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经钩考】“道医”小识(修订稿)

金东文化 2024-05-30 12:45:34

【医经钩考】“道医”小识(修订稿)

金栋按:有人认为,中医源于道医,妥否?

何谓道医?《辞源》《辞海》《中华道教大辞典》《道教大辞典》《中医大辞典》等大型权威性工具书未见载录。

愚见,以医学而言,道医乃“道教医学”之简称;以医者而言,为“道士医”之简称,即道士在修道时兼修医术,以愈己疗疾解除近患而已!因“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故有道医之称。

据相关古籍文献,道医前身是方士医,方士医前身是巫医,即巫医→方士医→道医。

盖建民《道教医学》说:“由巫医到方士医,再由方士医到道医,这便是道教医学前期孕育和演化的三部曲。”

何为道教?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的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于东汉中后期逐渐形成,相信人经过一定修炼有可能长生不死,成为神仙。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称老子为教主,尊为神明;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并对它做了宗教性的阐释(卿希泰《简明中国道教史》)。道教的正式诞生,在东汉顺帝、桓帝之际。早期道教派别分为五斗米道(张陵所创)和太平道(张角所创)。

道教,是在原始宗教演变过程中,将各种巫术、禁忌、方技术数、鬼神祭祀、民俗信仰、神话传说等综合起来,以融汇道家和神仙家的黄老学说为旗帜和理论支柱,杂取儒家、墨家、阴阳家、五行家、医家、方技家、养生家等诸学派的修炼理论、伦理观念和宗教信仰成份,在劝世度人、长生成仙,进而追求与道合一的目标下神学化、方术化为多层次的宗教体系(《中华道教大辞典》)。

道家哲学是道教的思想渊源,但道家不是道教。先秦道家是以老子和庄子等为代表的哲学派别,而道教乃是东汉中后期形成的一种宗教。修道成仙思想是道教之核心,通过修道能够使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

道教吸收儒家的学说,首先吸收儒家学说中纲常伦理思想,从此构成了它的宗教道德观主体。先秦儒家思想,至西汉经董仲舒之手,便改变了原来面目。董仲舒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宗天神学以及随之而起的谶纬神学,均为道教所直接吸收,成为道教的重要思想渊源。汉代之《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也被道教所吸收。从方术仪式方面来看,道教符箓、内丹、外丹术皆与《易》学密切相关。战国秦汉时期之神仙思想和神仙方术,也被道教所吸收。此等神仙方士,宣扬长生成仙信仰,把黄帝作为长生成仙的楷模而倍加推崇,俨然奉之为祖师。并提出了主要以寻求仙人和不死之药以及祠灶祭神等多种修炼成仙的方术,其突出特点是倡导化丹砂为黄金的炼丹术。方仙道、黄老道,都是道教之胚胎,尚未正式成为宗教组织,行其术者谓之方士,尚未被称为道士,至两汉之际,方士始被称为道士。

何谓道教医学?盖建民《道教医学》说:“道教医学是一种宗教医学,作为宗教与科学互动的产物,它是道教徒围绕其宗教信仰、教义和目的,为了解决其生与死这类宗教基本问题,在与传统医学相互交融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医学体系,也是一门带有鲜明道教色彩的中华传统医学流派。”

《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说:“道教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汲取了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在内修外养过程中,积累的医药学知识和技术。它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和符咒等,与中国的传统医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学和药物学的精华,为中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

据上简述,道医源于中医学理论体系,而不是相反。说“中医源于道医”,显然不当。

据医学史料,中医起源有多种说法,如中医起源于圣王(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起源于巫(毉,从巫)、起源于医学本能与医学实践等多种说法,各有其理。

【附】道家不是道教!

金栋按:“道家”一词首见于汉初。《史记·陈丞相世家》:“始陈平曰:‘我多阴谋,是道家之所禁。……’”道家作为一个学派最早由司马谈提出并论述其学术主旨与特点。《史记·太史公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瞻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马谈所说的“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的道家,实际是指汉初作为治国哲学的黄老道家,并不是原始道家。

原始道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有所论述:“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出于史官,揭明道家人物的先驱多为史官。他们熟悉历史,总结历史成败存亡教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为治世服务。沿着这些先驱的学术轨迹,后继者更深入“秉要执本”,提出自然清虚之道,这当是指老聃与关尹。“绝去礼学,兼弃仁义”的“放者”当指庄子,而“放者”并非最早之道家。原始道家,当指春秋末期的老聃与关尹。(孙以楷等《道家与中国哲学·先秦卷》)

可见,道家是先秦思想派别“六家”(即阴阳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道德家)之一,而道教是宗教。二者本不同矣!

道家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老子(聃)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亦未创立宗教。老子被拉进道教,并奉为教主,是很晚之事。

道教乃中国本土之宗教,形成于东汉末年,方术、巫术系其前身。而道家与方术、巫术无关。

道教有团体、教派、教义、宗教规范仪式、宗教组织、固定数量之信徒、固定之教派传授系统、共同信奉之经典、固定之传播地区等。老子思想是学术、是哲学而非宗教。

道家与道教长期混用,成为习惯,可见积重难返!如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子部五六·道家类》说:

“后世神怪之迹,多附于道家。道家亦自矜其异,如《神仙传》《道教灵验记》是也。要其本始,则主于清净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故申子、韩子流为刑名之学,而《阴符经》可通于兵。

“其后长生之说与神仙家合为一,而服饵、导引入之;房中一家,近于神仙者亦入之;鸿宝有书,烧炼入之;张鲁立教,符箓入之;北魏寇谦之等,又以斋醮章咒入之。

“世所传述,大抵多后附之文,非其本旨。彼教自不能别,今亦无事于区分。然观其遗书源流迁变之故,尚一一可稽也。”

可见清代《四库全书》也是道家、道教不分。道家指先秦西汉时期诸子百家(六家)的一种学术思想、学术流派,以《老》《庄》思想为主,而道教则指东汉末年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宗教。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附:参考书目

2 阅读:20

金东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