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吴广率九百戍卒在大泽乡泥沼地扯旗举事后,一举攻占了大泽乡和蕲城。在蕲城,陈胜派自己的好朋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葛婴率偏师攻掠蕲地以东,他自率主力直扑陈地(今河南淮阳)而去。在向陈地进发的途中,大批苦秦暴政的平民百姓和秦军溃卒投入到戍卒反秦队伍中来,使其实力迅速壮大,大军逼近陈地时,已拥有骑兵千余,战车六、七百乘 ,步卒数万人。陈胜督军一举攻克防守空虚的陈地,歼灭守军,俘斩守丞,占据了较具规模的陈邑。
陈胜、吴广占领陈地后数日,召集当地德高望重的“三老”以及有威望的豪杰之士商议天下事以及下一步的军事行动。
在诸多当地闻人中,有两位大名鼎鼎的人士。其中一位叫张耳,曾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门客,原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另一位叫陈馀,也是大梁人,曾是魏国名士,其父 曾追随张耳,所以两人是忘年交,又是生死之交。这两人曾秘密从事反秦活动而遭秦廷通缉,遂隐姓埋名藏匿陈地,以躲避官府搜捕。
陈地原来属楚,当地的父老乡亲皆以楚人自居,当然希望恢复故国,于是纷纷劝陈胜说:
“将军身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地王”。《史记·陈涉世家》
但张耳、陈馀二人曾游历天下、见多识广,眼界肯定比陈地父老开阔得多。 他俩看到的可不仅仅是眼下如何恢复楚国,而是取代秦朝一统天下的大局。所以陈胜向这两位早已闻名天下的“通缉犯”征求意见时,张耳、陈馀废话不多、单刀直入地说:
“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史记》
这两人确有超拔流俗的高见,不愧是享誉天下、登高望远的智士 。 他俩的观点是:秦灭六国,非常不道,如今你陈将军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扶植六国残余势力,一可以收买人心,而可以分散秦军兵力。可如今你刚刚打下个陈地就急赤白脸地欲自立为王,过早地暴露了目标不说,还将你的私心昭示给天下人,不能得到天下人的鼎立支持。
陈胜听后却不以为然,恐怕他心里又在嘀咕“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了,遂拒听贤士良言,自立为王,国号“张楚”。“张楚”农民政权建立后,陈胜王自己坐镇陈邑,分兵遣将四处攻掠。
假王吴广陈胜还封亲密战友吴广为假王——“假”字并不是虚假的意思,而是副王或代理王之意 ,也即授予吴广全权代理陈王处置前线军队作战事宜的特权 ,并率大军主力西征,进攻中原战略重镇荥阳。除此之外,陈胜还拜将出征,分兵攻掠四方:
拜陈地人武臣为大将,张耳、陈馀为参谋,率军北上攻取赵地。
拜汝阴人邓宗为将军,率部南征,进攻九江郡。
拜魏人周市为将军,率部北伐魏地。
拜周文为大将,率军绕过荥阳,由颍川郡直扑函谷关,破关后直捣秦国的腹心之地关中。
派将军召平率军直趋东南攻广陵、将军宋留率军向西南攻南阳,完事后自武关入关中,与周文会师后围攻秦都咸阳。
因小错诛杀良将葛婴早在大泽乡起义后,陈胜曾经派自己的挚友、作战勇猛的葛婴率部分人马扫荡蕲城以东,他自己率主力攻占陈地,并在陈仓促称王。
但自率一军在蕲东攻城略地的葛婴并不知道陈胜已经称王,他攻下东城之后,为了扩大影响,增强义军的号召力,就在民间寻访到一个叫襄强的人,据说该人是楚王后裔,然后未经请示陈胜就擅立襄强为楚王。《史记》记载了此事:
"“葛婴至东城,立襄强为楚王。 (葛)婴后闻陈王已立,因杀襄强,还报。至陈,陈王诛杀葛婴 ".
