《通志》亦著录七种,其中不见于唐、宋志者三种:

《徐氏续聿斯歌》一卷

《聿斯钞略旨》一卷

《罗滨都利聿斯大衍书》一卷〔75〕

此外在其他史籍中亦偶有零星著录。〔76〕

由于上述诸书迄今尚未发现任何幸存者,欲了解聿斯经究竟有何内容,只能求助于浩瀚古籍中论及此事之片言只语,以获得间接之信息。以下为笔者迄今所搜集到的数则史料:

贞元(A.D.785—804)中,都利术士李弥乾传自西天竺,有琚公者译其文。〔77〕本梵书,五卷。唐贞元初,有都利术士李弥乾将至京师。推十一星行历,知人命贵贱。〔78〕

楚衍,开封阼城人,……明相法及聿斯经,善推步阴阳星历之数,间语休咎无不中。〔79〕

由上引诸记载,可知数点:首先,“都利”当为异域地名之音译。或谓即“吐火罗”之异译〔80〕,虽可聊备一说,毕竟有难通处——其书系“传自西天竺”,且本为“梵书”,而其时印度学术通过中亚转输中土的时代早已过去,中印间之直接交通已成主流〔81〕,故李弥乾为吐火罗人之可能性虽不能绝对排除,但不会很大。至于伯希和(P.Pelliot)与沙畹(E.Chavannes)二氏谓聿斯经“观其名亦为康居之书”〔82〕,恐怕更难成立。其次,聿斯经为印度之Horoscope星占学无疑。

所谓“十一星”,与前述“九曜”、“九执”同为印度天学特有之说,十一星者,七曜并罗日候 、计都再加“紫气”、“月孛”二曜(俱非实有之天体,七曜则为实有)也。推排此十一星之运行(即所谓“行历”)以预言人之贵贱休咎,正为典型之Horoscope星占学所行之事也。在宋代且有中土人士对此种星命书之仿作,虽不标聿斯之名,而确有其实,如《通志》著录《清霄玉鉴》三卷,其下注云:“终南山鲍该撰,以十一星十二宫推知人命”〔83〕,即此类也。

此外,笔者颇疑中国四柱八字算命术之创立,可能与印度传来之Horoscope星占学(实即一种算命术,且同以出生时刻为根据以施行推算)之影响、启发有关。上引《通志》书目中有《徐氏续聿斯歌》一种,此徐氏亦可能即五代宋初之徐子平(居易),其人被认为系四柱八字算命术之创立者,故斯术又称“子平术”。但此事既乏证据,只能姑存疑于此,以俟高明之教正焉。

3、星神画像及其意义

六朝隋唐时代中土流传之星神画像,除偶为艺术史家把玩研讨外,其在古代中印天学交流史方面之重大意义,迄未引起学界之注意。兹仅以笔者闻见所及,略述星神画像在中土之发端、流行,并结合传世之斯画遗迹与佛藏中言星占学之经晶及其他史料,以见中土星神画像与印度天学之关系。

以现今所见史料考之,中土星神画像之作,盖始于萧梁时大画家张僧繇。六朝时佛教已盛行于南北各朝,但对于中土绘画题材之影响,尚极微弱。传世及著录之六朝绘画作品,绝大部分为中土传统题材——为佛寺所绘壁画不在此例。〔84〕堪称例外者,除张僧繇,尚有刘宋时之陆探微,二人俱以佛教题材之绘画名世。〔85〕僧繇尤甚,几专以佛画为业:

僧繇画释氏为多,盖武帝时崇尚释氏,故僧繇之画往往从一时之好。今御府所藏十有六……〔86〕

北宋御府所藏僧繇画十六种,全为佛画。其中出现星神画像计有三种,为:《九曜像》、《镇星像》及《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最后一种尚有唐人临本,流在东瀛。〔87〕是为星神画像传世之实物。其源流及意义俟下文详之。

降及隋唐,中印间直接交流日见频繁,风气所开,星神画像乃成为画家普遍采用之题材。仅据有作品流传后世,且为权威著作著录者而言,隋唐时代曾绘星神画像之大画家至少有九人。〔88〕若考虑到作品佚失或名声不甚显赫而未能流传后世者,当时曾绘星神画像之画家、画师必远较此数众多。星神像则大致可分五类:(一)五星神像,或五神俱绘,或仅绘其一;(二)七曜神像,五星神而外再加日、月之神;(三)二十八宿神像及“星官像”,后者实即于二十八宿神中选绘一种或数种;(四)罗暇计都神像,亦可两种俱绘或仅绘其一;(五)五星二十八宿神像,通常为此三十三神像之长卷。

兹据笔者初步统计所得,将上述星神画像及画家五类九人列表示之如次〔89〕

历史上众多星神画像,现今似仅前述张僧繇所作《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之传世唐人临本为艺术史家所注意〔90〕,但由上表可见,画五星神像及二十八宿神像之作为数最多,而五星二十八宿神像不过前两种之合并,故传世之张僧繇《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在当时此类作品中实有足够代表性,以之为个案进行研讨,仍不失普遍意义。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今本已残,存五星及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十二宿神像,卷首题“五星及廿八宿神形图”〔91〕。所绘神形,或为文士、官吏、妇女、武士等装束,或为兽首人身之怪物,或站立,或骑乘异兽。每神旁有篆文,介绍该神,充满星占神话之色彩,举三例如下:

