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至极的唐朝,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咪加说 2025-01-19 15:33:32

唐朝后期,宦官得以专擅大权,外戚也频频干涉朝政,并且腐败之风盛行,情况极为严峻,这些无疑都给唐朝的覆灭埋下了隐患。不过,要说最为关键的因素,还当属地方节度使。彼时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致使中央权力遭到极大的削弱,唐朝也由此走向灭亡。

唐朝堪称一个极为强盛的国度,其国力之强劲,甚至可被视作中国古代的巅峰状态。在唐朝发展至鼎盛之时,其版图面积广袤得超乎想象。而且,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以及蓬勃繁荣的经济状况,唐朝还获得了“巨唐”这样的称谓。

然而,如此繁荣昌盛的一个朝代,终究还是没能逃脱走向衰落的命运,不可避免地踏上了下坡路,直至公元907年,彻底灭亡。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轰然爆发。这场叛乱犹如一场巨大的灾难,所造成的损失极为惨重,它成为了唐朝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直接致使唐朝自此由繁荣昌盛的局面转而走向衰落,在历史上留下了沉重且深刻的一笔。

唐朝的灭亡其实有着诸多原因。在当时那个时期,众多的人物以及由他们所引发的一系列事件,都在一步步地促使着唐朝走向灭亡的结局。

《新唐书》里曾提到过这样一句话来描述唐朝:“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意思是说,唐朝走向灭亡与黄巢起义有着密切关联,而这其中的祸根其实在桂林那便已埋下。唐朝的兴衰荣辱,就这样被这句话简要地点出了关键所在。

唐朝末年时,有一场由黄巢所领导的起义。对于那句话的前半部分,其实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这场起义实实在在地对唐朝的根基造成了动摇,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唐朝当时的局势呢。

不过到了后半部分,实在是让人觉得一头雾水。要知道,黄巢压根儿就不是桂林本地人,而且在当时那个时候,桂林也未曾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那又怎么会说是“基于桂林”的情况呢?这着实令人费解呐。

但其实在欧阳修等人的眼中,黄巢发起起义一事,与此前所爆发的一连串事件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时期,是以北方作为中心区域的。不管是从人口数量的分布来看,还是经济发展的状况,亦或是文化方面的情况,皆是北方占据着更为重要的比重。

然而,后续接连发生的诸多事件,致使经济中心渐渐呈现出南移的态势。其实,早在唐朝中后期的时候,便已经有了这样朝着南方转移的倾向了。

安史之乱过后,中国北方呈现出割据的态势,各地长时间处于一种半独立的状况之中。这里说的半独立是啥意思呢?就是既不对外宣称自己独立了,同时也不让别人来管束自己,就这么维持着一种较为特殊的状态。

彼时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也就是藩镇割据的局面。各地的节度使,他们将当地的政治大权、军事力量以及经济命脉统统掌控在自己手中。虽说还未完全独立出去,可实际上也和独立的状态相差无几了。

由于经济权力掌控在他人手中,自然是不可能向你缴纳赋税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状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唐朝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都得依靠江淮地区的漕运才行。

唐朝国运深受一场叛乱的影响,其原因除了内部存在权力斗争以及社会矛盾爆发之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那便是在安史之乱正式爆发的两年之前,唐朝刚刚经历过另外一次战争。

此次战争期间,唐将李宓亲率十万之师展开对南诏的远征行动。其大军一路前行,直抵南诏都城之下,然而在此处却遭遇困境,难以继续推进。最终,由于粮草已然耗尽,且士兵们出现严重的水土不服状况,致使众多士兵患病离世。

当李宓选择退兵之际,南诏国瞅准时机果断出兵,对其残军展开追击行动。一番交战之后,迎来的最终结局便是李宓所率的军队全军覆没,无一幸免,此次战事以这样惨痛的结果落下了帷幕。

此次战争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它一方面极大地损耗了唐朝的国力,另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致使中央所掌控的军队数量大幅减少。如此情形,无疑是为后来的安史之乱创造了客观方面的条件。

当然了,《新唐书》里讲的“祸基于桂林”,其实并非指的此次战争。提及这场战争呢,不过是想阐明一个情况:哪怕是面对唐朝,南诏国那也是相当强劲的对手,不容小觑。

公元858年的时候,南诏国又一次对唐朝边境发起了侵犯之举。面对此种情况,唐朝无奈之下只得再次进行征兵。在此次所征招的士兵里面,大概有八百人被调派到了桂林地区。并且在那时,政府曾向这些士兵作出承诺,告知他们只需服三年的兵役便可。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与南诏国展开的那场战争,竟然持续了长达十七年的时间。如此一来,驻守在桂林的这些官兵们,也就无法退伍返回家乡了。

公元868年的时候,这批人已然服役了六个年头。浓浓的思乡之情在心底翻涌,于是在桂林,他们发起了哗变。众人拥立庞勋作为首领,随后便自行朝着北方进发,踏上了归乡之路。