当葛婴后来得知陈胜已经在陈地称王,并建立张楚政权后,立刻毫不犹豫地将襄强诛杀,自己赶紧驰回陈地向陈胜谢罪,并说明缘由。按理说不知者不罪,况且葛婴立襄强为王也是从大局考虑,并不是为一己之私,更不是有意冒犯陈王,实属小过,他亲自赶到陈地谢罪道歉,陈胜大可以一笑了之、抬手放过了。遗憾的是陈胜并没有原谅葛婴 ,而是将主动负荆请罪的他处死了。葛婴和陈胜一同为戍卒,关系很好,大泽起事后又并肩作战 ,葛婴作战勇猛,为陈胜攻下蕲县以及以东的大片地区立下了汗马功劳,被陈胜封为征南将军。而陈胜与葛婴的不念往日之情和帮其所建之功,以小错而杀害协助自己起事并为自己征战四方的老兄弟,所以大失人心。陈胜虽然胆勇过人,却刻薄寡嗯,对待自己的老战友常翻脸无情,甚至动辄诛杀,这也为他后来的迅速败亡埋下了祸根。
义军名将武臣攻取赵地后听说陈胜杀葛婴,大为惊恐,遂在张耳、陈馀的劝说下自立为王,与陈胜分庭抗礼......陈胜闻讯大怒,差点将武臣一家灭门陈胜的另一个老友武臣奉命率三千人马北攻赵地,张耳、陈馀为左右校尉,其实是帮武臣出谋划策的,邵骚为护军。武臣率军在白马津渡过黄河,沿途百姓、豪杰纷纷响应,争相加入义军,武臣很快拥军数万、战车千乘 ,随后势如破竹,先后攻拔赵地十余座城池,战功赫赫。武臣攻取赵地后居功自傲 ,自封武信君.
武臣虽然骁勇善战,但御下不严,所部军纪败坏,所过烧杀、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许多城池被其作践的残破灰灭,武臣及其部将嗜杀如命,有时甚至杀降,其余未下之城见此都纷纷拼死固守,决不投降。
秦范阳令徐公听说武臣正率军大举袭来,不日将至, 不禁忧心忡忡。他左思右想却无对策:率军抵抗吧,兵单势弱没把握;献城投降吧,又怕日后遭秦廷追究。正在举棋不定时,范阳城内的著名舌辩之士蒯通(后追随韩信)自告奋勇, 愿意去帮他说服武臣。
蒯通是秦汉之际著名说客,且有智谋,他到义军大营求见武臣,向他献策说:
“足下必将战胜而后略地,攻得然后下城,臣窃以为过矣。诚听臣之计,可不攻而降城,不战而略地,传檄而千里定,可乎”?《史记》
大意:您兵多将广,战力强大,但是策略不对,应该军事威胁与政治攻势双管齐下,秦朝已不得人心,愿意为秦死守城池的只是少数人,阁下应该争取大多数正在犹疑观望之人,严格约束将士,禁止滥杀,以笼络人心。似如此,城池可不攻而克,土地可不战而取,传檄即可定千里之地。 武臣听后非常高兴,采纳其策,专门派人去迎接徐公,执礼甚恭。各地的秦朝官员见徐公献范阳降武臣后很受优待,纷纷献地迎降,武臣兵不血刃就得到燕地三十多个城市。
武臣率军进入邯郸后,得知老战友葛婴因小过已被陈胜诛杀的事,还听说不少老哥们都因馋毁、诬陷获罪被杀,心里大为惊惶。张耳、陈馀本是六国余孽,原来就力倡兴灭继绝之说,此时便趁机撺掇武臣自立为王。于是,武臣就在邯郸自立为赵王,公然和张楚王陈胜分庭抗礼。
陈胜得知武臣自立为王,勃然大怒,立刻命人将武臣及其部将留在陈地为质的亲属全部拘捕起来,准备悉数处死。陈王亲信、柱国蔡赐劝阻道:
“秦未亡而诛赵王将相家属,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史记》
蔡赐这番话的意思是说,秦朝还没灭亡,我等却自相残杀,等于在强秦的虎视眈眈下再树一死敌。不如承认武臣已经割地称王的既成事实。陈胜觉得有理,遂下令释放武臣及其部下的家属,不太情愿地承认了武臣称赵王这个无奈现实。武臣事件之后,陈胜与属下相互猜疑,相互提防,致使部下和他离心离德,人心涣散......
[插图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