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工作、不社交、不结婚,1000万日本人,正在变成“啃老族”?

桐桐看趣事 2025-01-22 00:08:46

十几年前,中国曾出现过一类特殊机构,以戒除网瘾之名,对孩子实施囚禁、电击、喂药等近乎精神病治疗的手段。

时过境迁,如今类似机构在日本悄然兴起,不过治疗对象变成了 “躺平族”,涵盖那些不上学、不工作、不社交、不结婚,整日在家啃老的年轻人乃至中年人。

这类机构被称为 “抽屉屋”,正式名称多为培训中心或再教育学校。

父母们在无计可施时,寄希望于将孩子送进这里,期望三个月能看到成效,修复亲子关系,让孩子重归正轨,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日本的 “抽屉屋” 宣传得颇为美好,声称有经验丰富的导师,为期半年的培训能轻松戒除 “躺平”,且居住环境宜人。

然而现实却残酷得多,网上充斥着大量负面信息。

相关报道

有爆料称,机构会在半夜强行带走当事人,将睡梦中的他们关进地下室,24 小时摄像头监控,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待其情绪稳定后才开始培训。

对于激烈反抗、打砸的人,会被送往精神病院,手脚捆绑在病床上,依靠导管输送营养,大小便都只能排在纸尿裤里,直至屈服。在摧毁当事人意志、使其听话后,真正的培训才拉开帷幕。为规避风险,机构还会强迫当事人签订各类知情书与续约书,声明自愿参加培训,若有意外概不负责。

即便如此恶劣的环境,收费却高达500万日元(约合 24 万元人民币)。

虽说有成功案例,比如 2018 年,一位八十多岁的母亲将四十多岁的儿子送进 “抽屉屋”,一年后儿子在熊本县找到了工作。但 2019 年末,老人却收到儿子的死讯,死因或许与这一年的培训经历有关。

此外,“抽屉屋” 频繁被告上法庭,多因限制人身自由、暴力虐待等,且大多败诉。即便如此,仍有众多家长不惜重金,哪怕子女记恨,也要将他们送进去改造。

在当下日本,啃老不再是个别现象,已然演变成严峻的社会问题。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40 岁至 60 岁的啃老族多达 61 万。日本筑波大学医学系教授斋藤环警告,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日本啃老族人数将超 1000 万。

斋藤环

啃老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从 “8050问题”(80 岁老人养活 50 岁子女)逐渐向 “9060” 转变。

日本有不少反映这类反社会主流现象的纪录片,比如《欢迎加入日本废柴协会》,主角们逃避社会,蛰居在家。有的沉迷游戏漫画,有的一天睡 16 个小时,最长蛰居记录达 40 年。他们在父母在世时靠其存款或退休金生活,父母去世后靠遗产度日,甚至有人在父母离世后还继续 “啃老”,隐瞒死讯冒领养老金。

2020 年,日本东京地方裁判所就审理了一起58岁啃老族铃木遗弃尸体、冒领养老金的案件,他在父亲去世后将遗体藏在二楼,七年间冒领 1200 万日元(约合 80 万人民币)养老金。

还有一些啃老族在父母离世后,因缺乏生活能力被活活饿死。

58岁啃老族铃木事件

如 NHK 节目《today's》记录的 56 岁的莫干生,在父母去世后,家中断水断电断粮,面对工作人员帮助,他拒绝并最终死于严重营养不良。

当然,也有富裕的啃老族,像 70 岁的前田良久,家住东京市中心,房产价值几百万,但家中垃圾遍地,生活极为节俭,每月仅花费 5 万日元。他年轻时高考多次落榜,求职碰壁,最终选择酗酒、封闭自我、在家啃老,通过阅读哲学书籍来寻找自身价值。

为何会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啃老现象?这与日本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90 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社会压力剧增。年轻人即便努力工作,收入可能仍不及父母退休金。日本社会等级森严,从学生时代努力学习,到大学毕业拼命工作,再到中年为避免被淘汰而持续内卷,还要完成结婚、生子、抚养、赡养等一系列人生任务。

一旦在某个关键节点偏离轨道,就很难重回正轨,于是许多人选择躺平。

啃老现象对日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生育率方面,去年日本新生人口 81 万,死亡人数 144 万,净增人口 -63 万,生育率持续走低,参考韩国的生育率趋势,一旦触底便很难反弹。

在经济层面,日本年轻人不爱买房和消费,导致物价常年低通胀甚至通缩。

尽管日本房贷利率极低,如 flat 35 房贷,20 年期利率仅 1.3%,35 年期为 1.48%,远低于中国、韩国、美国等国,但年轻人仍不愿背负房贷,视结婚生子、工作等责任为负担,极力逃避。

2018 年,日本政府拨款 13 亿日元,联合再就业服务中心、大学、职业培训机构和经济团体等多方力量,试图解决啃老问题,但收效甚微。

一个蛰居啃老族在采访中称 :

“我不能为这个世界贡献什么,但也没有关系,人类本来就是孤独脆弱的。”

这种将社会压力与自身躺平合理化的言论,反映出部分日本年轻人的心态。

然而,没有人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后啃老、摆烂。

人生如长跑,即便坡陡,我们也能选择走或暂停休整后再出发,不应原地躺平,抢夺老人的 “拐杖” 当枕头。尽管大环境不佳,负面消息不断,但我们身边仍有许多努力生活的人,他们是父母、街边小贩、外卖小哥……

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生活的力量,正如史学大家所言:

“不要糟蹋自己,不要屈服于这个世界 。”

我们应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积极面对生活。

文本内容源自@财经不眠姐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
桐桐看趣事

桐桐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