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内需大转折,你准备好了吗?

桐桐看趣事 2025-01-22 00:27:07

在经济发展的宏观版图中,内需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切实扩大内需的战略规划纲要》,将目光聚焦到了2035年,为中国内需的长远发展绘制了蓝图。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下,深入探讨内需问题,不仅必要,而且紧迫。

内外交困下的经济抉择

从微观和中观层面来看,在全球高利率的笼罩下,明年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愈发强烈。中国的出口数据便是这一趋势的有力佐证,曾经在疫情初期,中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和供应链优势,享受着疫情带来的出口红利。然而,今年这一红利已大幅消退,国际环境的复杂程度不断攀升,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国家间的竞争关系愈发紧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中国未来几年的外部需求充满了不确定性。

面对外部需求的不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开始逐渐向内部转移。在10月、11月,由于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防疫政策也做出了重大调整。可以预见,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的两会期间,中国工作的重心将大幅转向经济发展。在拉动经济的 “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中,综合考虑内外因素,由于外部不确定性大,主攻方向自然落在了内部。而在内部的投资和消费领域中,提振消费又成为了关键所在。

历史经验与当下困境

回顾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曾面临两次重大冲击。第一次是在朱镕基总理时代,95年、97年期间,国有企业面临大规模下岗、破产、倒闭等问题,经济压力巨大。在就业失业率大幅恶化的背景下,当时主要依靠外需来拉动经济增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部需求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引擎的重要动力,订单的增加带动了生产、投资和储蓄的增长,形成了良好的经济正向反馈。

第二次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外围需求大幅恶化。但当时中国有一定的应对空间,经过改革开放到入世后的发展,居民部门收入信心较强,有加杠杆的能力,尤其是在住房市场有较强的改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主动启动了内部循环,一方面有大量的基建投资需求,另一方面居民的住房改善性需求以及城镇化发展需求旺盛。居民部门作为内需的重要单元,凭借足够的收入预期、储蓄和加杠杆空间,使得中国顺利启动了内部投资、需求消费加杠杆的循环,成功稳住了经济。

过去十年的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增长,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过高的金融加杠杆行为催生了资产泡沫,尤其是房地产泡沫。资产价格的上涨反过来影响了居民部门,从2016年到2018年,房地产泡沫带来的负向反馈逐渐显现。居民部门大量透支加杠杆的行为也埋下了隐患。实际上,中国内部需求的疲软并非疫情才出现的,早在2012年、2013年,也就是08年金融危机后,内需就已逐渐显示出放缓的迹象。

内需疲软的根源剖析

从居民消费的角度来看,消费与收入密切相关。美国的数据显示,只要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有稳定的收入预期,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有保障,消费自然会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在中国,08年以前,消费增长较为良性,与收入增长、收入预期增长以及信心增强密切相关。但此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居民的收入预期发生了很大改变,大部分人预期自己的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居民收入大体可划分为劳动性收入与财产性收入两类。在过去十年,劳动性收入增速和预期都不高,而居民的消费预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与财产性收入增长相关。

房子作为中国老百姓最大的财产和储蓄池,过去十年房价的持续上升,拉动了很多前置性的消费预期。但2016年、2018年最后一波房价上涨预期被调控压下来之后,消费预期开始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劳动性收入增长预期一直疲软,这使得居民部门加杠杆背后隐含的消费更多地与加杠杆所投向的资产密切相关。一旦资产收益或收益预期大幅下降,就出现了储蓄增长增加的现象,因为对于大部分老百姓而言,房子是一种变种的储蓄。当房子这个最大的蓄水池作用减弱,货币就更多地以现金形式存在。

中国内需市场的发展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蕴含着机遇。通过深入剖析内需疲软的根源,借鉴历史经验,结合当前经济形势,精准施策,有望推动内需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平衡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如何稳定居民收入预期,如何优化资产配置以促进消费,都将是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文本来源@付鹏的财经世界的视频内容

0 阅读:44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62

用户10xxx62

5
2025-01-22 10:19

一盒蛋挞2012年卖12元,2025年卖20元一盒。12年工资3千多25年工资也是3千多,物价还可以涨多点看你怎么拉内需

桐桐看趣事

桐桐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