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上没有哪个父母不爱孩子的,爱孩子是天经地义、无可指摘的一件事。
但如果父母把这种“爱”变成了“以爱为名”的控制,那它对孩子就可能是一种负担、是灾难。
01 以爱为名的控制,看似爱孩子,实则会伤害到孩子这次暑假,有一天陪朋友带孩子去上舞蹈课,刚好遇到一对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母女,她们也是过来学舞蹈的。
大多数学舞蹈的孩子都还蛮阳光的,唯独这个小女孩却是一脸的沮丧,看样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看到女儿不高兴,在旁边的妈妈忙不迭地数落着:“你怎么就这么不珍惜呢?妈妈是在为你好,一个女孩子学什么画画,学舞蹈多好啊……”
小女孩嘴里嘟囔着:“我不喜欢舞蹈,我要学画画……”
“学什么画画,学画画怎么能跟舞蹈比呀,学舞蹈可以锻炼你的外在气质,爸爸妈妈送你来这里,就是想把你培养成一个有气质的淑女啊!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你要听妈妈的……”听了女儿的一番解释,妈妈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虽然这只是一段母女之间很平常的一次对话,但相信有不少人从对话中听到了非常熟悉的一句话——“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我们不用质疑这位妈妈对女儿真心的爱,但孩子却不一定能理解妈妈的心,反而会对妈妈的这种“爱”产生抗拒心理。
妈妈想让女儿按照大人的想法来发展兴趣爱好,看似在为孩子好,实则没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也缺少了和孩子平等的沟通。
以爱为名对孩子的控制,最终只会伤害到孩子,我们需要远离这种“爱”。
02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带给孩子的不是前进动力,而是心理压力几乎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从父母一方来说,他们小时候有很多因为各种原因而没实现的梦想,现在想让孩子去帮着完成。
从孩子一方来说,小小年纪就承载着来自父辈的梦想,担子不轻、压力不小,孩子未免会感到忐忑不安和力不从心。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本应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却往往事与愿违,变成了压垮孩子的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父母高压控制下的孩子,容易缺乏活力和情感,有更高的患焦虑和抑郁症的风险,习惯于机械地服从他人的指令。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
03 摆脱“控制孩子”的魔咒,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要如何做,才能摆脱“控制孩子”的魔咒,和孩子一起成长呢?
1.父母要身体力行,放手让孩子做自己
只有放手让孩子成长,才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之一。
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在孩子还没有成熟自制力的时候,父母就把他们推入到一个陌生的、未知的世界。
父母在放手的同时,还要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良好示范,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长为我们曾经所期待的样子。
2.放下时刻“控制”孩子的欲望,表现出向孩子学习的姿态
每个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反过来,孩子也能在某一方面成为父母的老师。
我们要放下时刻“控制”孩子的欲望,表现出向孩子学习的姿态,这是提高孩子自信心的一大法宝,也给孩子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自己能力的成长机会。
父母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学会倾听,坦诚一些,承认自己的不足,反而会得到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3.父母要学会自我成长
一个不合格的父母是无法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使命。
因此,不仅孩子要学会自我成长,父母更要学会自我成长。
只有这样,父母才有能力和智慧去正面影响孩子。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学习、读书、探讨等各种方式去提高自己对教育的认知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改变自己错误的教育观等,这样才能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
一个学会自我成长的父母,他会客观地审视自己,自然就不再以爱的名义来控制孩子,造成对孩子的“伤害”。
结语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如果把爱变成了一种控制孩子的“枷锁”,这种“爱”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
我们要跳出以往那种狭隘地“爱孩子”的思维定势,才能彻底摆脱“控制孩子”的魔咒,让孩子获得自由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