然而,此次行动没过多久便演变成了一场叛乱。那支队伍朝着北方一路行进,在此过程中,吸引到的农民数量不断增多。在其发展最为鼎盛之时,人数竟然一度达到了五万余人之多。

并且,此次叛乱的范围还波及到了湖北、安徽等地区,而这些地方恰恰是唐朝极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地。

那场叛乱没过多久便遭到了镇压,然而,江淮地区的漕运在此期间已然遭受严重破坏,致使唐朝的财政状况陷入了极度危急的境地,几近面临破产的困境。

没过多久,唐朝整个境内便出现了诸多状况,各地纷纷闹起饥荒,且起义之事在四处不断涌现。其中黄巢起义便是此次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直接后果。也正因如此,才诞生了那一句“祸基于桂林”的说法。

毋庸置疑,此次的叛乱仅仅是个开端罢了,就如同大泽乡起义一般,有着开启某种局势的作用。但要论及真正对唐朝根基产生严重动摇的,那还得是黄巢之乱,它所带来的影响才是更为深远且极具颠覆性的。

公元875年的时候,黄巢开始举兵起义啦。在仅仅三年的时间里,山东、河南、湖北等诸多地方都被他的军队迅猛横扫而过。到了公元878年,黄巢则率领军队往南下进发,一路抵达了福建、广东那一片区域呢。

公元877年的时候,黄巢的队伍里迎来了两位颇为重要的人物加入。这两人还是亲兄弟呢,他们便是朱存与朱温。

唐朝走向灭亡的关键角色,于此刻登上了历史舞台。朱存投身黄巢军后,没过多久便在征战中不幸战死了,而他的出现,也仿佛拉开了唐朝最终覆灭大戏的序幕。

朱温是从最基层起步的,凭借在战场上立下的赫赫战功一步步获得晋升。在仅仅四五年的时间里,朱温便凭借自身的努力与功绩,成功赢得黄巢的信任,进而成为了黄巢极为倚重的心腹之人。

黄巢先是横扫了广东、广西等地区,之后便迅速开启北伐之举。在公元880年的时候,黄巢成功攻占下洛阳,到了次年,其又一举攻占长安,进而建立起了大齐政权。

黄巢成就一番大事后,怎会把自己的心腹遗忘呢?这不,没多久朱温就获任同州防御使一职。而且,朱温在各类军事行动里表现极为出色,正因如此,他所统领的部队规模也不断扩大,如今人数已然超过了十万之众呢。

然而,当黄巢成功攻占长安之后,却未乘胜展开进一步的追击行动。就这一情况而言,无疑是给了唐朝得以缓口气的机会,让唐朝就此有了能够暂作休整、谋划应对之策的契机。

没过多久,唐僖宗便向天下颁布诏令,要求各地的藩镇派遣军队前来勤王,目的在于剿灭那叛乱的贼寇黄巢。随着各地藩镇军队纷纷展开围剿行动,黄巢逐渐陷入到极为被动的局势当中了。

公元882年时,朱温所率领的部队遭受了极为严重的创伤。在此情形之下,朱温先后多达十次发出求援之举,然而,朱温与孟楷之间存在着仇怨。也正因如此,在这个关键时候,孟楷竟然将朱温的求援信件给扣压了下来,未让其传递出去。

朱温一直等不来支援,对此他实在是毫无办法。继续作战下去的话,无疑是自寻死路。而要是选择撤军,又很可能会遭到黄巢的惩处。况且当下黄巢呈现出衰败的态势,思来想去,朱温觉得倒不如直接投降唐朝算了。

于是,朱温选择向王重蓉归降,还把极具战略意义的同洲拱手献上。凭借这一“投名状”般的举动,朱温获封宣武军节度使。在投降之后,朱温与李可用达成合作,二人携手对黄巢展开了围攻行动。

在公元883年的时候,黄巢在形势所迫之下无奈离开了长安。然而没过多久,他又成功攻占了蔡州。而当时唐朝的将领秦宗权,面对这样的局势,最终选择了向黄巢投降。

公元某年起,唐朝展开了对黄巢的围剿行动,这场围剿持续进行着。一直到公元884年的时候,唐朝军队成功给予黄巢致命打击,彻底将其击败。而黄巢在兵败之后,最终选择了自刎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

黄巢已然离世,可其手下尚存。这情形就如同黄巾军一般,张角故去后不也还有其他人嘛。所以呢,黄巢所引发的这场祸乱,实际上并未就此终结。

前文也曾提及,唐将秦宗权归附了黄巢,在黄巢麾下,他得以成为一员大将。待黄巢身故之后,于黄巢所遗留的部众当中,秦宗权当属最具实力者。他持续收编黄巢的残部,在其势力最为强盛之时,实力甚至凌驾于黄巢之上。

