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尔芙聊课程
2025-01-06 17:52:34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深化知识、活化知识、提高能力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新授课上初步掌握了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但是在理解上往往只是表面的,只有通过对适当的具体物理习题的解答才能完善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巩固与深化所学概念、规律。在习题课的练习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可以适当地拓宽和加深,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对新知识的理解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产生错误的观点,在完成习题的练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对新知识的错误理解,以便教师能够及时的做出纠正,弥补学生认识上的错误。所以重视物理习题教学尤为重要。
现在的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于知识点的应用愈发灵活,这就更加深化了习题课的重要性,只有让习题课的效果发挥到实处,切实做到知识与题目的融会贯通,才能够使得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知识,让教学时间都得到充分的应用。
而在实际中,结合日常教学情况可以发现在现阶段在物理习题的教学效率并不高,这就难以发挥习题课所具有的效果,学生通过这节习题课,本来就拥有的疑问无法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在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总结归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题目选取:许多教师在组织编写习题的时候没有目的性,看到不错的题目就想让学生去做,这就会导致这份习题重难点不突出,无法针对性的使习题课发挥强化重点、活化相关知识的作用。同时,一份习题中的题目数量也多少不一,有时一份习题多达二十多道题,学生做题压力大,精力浪费也多。许多的同类型题目重复出现,使得学生的作业量增加很多,但结果收效甚微,还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大体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由学生自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优点在于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学生的思维,然而这样的方式局限性也是很大的,学生往往在讲解的时候抓不到要点,难以做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更多的情况是由教师完成讲解,但这样又回归到了传统教学模式,效率也并不高,若是由教师完全讲解又会出现具体讲哪些题的问题,全讲过于浪费时间,只讲自己心中的重难点题目,又难免忽略了学生的具体情况,难以把握学生真正不理解的地方。
没有充分延伸:教师在完成习题课的讲解后就彻底结束了这节课,没有了解学生具体的掌握情况,对于本节课的具体效果完全未知,只觉得讲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没有针对学生薄弱之处进行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学生自己在刚接受知识的时候也正处于懵懂的状态,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相关做题技巧等,无法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就会导致许多疑问被残留,这趟习题课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发挥最大的效果。基于这两点问题,在日常的习题课中的反复研究中探究出以下教学策略:
习题的设计、选取要有代表、能拓展。在内容上,习题的选择要精练,同类型、同知识点的题目的选取上要精选,切忌题海战术,这样也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但不经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等内容就得不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就不能灵活应用,既不能丢弃习题练习又不能搞题海战,面对这样的矛盾要想让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就要求教师要敢于下“题海”,明确该习题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本节课的知识重点和学生的需求仔细审查习题,从大量题目中选取适当的题目进行讲解。选择的习题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涵盖本章或本节的重点知识点,还要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启发性。在检查基础知识的基础题目上,侧重重点知识的重复率,要能够反映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并且能够反映处理相关习题的一般方法。除此之外,题目要注重灵活性以及与生活的关联性,同时要力求多样式,尽可能涉及不同形式、多样的各类题目,使学生易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课后遇到各类题目时,都能迎刃而解。在习题的讲解中,要灵活结合学生自己讲解与教师讲解两种形式,在完成习题后,鼓励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互相交流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和解决方法。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尝试着互相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题目,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讨论有疑问的问题,通过互动讨论学生不仅能够自行解决较简单的题目,还能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所存在的疑问在哪里,在学生互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班级中观察学生的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为学生解答无法解决的难题,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具体的了解学生的问题在哪里,在后续的讲解过程中就更具备针对性,除此之外,学生在互动互助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常常能够发掘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借此深入探究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式,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能更高效地思考学习。学生互动互助解决了力所能及的题目后,教师再对难度较大,学生疑问较多甚至是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在前边的讨论过程中已经无形的复习巩固了相关的基础知识,思维也正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在这个阶段的讲解就能够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讲解的时候不能只着力于这道题目,要“借题发挥”,带领学生梳理相关知识如何应用,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相关知识,同时强调相关题目的规范解法。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所以教师讲解完成后,不可避免会存在有学生依然拥有疑问的情况,因此最好能够让学生在当堂再一次进行讨论,这次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互帮互助解决遗留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得似懂非懂的学生真正搞懂相关问题,还能够让已经理解的学生在为他人讲解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达到完全的掌握。在整节课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及时参与不仅仅是为学生答疑解惑,更重要的是收集归纳信息,看看哪一道题、哪一个知识点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同时了解学生做错的题究竟错在哪里,第一次讨论结束后,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自己要讲解的题目,针对性解决多数学生的问题;第二次讨论后再一次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认为的难点在何处,从而进一步编写一套题型相似的题目用于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自行检验学习情况,并通过这套题进一步理解并验证教师传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消化本节课的收获,强化这节习题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类似题目的解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