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因为公务路过沈阳,这让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邓华非常高兴,亲自做饭招待主席。
听说邓华司令员亲自下厨做饭,毛主席非常感动,但由于行程安排的很紧,最后主席还是拒绝了等司令员请吃午饭的好意。

在离开之前,主席微笑着跟邓华吩咐:“让‘黄毛丫头’来见一见嘛?论厨艺她可比你强得多。”
那么,这个“黄毛丫头”到底是谁?主席为什么点名见她呢?
谁说女子不如男1932年底,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损失惨重,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

为了把革命的火种留下来,徐向前总指挥带着撤出来的两万名主力,转战川陕地区,重新开始建立革命根据地。
知道红军是为穷苦老百姓当家做主的部队,所以,红四方面军稳定下来后,川陕地区有很多优秀的妇女前来参军。
徐向前总指挥在得知了这个情况后,跟川陕省委的同志开了个会,然后决定成立一个“妇女独立营”。

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徐总指挥竟然把一个17岁的大姑娘放在了“妇女独立营”营长的职位上。
这个大姑娘叫陶万荣,1916年出生于湖北麻城,有初中文化,13岁的时候就加入了革命队伍。
参军以后,她在红四方面军政治部负责宣传工作。

因为刚刚参军的时候陶万荣长得非常瘦弱,杂草一样的乱发稀疏且微微泛黄,所以,部队的首长都亲切的称呼她为“黄毛丫头”。
在红四方面军历练了四年后,陶万荣变成了一个合格的战士,担任了宣传队的负责人。
说实话,让她来当这个妇女独立营的营长,还真的是人尽其才。
陶万荣没有辜负徐总指挥的重托,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让妇女独立营形成了一定的战斗力。

这些英勇的妇女同志不但能够把警戒、搜山、后勤运输、救治伤员等工作完成的特别好,打仗的时候也丝毫不怵。
一天,陶万荣的独立营正在通江县鹰龙山一带运输粮食,田颂尧的一个团就得到了消息,他们趁着天黑追上了妇女独立营。
看到这些运粮的竟然是一群妇女,追过来的“白狗子”瞬间就放松了戒备,他们一边说着污言秽语,一边竟然拿出了“烟枪”,开始三三两两的过起了烟瘾。

陶万荣发现这个情况后,当即就带着独立营的战士发起了反攻。
在猝不及防下,这数百名敌军被陶万荣等人用大刀和长矛全部俘虏,一时间“妇女独立营”的威名传遍了整个川陕苏区。
一桌特殊的饭菜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妇女独立营”的名头越来越大,各地转移过来的妇女干部都希望能够加入其中。

红四方面军的领导顺水推舟,在南江长赤镇把妇女独立营扩编成了妇女独立团,团长还是由陶万荣担任。
这一次扩编后,妇女独立团拥有了1000余名战士,她们被分成了四个营。
长征路上,这些女战士虽然不是一线的战斗部队,但她们每天的工作强度一点都不比男同志少。

在旺苍坝,这些女战士为了保护红军物资补给站,她们前赴后继的守在第一线,配合主力部队阻击了敌人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是她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长征的战士们换来了最宝贵的希望。
1935年6月,红四方面军的先遣部队到达了四川懋功县,两天之后,红一方面军也翻过了夹金山,顺利抵达懋功县达维镇。

这一次两军的会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中央首长提议,在6月14日这天举办一场会师庆祝联欢会。
陶万荣本身就是宣传队出身,这样的庆功联欢会她是当仁不让的组织者和主要的演职人员。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飒爽英姿的陶万荣跳到了台上,精神饱满的演唱了一首《两大主力会师歌》。

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正好经过这里, 听到陶万荣的歌声,大家都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
等她唱完,徐总指挥亲自给主席和总理介绍,说陶万荣就是红四方面军大名鼎鼎的“黄毛丫头”。
毛主席看着陶万荣在台上的英姿,心情大好,称赞这个“黄毛丫头”是新时代的花木兰。