在公元885年的时候,秦宗权于蔡州这个地方登上了皇位,并且宣布称帝,开启了属于他在这一时期的别样统治篇章,而蔡州也自此成为了他妄图实现其野心的所谓“龙兴之地”。

在接下来的数月时间里,秦宗权频繁地调兵遣将,向四处发起进攻。洛阳、襄州等诸多地方先后都被其攻占,他的所作所为就仿佛黄巢再度附身一般。然而没过多久,秦宗权在陈州这里也遭遇了阻碍,无法继续顺利推进下去了。

朱温同样没闲着,瞅准周边军队发生内乱的时机,便将其一举吞并。在此之后,朱温又与其他藩镇结成联盟,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他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幅度的增强。

后来,朱温与秦宗权再度相遇了,这二人可谓是势如水火,互不相让。在公元887年的时候,秦宗权竟对朱温发起了围攻之举,双方之间的冲突由此进一步激化。

朱温一方面向外发出求援的信号,另一方面还在城内大摆宴席。秦宗权得知这一情况后,心中便认为朱温这是打算要投降了,于是乎,他便渐渐放松了自身的警惕。

未曾料到,朱温于宴会上完成对全军的动员后,即刻出城,向着秦宗权展开突袭行动。无巧不成书,就在这关键时刻,援军也恰好赶到。如此一来,秦宗权在遭受两面夹攻的情形下,遭遇了惨重的失败。

此次突袭行动,彻底扭转了双方的局势。在这之前,朱温始终处于被秦宗权压制着猛打的被动局面。然而经过这次突袭之后,形势发生了转变,朱温展开了有力的反攻,相继成功占领了孟州、洛州、许州等诸多地方。

在攻城略地的过程里,朱温可没把收兵的事儿给落下。他带着军队到处展开攻势,每到一处呢,便着手招募新兵。就这么一来一往的,朱温所拥有的势力就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发展壮大起来了,最终成为了唐末时期实力最为强劲的节度使中的一员。

公元889年的时候,朱温终于让对峙的局面得以终结。在那场作战当中,朱温把秦宗权打得大败,而且还成功将其生擒活捉,之后把秦宗权押送到长安,在那里将其斩首,以达到示众的目的。

朱温由于功绩十分出众,故而获加封东平王的殊荣。他从原本的地方节度使之位一步步晋升,至此已然成为一个能够对唐朝政局产生重大影响、拥有左右局势能力的关键人物。

彼时的唐朝已然完全步入了风雨飘摇的时期。此前,唐僖宗曾发出号召,让各地前来勤王,好不容易才将黄巢之乱勉强平定下去。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回到长安还不足两个月,唐僖宗便因病离世了。

唐僖宗病势沉重、生命垂危之际,宦官杨复恭竟擅自假托圣旨,将李杰册立为皇太弟,随后又全力对其加以扶植,助其登上皇位,而这位李杰便是后来的唐昭宗。

唐昭宗在继位之后,也曾着手招募起了数量多达十万的军队,其目的在于开展削藩之举。从其初衷来讲,确实是很不错的,毕竟若是真能按此施行下去,说不定唐朝还真有被挽救的可能呢。

然而,他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最终都未能取得成功,全部以失败而收场。不但如此,他还在藩镇的逼迫之下,不得不选择逃跑以暂避锋芒。

公元901年之时,唐昭宗遭到了宦官的软禁,如此一来,他便彻底失去了对朝廷的把控权。面对这般局势,宰相实在是无计可施,万般无奈之下,也唯有向朱温发出请求,盼着他能够出兵前来救驾,以解这燃眉之急。

朱温果真是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顺利地将宦官韩全诲给杀掉了,而后还成功地把唐昭宗掌控到了自己的手中。

随后,唐昭宗被带回了长安,紧接着便发动了一场政变,诸多宦官在此次政变中被诛杀。不仅如此,那早已被宦官把控的神策军也被解散掉了。唐昭宗的这一连串举措,使得他得以全面掌控唐朝皇室。

然而,即便中央已被掌控,地方上的情况仍未得到处理。在公元904年的时候,朱温强行逼迫唐昭宗把都城迁往洛阳。伴随着一位又一位忠臣相继离世,此时的皇室实际上已然沦为了朱温手中随意操控的傀儡,处境极为艰难。

随后,朱温谋害了唐昭宗,接着扶立唐昭宗之子登上皇位。在公元905年的时候,朱温竟于白马驿对诸多忠臣痛下杀手,残忍地将他们全部杀害,而后还把这些忠臣的尸体抛入了黄河之中,行径可谓极其恶劣。

在公元907年的时候,朱温做出了一个重大举动,他将唐哀帝废黜掉,而后自己建立起了后梁政权,并且把都城定在了开封。就从这一年开始,曾经辉煌一时的唐朝算是彻底走到了尽头,宣告灭亡,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过去式。

0 阅读:10
咪加说

咪加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