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分的《灌篮高手》不止情怀
《灌篮高手》电影版爆了,多少有点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之前在日本上映时,听到不少批评之声,有说声优换人,有说换了画风,有说故事主角不再是樱木花道,有说故事零碎,不如期望的热血……想不到近半年之后,等到《灌篮高手》在中国正式上映,却引发集体亢奋:预售破亿,首日排片占比超55%,首映当日破1亿,3日破3亿,影片势如破竹,几乎把同期的其他影片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豆瓣开分9.4,俨然具备了爆款相。
截止目前,影片总票房超4.2亿,后续随着五一假期到来,可能还会有一波爆发。虽然媒体预测的最终票房距离之前的9亿回落至如今的7.2亿,但凭借打破多项记录的优异表现,《灌篮高手》无疑将载入史册。
坦白说,《灌篮高手》影版的成功更多要归功于“情怀”。在那个影视资源匮乏的年代,《灌篮高手》成了不少80-90后的青春“白月光”。正是荷尔蒙爆棚的年纪,谁还没有一段关于《灌篮高手》的篮球梦呢。
据统计,《灌篮高手》的用户群多集中在80-90后。如今人到中年,青春的激情已消磨殆尽,关于青春的怀念和遗憾,他们渴望一场“回忆杀”。不少人通过组团观影、屏摄、朋友圈晒图等形式,抒发着激动的心情。
而因为屏摄过多,还一度引发官方和权威媒体的劝阻,这次《灌篮高手》上映也被称为有史以来屏摄最多的影片。
《灌篮高手》的首映,开在了能容纳4000余人的体育场,上映当天座无虚席,甚至引发日本和韩国媒体及网友的惊叹。
这种种现象都在表明着《灌篮高手》的火热。
但如果仅仅把《灌篮高手》的爆火归于“回忆杀”,仅仅是卖“情怀”似乎有失偏颇。情怀仅能维持前期的热度,如果没有好内容做支撑,后续票房断崖式下跌便会是大概率事件。而这样的例子,在电影史上并不少见。
《大话西游3》《英雄本色2018》《东成西就2011》《新乌龙院之笑闹江湖》《终结者6:黑暗命运》《黑衣人:全球追缉》等,都是靠着经典IP的“情怀”,炖出的一锅锅口碑翻车的“烂作”,多少有些毁经典。
连曾经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周星驰和成龙,也在执导或参演了一部部不合格的影片之后,逐渐败光粉丝缘,网友口中“欠xx一张电影票”的遗憾慢慢变为“不欠xx电影票”的决绝。
经典的魅力,在于情怀,但又不限于冷饭热炒或者借壳子。遵循原著进行照搬和还原,冷饭热炒确实也很香,的确有人会买单,但情怀下的微创新更能带来惊喜。
迪士尼是冷饭热炒的典型,旗下的《灰姑娘》《狮子王》《阿拉丁》《小飞象》等经典作品,几乎每年都会有一部经过翻炒后,重新被端上餐桌。但除了个别影片票房惊喜之外,大部分都反响平平。
《无敌破坏王》系列、《小黄人》系列、《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等虽说也是冷饭热潮,但胜在故事有趣,改编得恰到好处。而正是这种情怀下的微创新,让影片获得了口碑票房的双丰收。
这次《灌篮高手》的上映也是在原基础的微创新。
首先是技术维度的创新,摆脱了以往的二维画风,而采用3d转2d,人物更细腻,动作更流畅,又没有完全失去曾经二维动画的观感;
其次是叙事主角的变化,影版不再以剧版樱木花道为叙述主角,而换成了存在感较弱的后卫宫城良田,并且以他的成长线为重点;
第三是故事的变化,虽然都是以湘北高中对战山王工业为重点,但在漫画改编电影的过程中,还是删减和调整了一些人物戏份。
此外,还有声优全换、没有采用原版的BGM等。
这种改编到底好不好,恐怕一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影评看,也呈现两细分化,认为合理的有之,认为毁经典亦有之。豆瓣评分从开分9.4下降到9.0,似乎也能说明问题。
好在本篇导演正是当初《灌篮高手》原漫画的作者——现年56的井上雄彦,因此即便有争议,也不会拿导演怎么办。
从采访看,井上雄彦之所以这么制作《灌篮高手》似乎是有意为之,抱持着不想重复自己的执念,我们才有机会看到了如今大荧幕上的更加平民视角、更符合普通人学习和成长轨迹的《灌篮高手》。
结语:爷青回也好,毁童年也罢,只要能引起大家广泛讨论,《灌篮高手》无疑便成功了一半。爱之深,责之切,每个人的青春不尽相同,但热血、无畏、拼搏、中二,却是青春的共同注解。
只要掌握了情怀和回忆杀的本质,《灌篮高手》便没有被埋没的理由。
而实际上,在商业世界,利用消费者“情怀”进行营销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各类品牌的跨界联名,同人二创,BGM引用、演员代言等。《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IP经久不衰,游戏制作、影视翻拍、玩梗造梗,或叫好或咒骂,每一次的目光聚焦,既是经典IP的魅力所在,也是“情怀”或“回忆杀”营销的又一次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