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九华山比丘尼坐缸圆寂,3年后尸身完好不腐,女性特征全无

俊博恩 2024-05-13 05:03:5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在唐代以后,佛教文化日渐兴盛,一时间我国各地均出现了名声大噪的“得道高僧”,也因此出现了“肉神佛”。

这一现象的出现还要从西方文化——“舍利”说起。

舍利意为“尸骨、身骨、灵骨”,通常分为“法身舍利”与“生身舍利”。

所谓法身舍利,是指“佛教大小乘的全部经书藏卷”;生身舍利则指“佛陀的遗骨”,在后世逐渐演变为“高僧圆寂后的不腐肉身或焚烧而来的遗骨”,前者便是指“肉身佛”。

时至今日,生身舍利已经扩大到了袈裟、佛钵等遗物。

早在唐朝时期,我国便出现了有关“肉神佛”的记载。

据相关文献记载,唐代苏州重玄寺的得道高僧智俨,在正值酷夏的一天坐化圆寂后,肉身竟经久未坏。

见此奇景,寺内僧侣们便将其身躯漆饰成佛像的模样,以便众人供养。

此后,肉神佛在我国不断出现,但却从未出现女性比丘尼肉身。

直至1995年的安徽九华山上,我国佛教史上第一座比丘尼肉身出现了。

她便是仁义师太。

一、醉心佛理

1911年,仁义师太出生在辽宁沈阳的一个富裕家庭中,俗名姜素敏。

得益于优渥的生活条件与开明的父母,姜素敏是那个年代极为罕见能进入私塾读书的学生,更别说还身为女性。

这样的幼时经历使其聪颖的天资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她从小便在一众学生中名列前茅,成绩十分优异。

但由于当时封建的传统思想与当地习俗,姜素敏仍然没能逃脱被裹成“三寸金莲”的悲惨命运。

仁义师太

她的父母十分希望女儿能够成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贤良淑德一展无遗的大家千金,遂在姜素敏读书时,将其送至专业老师门下进行相关学习。

只可惜,相较于这些大家眼中极为重要的女德优秀品质,姜素敏更喜欢前往寺庙静心,聆听僧人诵经。

在幼时的姜素敏眼中,寺庙中庄严肃穆的气氛令她十分沉醉,僧人们诵经咏佛的声音让她感受到难以言喻的平静。

于是,闲暇之余,她便总是来到私塾附近的寺庙,偷听高僧讲学。

起初,对于这个不请自来的小姑娘,僧人们只当她是一时兴起,并未过多在意。

可随着姜素敏总是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出现在寺院的墙外,他们这才发觉——这个衣着华贵、谈吐不俗的女孩似乎真的一心向佛。

看到姜素敏如此渴求佛学的模样,寺庙中的住持便允许其进入庙中旁听,并亲自为其讲解了诸多佛学经典。

得到如此优厚待遇的姜素敏十分高兴,自此越发频繁的出入寺庙。

对这礼佛之地产生了深厚的依赖,更是在得知庙中无米无粮时主动带来家中食物接济僧人度日。

姜素敏的行为赢得了全寺僧人的认可与赞扬,在一直以来的相处中,他们早已将这个女孩当成了庙中的一份子,对她无穷无尽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长此以往,姜素敏已经能够熟练背诵佛教圣典《心经》与《大悲咒》,更是对于佛教道义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姜素敏

待其17、18岁时,姜素敏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学院学医,主修中医针灸,这让她十分高兴。

曾经,她见到寺庙住持运用中医针法为百姓调理身体、治病救人时,便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学医的种子。

如今得偿所愿,姜素敏便一心钻研,希望能够像寺中僧人一样为拯救被疾病困扰的天下苍生。

二、削发为尼

1940年,姜素敏一路颠沛流离、辗转多地来到山西五台山,决心显通寺出家为尼,取法名“仁义”,人称“仁义师太”。

时值我国艰苦抗战时期,到处硝烟四起、百姓民不聊生。

亲眼目睹世间如此凄惨模样,姜素敏心痛不已,决心为颠沛流离的百姓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些什么。

于是,她便进入显通寺潜心研修佛理、刻苦钻研医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救济天下苍生。

看到仁义师太如此悲天悯人的模样,显通寺住持感动不已,遂在其医学瓶颈之际大力出手相助,于1942年将其推送进沈阳中医学院研修。

4年的研学使得仁义师太有了极大的医术提升,并且对于当今事态有了新的看法。

因此,毕业后,她在住持的支持下开始免费义诊,对许多疾病缠身的百姓施以援手,因而获得了诸多赞誉。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我国全面解放、举国欢庆,全过程下呈现一片稳步复苏的积极场景。