几天之后,徐总指挥找到厨艺很不错的陶万荣,希望她能够烧一桌子菜,因为他要宴请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首长。
知道毛主席是湖南人,特别喜欢吃辣,陶万荣特地让人找来了两斤干辣椒,使劲浑身解数烧了一桌子好菜。
这顿饭非常合毛主席的胃口,饭后主席亲自见了陶万荣一面,对她精湛的厨艺赞不绝口。
此时的陶万荣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顿饭会让毛主席在几十年之后都没有忘记。

影视剧照
再见“黄毛丫头”部队到达延安后, 陶万荣率领自己麾下的女战士加入了西路军,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只可惜,这次西路军的行进并不顺利,他们在马步芳的重兵围剿下,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突围。
1937年3月中旬,西路军总部机关和最后的3000多人突围到了祁连山上的石窝。

影视剧照
当时,马步芳的骑兵就紧紧的追在后面,为了保留有生力量,总部决定让陶万荣率领300多名妇女独立团的战士断后,给主力争取突围时间。
面对这个十死无生的任务,陶万荣和300多名独立团的战士们没有丝毫犹豫,拿起武器就转身离开了。
她们乘着夜色在陡峭的山崖上埋伏,不顾生死阻击追过来的敌人。
激战一夜,陶万荣身受重伤,独立团的战士们也牺牲了大半,仅四十六人存活下来。

影视剧照
在陶万荣等人的掩护下,主力部队顺利突出了重围,而弹尽粮绝的她们却被敌人堵在了一个小山沟里面。
被俘后陶万荣只想着速死,根本就不愿意苟活。
这次的战斗过程在后来,还被搬上了大荧幕改编成了电影《祁连山的回声》,让后人们看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红军战士。
虽然这次也算是完成了任务,但由于她的身份被敌人知晓,最后她和张琴秋、吴仲廉3名女干部被作为要犯押送南京反省院。

党中央一直都记挂着陶万荣等人的安危,周总理更是多次和南京方面沟通,希望能够把她们营救出来。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政府迫于压力和共产党再次联合。
这让周总理看到了营救陶万荣的希望,最后,在他和叶剑英等首长的积极活动下,陶万荣等一大批我党的指战员被无罪释放。
在监狱中陶万荣受了很大的折磨,因此回到延安后,组织上安排她进入了中央党校学习。

但她不愿意享受这种特殊的照顾,一心只想着去前线,为了这个连续找了上级首长好多回。
1941年,中央批准了陶万荣的请求,让她改名“苏风”,到前线开展敌后工作。
抗战胜利后,苏风跟随着队伍去了东北,在白山黑水间继续东奔西走。
新中国成立后,苏风一直都在东北工作,把自己所有的心血都投放在了这片她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

1958年,毛主席路过沈阳的时候,他拒绝了沈阳军区司令邓华的宴请,点名想要见已经是副厂长的苏风一面。
再次见到毛主席,苏风激动的眼泪都快下来了,她没想到主席竟然还记得她这个“黄毛丫头”。
看着干练的苏风,主席满意的点了点头,拉着她说了很多曾经的往事,并鼓励她一定要把工作干的跟厨艺一样好。

说起女性,很多人下意识的会想到温婉、柔弱、娇小等词语,但其实女性有的时候也能够爆发出不弱与男性的强大力量。
在那段烽烟四起的岁月里面,无数优秀的女性就扛着枪走上了战场。
她们和男同志一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自己的所有。
苏风就是这些英雄女性当中的一员,她们的努力不但让革命的旗帜更加的鲜艳,也让无数不被重视的女性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参考资料:苏风:17岁的妇女独立营营长.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引用日期2023-04-04]
第一支“红色娘子军”诞生在通江.四川人大网.2011-06-24 [引用日期2023-04-04]
大连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大连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08,第148页
红军女杰陶万荣.大观新闻-澎湃号 [引用日期2023-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