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和张闻天为何在经历遵义会议的高光后,迅速淡出了领导层?

香巧说过去 2025-02-15 05:20:01

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中,部队抵达贵州遵义。此时,左倾的阴影仍笼罩在红军上空,党和红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遵义会议的召开迫在眉睫。

张闻天和王稼祥深知,这次会议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红军的命运和党的前途。他们曾在行军路上与毛主席积极交流,毛主席的军事才能和革命思想令他们深深折服。

因此,张闻天和王稼祥为会议的召开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张闻天

在会议开始后,会场上的争论愈发激烈。博古和李德固守着过去的错误路线,试图继续掌控军事指挥权,而红军的生死存亡却在他们的指挥下岌岌可危。

关键时刻,张闻天挺身而出,他以锐利的思维和坚定的信念,对博古和李德的错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的发言如同一把利剑,直指问题的核心,让在场的同志们看到了希望。

而在投票阶段,王稼祥投出了支持毛主席的关键一票。这一票,不仅是对毛主席的信任,更是对党和红军未来的坚定信念。他的这一决定,如同一缕曙光,照亮了红军前进的道路。

王稼祥

遵义会议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毛主席重新执掌红军的军事指挥权,张闻天代替博古成为了党内负总责,王稼祥则与毛主席、周恩来组成了新的“军事三人组”。这一决策,为红军的胜利和党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结束后,红军在毛主席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

毫无疑问,张闻天和王稼祥作为遵义会议中的关键人物,这也是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然而,在红军胜利抵达陕北后,他们二人却迅速淡出了领导层,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来说王稼祥,他淡出领导层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健康问题。他在1937年时由于伤情恶化,去莫斯科治伤。在伤愈返回延安后,虽然中央依然委以重任,让他担任了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政治部主任兼八路军总政治部代主任,但是鉴于他不容乐观的身体状态,实际上很少参与工作。

王稼祥

到了抗日战争末期,王稼祥旧伤复发,不久后再度赴苏联治疗。等他回国时,已经是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他长期在苏联治疗,不知道国内的详情,自然难以再进入中央工作。不久后,他被派往了东北局,主要负责宣传工作。

建国后,王稼祥主要从事外交工作,很少参与中央的决策。

而张闻天淡出领导层的原因则主要是党内的分工不同,张闻天作为有名的“笔杆子”,曾经从事过大量的文艺创作和翻译工作,属于典型的“理论派”。

如果给他笔墨纸砚,让他挥斥方遒,他是一把好手,但是让他指挥千军万马作战,就有点太难为他了。

基于他的这一特点,张闻天在延安时期主要负责宣传和理论工作,并不参与中央领导层的决策。张闻天对此也表现得非常豁达,坚决拥护中央的安排,在擅长的领域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闻天与毛主席

解放战争时期,张闻天跟王稼祥一样,也被派往东北局,主要从事宣传工作。在建国后,他也主要从事外交工作。

尽管张闻天和王稼祥在经历遵义会议的高光后,逐渐淡出了党的核心领导层。但他们为红军做出的贡献,以及建国初期在外交战线上的卓越表现,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0 阅读:0
香巧说过去

香巧说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