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养阳气的时节,夏至前要温养,使阳气壮大。夏至后要收养,把阳气“收”进我们的体内。中伏已至,进入“长夏”,湿热偏盛,所以还要注意防止湿盛伤阳,因此还要注意不要过于耗伤阳气。
肝体阴而用阳,主藏血,养肝要肝阳肝阴同养。养肝阳,只需养阳气即可,阳气壮大,肝阳自然充足;养肝阴,只要养血养津,则肝阴自养。
肝好不好,看看这四个地方
中医认为,肝的主要功能是主藏血和主疏泄,与体表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其华在爪,在体合筋,在窍为目,在志为怒”。
肝其华在爪
“其华在爪”中的“爪”指的是指甲,即指甲的荣枯变化与肝血的盛衰有密切关系。
肝血充盈,则指甲坚厚,颜色润泽;若肝血虚亏,则指甲软薄而脆,颜色苍白枯萎,甚则发生指甲中间凹陷而摸上去凹凸不平的现象。
肝在体合筋
“在体合筋”是指肝在体内的功能与筋(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的维护和强化有关。
肝主筋与肝藏血的关系极为密切,因为筋需要血液的滋养。如果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导致筋的功能减弱,则会出现肌肉痉挛、抽搐、关节僵硬等问题。
肝在窍为目
“在窍为目”指眼的视物功能依赖于肝血的濡养,也与肝藏血的功能密切相关。
肝血不足则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夜盲、双眼斜视;肝火上炎则会出现眼睛红肿、头晕目眩等症状。
肝在志为怒
“在志为怒”是指肝的生理功能与情志的“怒”有关。肝脏与情绪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肝失疏泄可引起情绪敏感易怒;反之,情绪不稳易怒,也会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滋生疾病。暴怒可见头晕、中风,肝硬化患者还可能诱发消化道出血。
敢怒不敢言,常生闷气者则容易出现肋骨两侧出现游走性疼痛,消化不良伴频繁嗳气、反酸,周身各个器官出现结节、肿物,月经不调,失眠,甚至导致抑郁症。
6招助你养好肝
养肝可以尝试做到以下几点,对养护肝脏大有裨益。
1、睡饱觉,不要熬夜
中医认为,肝具有储藏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内储藏血液可以濡养自身,制约肝的阳气升腾,防止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而“人卧血归于肝”,可见睡眠状态对于保障肝内血液储存,进而达到养肝柔肝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结果显示,休息睡觉时流经肝脏的血液比站立活动时增加40%左右。通过肝脏的血流越大,肝脏得到的营养供给就越多;同时还可以减少肝脏本身的能量消耗,加快肝细胞恢复。
2、少酸增甘、多食绿
养肝应遵循“少酸增甘”的原则,少“酸”可以防治肝气过于亢盛,增“甘”可帮助培补脾气亏虚。
“少酸增甘”不是单纯地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甘甜味食物,这里所说的“酸”和“甘”是从中医五行角度出发。凡是属收敛、固涩作用的食物皆归为酸味,如石榴、覆盆子等;具备补益、健脾、和缓作用的食物归为甘味,如山药、扁豆、核桃、菜花、莴笋、黑米、燕麦等五谷杂粮。
"多食绿"指的是多吃绿色的食物。按照中医五行中五色与五脏相应理论,青色入肝经,吃绿色的食物可以起到养肝护肝的作用。如果没有特别的禁忌,可以适当多吃西兰花、生菜、大头菜、绿豆、猕猴桃、青苹果、葱、韭菜、青椒、芹菜等食物。
3、畅情志、多运动
“畅情志"即保持良好的情绪。肝的生理功能“主疏泄、调畅气机”,其中主要一个方面体现在调畅情志上。
肝的疏泄和调畅气机功能正常,有助于人体情绪的调节;反之,人体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利于保持肝气的条达,从而避免肝气郁结形成情绪和心理方面的疾病。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4、减少不必要的用眼时间,忌久视
当今处于信息时代,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离不开电脑、平板、手机等电子设备。中医藏象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长时间注视电子设备会造成视疲劳,出现视物模糊、两目酸痛,久而久之便会伤肝血。
常闭双眼,可以养肝血。在日常工作或者学习的间隙,我们要学会偶尔闭眼小憩,同时配合眼部按摩。
5、多做按摩
揉按期门穴
期门穴位于胸部,乳头直下;为肝经之募穴,疏肝理气强穴。每天用掌心摩擦期门穴5分钟,有微微发热感觉为佳。
搓搓手
将两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热。慢性肝病患者常常存在着肝气郁滞、瘀血阻络的情况,通过搓手这样的动作,不仅可以调节全身气血运行,还可以改善手部血液循环。
搓搓耳
耳廓上有很多穴位,用双手前后搓擦耳廓,刺激分布在耳廓上的各个穴位,能够疏肝胆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