(一)岁星神:豪侠势利。立庙可于君门。祭用白币,器用银,食上白鲜。讳彩色,忌哭泣。岁星为君王。

(二)角星神:聪睿勇知,受快乐,通律历。名措芳,姓炽振。

(三)女星神:淫乱贪谗,善医多病,受占候阴阳,谄邪妄说祸福,能以谄辞扇动人。庙广五万六千里。名为色舒。

星神画像在当时,原为佛家宗教画之一支,而此种星神概念及其形象,皆可于佛藏中专言星占学之经品内发现其来源。兹举数例以证之。

关于二十八宿之神,《宿曜经》中“序日宿直所生品第二”叙述甚详,逐宿述其神之姓及名号、嗜食之物(为祭祀该神时投其所好)、该宿神直日时之行事宜忌、此日诞生之人的性格命运等,兹举角、女二宿为例:

角二星形如长幢,瑟室利神也,姓僧伽罗耶那。此宿直日,宜……

女三星形如梨格,毗薮幻神也,姓目揭连耶那。食新生酥及鸟肉。此宿直日,宜……〔92〕

而在《七曜星辰别行法》一经中,更有二十八宿各宿之鬼(神)之图形〔93〕,虽与《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残卷中各宿神像未能一一对应吻合,但总体上则可谓完全一致——两者皆为人形神像,但有时为兽首或兽足。故《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与《七曜星辰别行法》中之二十八宿神像,显为同一种学说之产物也。

关于五星神像,其来源更为明显。《梵文火罗九曜》一经〔94〕,总有五星、日、月、罗眼及计都共九神之像,其中五星神之像与《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中者吻合程度极高。前者:土星神为骑牛老人;金星神为妇女;火星神为兽首人身,有四手各持武器;水星神亦为妇女;木星神为一男子。后者:土星神亦为骑牛老人,但作天竺修行者装束;金星神亦为妇女,但跨乘飞风;火星神亦兽首人身,六手各持兵器,乘于马上;水星神则为文士形象;木星神为兽首人身怪物乘于四足异兽上。两者之同出一源,判然可见。

《梵天火罗九曜》中又有罗日候 、计都二神像,皆为胸像,浮现于云气中,一身三首,状貌狞厉。昔北宋内府藏有吴道子所绘之《罗瞧像》二;《计都像》一〔95〕,虽不得见,或当与前者相似也。

或谓:若中土星神画像源出于印度,何以与佛经在细节上未能吻合?此事甚易理解,盖绘画为艺术创作,其性灵之发挥,想像之驰骋,固不可能对前人亦步亦趋也。对此可举一例以证之:阎立本亦曾绘《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董迪论其事云:

秘阁所藏《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唐阎立本画。五星独有金、火、土,二十八宿存者十三,余亡失。……而此画金形若美女,两鬓如羽翼,乘飞凤而翔洋;土为道人;不知何据。经说昴形如梯……此画皆异。惟牛形如牛头,斗如人形,虚如鸟,娄如马,与经相合。〔96〕

可知阎作大致与张僧繇作相同,亦小有差异(如张作虚星神为男子,而非鸟形),而两者与佛经之间,差异又更大些。但总体格局相同,其理论观念上之同源即可知矣。

最后,也最重要的问题是:星神画像除作为艺术晶外,还有无别的用途及意义?答案是有——其用途为对所画星神供奉祭祀,以祈福镶灾。究其理论之根本,则仍不出印度之Horoscop星占学也。兹引佛经中论及此事之若干例以证之:

我今宣说世间成就妙秘法。如是诸曜运行虚空,若一若二三四五等,临人众生命宿、对冲宿、迁移宿、大杀业宿、安宿、薄相宿。奴婢宿,作诸厄害。……各依本法念诵供养,一切灾难自然消灭。……若恶宿生每月供养。若三日七日供养,直转成吉祥直。秘勿令知俗人也。〔97〕

按印度Horoscop星占学之说,二十八宿轮流当直而各有善恶,若人诞生时恰逢“恶宿”,即须供养该宿之神,以求“转成吉祥”。关于九曜,亦有类似之说,如:

行年至此计都……若临人名(命)官,最多逼塞,求官不遂,务被迁移,官符相缠,多忧疾病。……行年至此须送五道司命,画此神形,深室供养禳之,回祸作福。〔98〕

类似内容且可见于敦煌卷子中,足见其时之流行:

行年蚀神尾计都星……若临人命,注官府疾病相缠,此年大凶,宜深处画形供养。〔99〕

供养星神,尚可祈求普遍之福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拿迦日缚 帝大城,尔时有无数天龙……及木星火星金星木星土星太阴太阳罗日候 计都,如是等二十七曜恭敬围定。……尔时世尊说真言已,告金刚手菩萨言:如是九曜真言,念者皆得成就,先须依法以香水涂曼拿罗阔十二指,或金银器或铜器瓦器等,献于伽供养星曜,用前真言各念一百八遍,所求之事而悉成就。……若有人求长寿等,于八月七日起首,受持斋戒至十四日夜,依法供养宿曜至十五日……〔100〕

至此已不难明了,隋唐时星神画像之风行,实印度天学中星占禳祈之说在中土广泛盛行之反映也。可以设想,彼时王公贵人既信印度星占禳祈之说,欲将与自身有关之宿、曜之神“深处画形供养”,则正画家扬名献艺之良机也。

综上所述,可知星神画像实为古代中印天学交流史上一大节目,能提供一新侧面以窥见当时印度星占学说在中土盛行之状况。

0 阅读:12

老伊涅槃

简介:人们在历史中学不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