此情此景令仁义师太感动不已,不住念经礼佛,祈祷百姓的灾难就此结束,我国能够回到发展正轨。

怎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的名义组织联合国军大举进攻朝鲜。

眼见朝鲜节节败退,联合国军即将推至我国边境。

战乱即将再度上演,百姓即将重新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我国毅然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得知此事,仁义师太当即报名参军,以军医的身份随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跟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第一线。

穿梭在枪林弹雨之中,这个从未亲历战场一线、自小生活无忧的千金小姐没有展现出丝毫的畏惧。

她顶着耳畔呼啸而过的风声与漫天滚滚的浓烟,坚定地穿行在现场的每一个角落,运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无数次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

当时,为了抢救伤员,仁义师太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不幸被敌军子弹击穿左手手腕。

可看着倒在不远处痛苦哀嚎的志愿军战士们,她只是口中默念佛经稳定心神,简单包扎伤口以后便投入了积极地救援行动当中。

时至今日,仍有抗美援朝老兵的后代铭记她曾经在战场上的英勇壮举,从自己祖父辈的口中得知她是一位“巾帼英雄”。

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仁义师太回国,并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通化206医院就职,自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行医生涯。

缘其高超的医术,仁义师太在此后的几年里先后辗转各地,在多家医院诊所留下了治病救人的“神话传说”。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1976年回到通化市才真正稳定下来,开办属于自己的诊所。

三、圆满圆寂

后来,因不满于生活现状,仁义师太再度踏上了四处行医的道路。

她一路走过千山万水,在我国各处留下了救治病患的身影,所到之处颇受百姓追捧。

1983年,年逾古稀的仁义师太来到九华山朝礼,看中一处年久失修、摇摇欲坠模样的通慧禅林,当即决定使用全部积蓄进行修缮并在此定居。

要知道,她身上的积蓄都是几十年来治病救人、行医看病,一分一毫积攒起来的,是其一生辛苦劳动、辗转各地留存下来的。

如今做出修缮寺院的善举,实属惊人。

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仁义师太四处奔走,申请办理相关手续,还亲自参与到寺庙重建的工作中来,进行材料采购与修建监工。

那时候的她不仅肩负着此类重任,白日还要为患者们就诊配药,生活极为忙碌。

这对于一个高龄老人来说实在不该,但仁义师太并不在意,坚持日夜劳作。

终于,在2年多的修缮工程结束以后,通慧禅林焕然一新,而仁义师太也自此定居。

但没过几年,仁义师太又逐渐不满于安然稳定的现状,不顾高龄带领弟子们下山弘扬佛法、治病救人,辗转各地行医。

一行人走走停停,竟再次回到了五台山。

再次亲眼见到五台山熟悉的模样,仁义师太的内心百味陈杂。

这一路上,她尽力修缮寺庙、免费施医送药、开课宣讲佛学、广结众生善缘,在普度众生的同时也深深地度化了自己。

因为她的善举,无数深陷于生活泥沼的百姓得以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互相帮扶着前进,等待着度过黑暗、迎来光明的时刻。

1995年,仁义师太携弟子返回通慧禅林,似是已经觉察端倪。

同年11月28日,仁义师太经历了7天的严格禁食与修行,迎来了自己的圆寂时分。

如此深明大义的高僧逝世,院中弟子深感悲痛,按她生前遗愿助其进行“坐缸”。

所谓坐缸,就是指在一个巨大的缸体底部铺撒石灰、加盖木炭后将圆寂僧侣的肉身放入,再佐以年岁的木炭、檀香等填充,最后将盖子密封长达3年之久。

1999年1月2日,通慧禅林的僧侣们齐聚一堂,忐忑不安的等待着仁义师太的坐缸结果。

此时,令所有人都震惊的震惊的一幕出现了——圆寂整整40个月的仁义师太的肉身竟完好无缺的呈现在众人眼前。

虽然尸身已经干瘪,但仁义师太的体肤、牙齿以及指甲仍旧完好无损,腰间与部分躯体竟保留了些许弹性,黑白相间的头发甚至还长出些许。

但是,她的女性特征已经完全消失,胸部一片平整。

她的姿态保持着为百姓们施针救人的模样,盘坐在众人面前,俨然一副虔诚模样,令现场所人都为之肃然起敬。

自此,我国佛教史上第一尊比丘尼肉身出现。

有坊间传闻称,仁义师太失去女性特征,是因为仙人“相上有不同、理上无区分”。

已经“得道成仙”的她已无实际形体,因此不辨男女。

不过,究竟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尚未有明确相关信息指认。

原创首发, 严禁搬运!搬运必究!

九华山僧侣圆寂后多“坐缸” 3年不腐便塑成金身_央广网 (cnr.cn)

涨知识|肉身佛到底是什么?_文化课_澎湃新闻-The Paper

专家揭九华山肉身佛由来:坐缸三年不腐便成金身-中新网 (chinanews.com.cn)

0 阅读:0

俊博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